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建筑业.自1988年至今一直和<建筑工人>杂志为伴.从一名工人到技术员,在施工中学习,在<建筑工人>杂志中借鉴,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就同碰到生字查字典一样.  相似文献   

2.
凡是在中国从事建筑业的人,不知道《建筑工人》的几乎没有。赵正义与它的交往,屈指算来已经有24年的历史,将近300本的《建筑工人》杂志,如今赵正义一本不缺的保存着。赵正义说:“《建筑工人》是我终生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在我所有保存的书中,别的书可以借走,惟独《建筑工人》不行,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人》杂志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发行量达10~20万册,在全国建筑、市政和建材类期刊中,多年来一直名列榜首。该杂志集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深受建筑工人和广大技术人员的欢迎。为了更好地为建筑事业做出贡献,做好《建筑工人》杂志的订阅工作,我们特意抽空走访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建筑企业,调查了解建筑企业几年来订阅《建筑工人》杂志的情况和对它的要求及意见。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郑州铝厂黄河水源工地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建筑工人》杂志。当时我们正在为清除净水厂某车间清水墙面的污染而犯愁,正巧这期杂志上有《怎样防止清水墙面污染》一文,我认真阅读后并结合工程实际将有关内容写进了技术交底,并认真督促实施,从而有效地杜绝了清水墙面的污染,受到了甲方和上级领导的表扬。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建筑工人》杂志的实用价值,立即从黄河水源工地骑车一个多小时到上街邮局订阅了《建筑工人》杂志。每期《建筑工人》杂志一到都认真阅读,长期坚持,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人》编辑部:同志们好,我是一名从事建筑业近50年的老建筑工作者,也是《建筑工人》和《建筑技术》两刊的老读者、老订户,现年69岁,于1992年退休至今还用不同方式从事建筑业的活动,现在身体还好,对建筑业我想一直坚持搞下去,直至停止呼吸为止。我热爱建筑业,平时爱读建筑书刊,参观建筑工地的典型示范建筑物,这是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在这些活动中充实建筑知识,从精神上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6.
<正>《建筑工人》这本专业性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她独特的办刊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全国建筑工人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享有盛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建筑业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7.
仔细阅读了《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常识读本》,很惊喜,的确是一本教育性、可读性、现实性很强的读本,从“柱子”和“安师傅”两个名字的引用,就不难看出,“柱子”代表着建筑工人,“安师傅”代表着安全意识。的确,安全离不开我们建筑工人,加强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一个建筑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第一准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建筑业是危险性较强的行业。作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建筑工人在施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安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实用性强,符合建筑施工人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基层乡镇企业的建筑工人,我从20多年前与《建筑工人》杂志相识后,就一直相随相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它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建筑工人》是工作的好帮手。当我在工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建筑工人》杂志的创始人彭圣浩先生向我谈起,建筑业有许多文学爱好者,《建筑工人>拟增设新栏目“刊首抒情”,专发同建筑业有关的短小精悍的诗歌,并邀请我担任这个栏目的特约编辑。我曾经在建筑行业工作过16年,又与彭先生在同一机关共过事,于是就欣然从命了。  相似文献   

10.
康小林 《建筑工人》2009,(10):48-48
记得我在工地经常翻阅《建筑工人》杂志,从书中得到许多优化的施工方法和经验。经过十几年的一线工作,于2002年我被调到公司技术部门工作,更有机会接触到《建筑工人》杂志,并产生了写作的念头,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施工经验,先试着写了一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寄给了《建筑工人》杂志,不到几个月,收到回信,因为文章介绍的技术不够成熟,没有被刊用,但《建筑工人》杂志的真诚复信,指出了文稿不被刊用的原因,自己从中找到了不足和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日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四川省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到江西省广昌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找技术员请教修补墙壁渗水技术问题时,发现经理办公桌上有一本1994年第7期《建筑工人》杂志。借来仔细拜读之后,觉得这本刊物办得颇具特色。它将技术性、知识性、资料性、文学性、实用性溶于一体,可读性强,收藏价值较  相似文献   

13.
我最早认识《建筑工人》杂志是在一位朋友家,从此,我和《建筑工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回顾这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路程,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建筑工人》所给予我的帮助。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的工种是瓦工。我是一名老建筑工人的后代,父辈们的优良传统、忘我的工作精神,无时不在激励着我,也就在这个时候,我默默地下定决心,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八小时以外的空余时间里,我经常翻阅从朋友家借来的《建筑工人》杂志,而恰在这个阶段,《建筑工人》举办的讲座种类特别多,如傅钟鹏老师主讲的建筑工人实…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人》杂志集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经验为一体,知识性和实用性强,是建筑行业难得的一本好刊物。多年来,我们开滦基建公司土建处为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给职工订阅了《建筑工人》杂志。每个月只要《建筑工人》杂志一到,大家都以先睹为快,并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对提高我单位的施工质量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时逢《建筑工人》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建筑工人》杂志办了一期优秀作品回顾展,读来很有回味。每次翻开《建筑工人》杂志便是刊首抒情,朴实无华的诗文都能激发自己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自豪感,而其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深入浅出的文章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良师益友,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记得十年前从学校毕业,选择了建筑施工这一行,到工地报到时意气风发,总感觉到有劲无处使,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技术水平低。自读上了《建筑工人》杂志,眼前  相似文献   

16.
陈涛 《建筑工人》2006,(6):35-35
1992年一个不经意的日子,我偶然看到了《建筑工人》杂志。无论是她措辞严谨、通俗易懂的专业语言,或是匠心独运、版面生动的办刊风格,还是技术实用、知识丰富的杂志内容,部吸引着刚入建筑施工领域的我。我原来是搞建筑设计工作的,为了更快地适应建筑施工的需要,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建筑工人》上的建筑知识、施工经验、操作技术。每到一期新的杂志,我都要认真地阅读,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自那时开始,我每年都自费订阅《建筑工人》,并且向公司的同事宣传和推荐。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潮流中,3000万建筑工人是一支中坚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建筑业中唯一的专业科普期刊——《建筑工人》,每期发行量不过10万多册,笔者推算,平均300名建筑职工才拥有1份。由此可见,《建筑工人》的供需比例很不平衡,《建筑工人》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有奖挑错活动是《建筑工人》今年的新举措,是提高刊物质量,进一步密切读者、编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我很喜爱并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并曾任发行员,自创刊号起至今,每期不缺。我的子女也都是建筑业的技术员、工  相似文献   

19.
几点建议     
本人是一名从事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工人》杂志的感情由来已久,《建筑工人》杂志作为我国建筑类期刊中发行量大、读者面广的专业科普期刊。一直深受我们施工管理人员的喜爱。通过该杂志,我们可以分享同行的工作经验,了解行业的实时资讯,总结生产中的成败得失。可以这样讲,它是我们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其内容简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每个栏目都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前,我在公司汪经理的启发下,曾订阅过《建筑工人》杂志。后因种种原因,脱订了好几年。每每想起《建筑工人》杂志的实用性,就好像在生活和工作中失落什么似的,总想重新把它找回来。由于脱订几年,难以联系,碰巧去年年底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师给我一张《建筑工人》杂志征订表格,当时我如获至宝,就按他指点的方法,按表格要求填好《建筑工人》和《建筑技术》两刊的征订表格,按地址寄出。就在元月24日收到当年第1期《建筑工人》和《建筑技术》,终于又重新续订上了。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手捧着这本比前几年装帧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的杂志,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