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彦辉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2006,(6):87-91
以IEEE802.11标准为基础的无线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主流。通过接入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办公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速率日益增长的要求,在相继推出了802.11b、802.11a以及802.11g标准以后,IEEE工作组即将提出下一代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n。 相似文献
2.
无线局域网在移动机器人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特点,并详细介绍了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在此基础上以ActivMedia Robotics公司的P3一DX型移动机器人为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开发了基于服务器/客户模式的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3.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速度是有同共睹的,从最早的802.11标准演化出802.11b、802.11a再到最新的802.11g标准,只短短的数年时间,就有如此大的飞跃1802.11g技术相当于802.11b的5倍传输速率。54M的带宽远远不是极限,高吞吐量的无线网络技术早已问世,但由于价格等诸多因 相似文献
4.
5.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日益广泛。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标准,并对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前,越来越多的通讯应用希望创建于高传输速率的平台上,即无线局域网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只是替换网线,它将能提供更广泛的通讯应用,包括结合GPRS的双网计划,甚至结合3G网络的B3G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在此概念下,无线局域网不只要提升传输速率,还必须搭配完善的协议.很明显,1999年提出的IEEE 802.11媒介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标准已无法满足未来多样化应用的需求,包括安全性(security)、接入器(Access Point,AP)之间的交互连结以及服务质量(QoS)等协议,因此增强原标准成为无线局域网发展刻不容缓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熊瑾煜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4,(3):16-19
无线宽带城域网正在成为无线接入领域新的热点,802.16系列标准的制定和WiMAX的成立推动了相应产品的开发热潮.本文介绍了802.16系列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过程,比较了802.16和802.11在技术特点和市场定位方面的不同,并分析了无线宽带城域网产品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技术,相对于有线局域网有许多优点。随着无线网络产品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下降,无线局域网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据此对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无线局域网面向应用的几种解决方案,并对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系统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网络设计初期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用户需求分析、拓扑结构和协议标准,阐述了网络设计流程的四个阶段:服务区网格划分、接入访问点备选位置初定、接收信号强度测量、接入访问点放置和信道配置. 相似文献
15.
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提供相当于有线局域网的数据安全,IEEE802.11定义了有线等价保密(WEP)协议。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WEP存在严重的缺陷。介绍了无线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了WEP的结构以及WEP协议的缺陷以及可能遭受的攻击,并探讨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孙建华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9):212-214
文章针对IEEE802.11b协议在户外传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CSMA/CA协议的访问流程进行修改,利用时间片选择的随机性,降低不同站点发送数据的冲突概率,有效解决了“隐藏结点”和“低数据吞吐量”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在户外现场监控设备图象传输的效率,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油田的无人值守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目前国际上小范围无线通信的主要成果作了介绍,并对以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为典型应用的IEEE802.11x,蓝牙(BT、Bluetooth)SIG制定的小范围无线应用标准“蓝牙系统”、HomeRF、HIPERLAN2等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19.
The finite battery power of mobile computers represents one of the greatest limitations to the utility of portable computers. Furthermore, portable computers often need to perform power consuming activities, such a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y means of a random-access, wireless channel. The amount of power consumed to transfer the data on the wireless channel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channel congestion level, and significantly depends on the MAC protocol adopted.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ew mechanism that, by controlling the accesses to the shared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a wireless LAN, leads each station to an optimal Power Consumption level.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ed the Standard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DCF) access scheme for WLANs. For this protocol we analytically derived the optimal average Power Consumption levels required for a frame transmission. By exploiting these analytical results, we define a Power Save, Distributed Contention Control (PS-DCC) mechanism that can be adopt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ndard IEEE 802.11 DCF protocol from a power saving standpoint. The performance of an IEEE 802.11 network enhanced with the PS-DCC mechanism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d protocol closely approximates the optimal power consumption level, and provides a channel utilization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upper bound for the IEEE 802.11 protocol capacity. In addition, even in low load situations, the enhanced protocol does not introduce additional overhead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ndard protoc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