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交叉轧制、冷深冲成形以及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用钼带冷深冲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采用两次低温交叉轧制和一次交叉冷轧工艺制备了高质量高冷深冲性能的0.2mm厚钼带,其具有较弱的各向异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利用多道次连续冷深冲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细小钼杯:Φ外2.0mm,H高10mm,钼杯整个断面微观组织呈纤维状细长晶粒且相互搭接交错,底部圆角处减薄量最大,即"危险区"。所研制的钼带适合于制备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发光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轧制温度、轧制方式实验,以及织构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轧制工艺对液晶显示背光源用的深冲钼带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开坯,然后低温两次交叉轧制,再进行一次交叉轧制的工艺,使钼带在1000℃退火后具有很强的{001}〈011〉板织构和弱的〈111〉丝织构;钼带纵、横向组织几乎完全一致,都为细小均匀、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组织;钼带经过消除应力退火后,纵、横向不仅都具有较高并相近的延伸率,而且强度也相近,杯突值较高。由于强度和硬度适中,各项性能形成了很好的匹配,使钼带各向异性大大减弱,深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硬质合金》2017,(2):97-102
本文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深冲测试、金相组织观察以及X射线宏观织构分析等实验手段,详细研究了交叉轧制对钼板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向轧制钼板材的横向延伸率明显低于纵向延伸率,交叉轧制可明显降低钼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交叉轧制使钼板材的杯突值显著提高,且使钼板材深冲时的开裂方向由单向轧制样品的横向开裂转变为交叉轧制样品的沿轧制方向45°开裂;交叉轧制钼板材的金相组织呈现出相互搭接交错的纤维状组织特征,且纵横向的组织差别较单向轧制钼板材明显减小;交叉轧制使钼板材的织构由强各向异性的旋转立方织构转变为各向异性较低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不同冷轧工艺生产的1050H19电站用空调箔的性能,并结合X射线织构分析和透射电镜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讨论了织构及微观结构对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工艺中试样的变形织构均属于典型的Cu型织构,不存在再结晶的R织构和立方织构组分,主要织构组分仍为Cu织构,但取向密度不同,易开裂者Cu织构的取向密度值达160,织构较强,并含有较难变形的织构组分P织构和戈斯织构.经分析可知,由于减少道次压下率和实施中间停留,使得铝箔消除了较难变形的织构组分,减小了Cu取向织构的取向密度,宏观上表现为深冲开裂倾向的减小,从而改善了铝箔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5.
工艺因素对铌带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锻造开坯、轧制、热处理工艺对铌带深冲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锻造温度、较大的开坯压下量及低温长时间热处理,能使铌带具有更好的深冲性能、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及良好的织构分布.铌带冷轧织构类型为典型的[100]//RD和[111]//ND纤维织构,经再结晶退火后转变为很强的(111)[101]到(111)[11(2)]的过渡型织构和较弱的(100)[011l]±15°织构.再结晶纤维织构强度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消除深冲时的制耳.  相似文献   

6.
采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FTSR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的热轧卷作为生产冷轧低碳钢板的原料,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和冷轧压下率对冷轧薄板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卷取有利于提高钢板的深冲性能。以3.5mm厚和2.5mm厚热轧板为原料的冷轧低碳钢板的r值分别在冷轧压下率为70.2%和71.3%时出现峰值。生产厚度大于等于0.8mm的低碳钢板时应采用3.5mm厚的热轧卷,生产厚度小于0.8mm的冷轧板时应采用2.5mm厚的热轧卷。  相似文献   

7.
对生产试制的微碳深冲钢板的热轧、冷轧和退火试样的织构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描述了非{111}织构的工序演变过程,并与常规的{111}织构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在非{111}织构的演变过程中,热轧终轧温度(FT)和冷轧压下率(CR)体现出对织构比较明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研究轧制方式对Mo-1钼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交叉轧制可使钼板的延伸率显著提高,σ0.2和σs明显下降,加强了组织的均匀性和等轴性。交叉轧制的Mo-1钼板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9.
异步轧制取向硅钢中织构沿板厚的分布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异步轧制对经过一次正常冷轧和中间退火的,厚度为0.746mm的工业取向硅钢实施一次速比为1.17的异步冷轧,轧至0.34mm,在普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退火,用ODF和反板图定量研究各层织构的分布与转化,并测量了磁性。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织构组分与传统冷轧相同,异步轧制板材的表层附近也出现了类似于正常轧制下位于亚表面层上的、理想的冷轧织构组分,但是已明显地偏向了快速辊侧表面、冷轧织构组态沿  相似文献   

10.
板厚对高磁感无取向电磁钢板磁性能的影响日本钢管公司的科研人员系统地研究了板厚对高磁感电磁钢板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用钢的成分为0.75%Si-0.3%Al,固溶热处理后,热轧酸洗。为了控制其织构,热轧板退火后冷轧成0.5mm、0.35mm、0.2mm厚。...  相似文献   

11.
用QTM 720型图象仪测量经FeCl_3溶液腐蚀的金相试样黑色晶粒的面积百分数,可以简便推知低碳深冲钢板有利织构的程度。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冷轧变形量经不同退火后低碳深冲钢板的有利织构度,并得到了最佳处理工艺。一、前言单向拉伸板状试样时,其宽度方向应变(ε_2)与厚度方向应变(ε_3)之比值,称之为塑性应变比(R),或称之为厚向异性系数。可见若R>1,则表示板宽方向收缩变形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Ti-IF钢在未再结晶铁素体区润滑热轧后,冷轧压下量对IF钢退火后的深冲性能和织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非再结晶铁素体区的润滑热轧和冷轧工艺,Ti-IF钢连续退火工艺冷轧板的γ值在73%的冷轧压下量的效果与传统工艺90%冷轧上量相当,织构分析表明,采用铁 体润滑热轧的热轧板轧制织构中具有罗强的(111)/ND组分当采用73%冷轧压下量和随后的退火工可获得最强的(111)/NK再结晶织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采用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二种工艺制度的热轧试验,对退火后深冲冷轧带钢试样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冲冷轧带钢热轧采用铁素体区轧制,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可获得更加优良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双辊连续铸轧过程中施加电磁-超声能场制备出1060铝合金铸轧板坯,经不同冷轧变形量的冷轧后退火,制备出系列铝板带,从晶粒大小、形态和取向等方面分析电磁-超声能场对铝板带再结晶组织与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超声能场可使铝合金铸轧板坯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50%,使第二相均匀弥散分布在晶内和晶界上,并能降低织构取向密度,使织构组分漫散分布;电磁-超声能场可加大铝合金铸轧板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程度,并获得更加细小均匀的再结晶组织;电磁-超声能场还可降低铝合金铸轧板冷轧-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强度,抑制晶粒的择优取向,提高铝合金铸轧板的深冲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铜对含铜低碳铝镇静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含铜量为0—0.355%,试样为1.0毫米厚的冷轧薄板。采用X射线极点密度测量、塑性应变比测量及金相腐蚀坑方法,证明随含铜量的增加,对深冲性能有利的{111}织构组元增强,尤其当含铜量超过固溶度时更为显著。在含铜0.355%的样品中,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ε-Cu相在位错线附近析出。ε-Cu相的析出被认为是{111}织构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冷轧压下率对铁素体不锈钢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优良的深冲性能,通过变化冷轧压下率,研究了其对铁素体不锈钢显微组织,织构和深冲性能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r值)单调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退火织构{111}<112>强度的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平面各向异性(△r值)随着压下率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冷轧压下率为80%时达到最小,冷轧压下率继续增加到90%时,退火织构的峰值逐渐偏离{111}织构,接近{223}<582>,△r值重新增大.  相似文献   

17.
退火温度对掺杂钼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退火温度对掺杂钼板的室温抗拉性能、弯曲塑-脆转变温度及室浊反复弯曲性能影响。试样经1300℃真空退火-小时后,其室温抗拉强度为585MPa,伸长率为31%,弯曲塑-脆转转变温度低于-78℃,室浊进反复弯曲90度的次21次;经1800℃退火后,其室温抗拉强度为495MPa,伸长率为48%,弯曲塑-脆转变温度为40℃,室温时反复弯曲90度的次数为6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铜对含铜低碳铝镇静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含铜量为0—0.355%,试样为1.0毫米厚的冷轧薄板。 采用X射线极点密度测量、塑性应变比测量及金相腐蚀坑方法,证明随含铜量的增加,对深冲性能有利的{111}织构组元增强,尤其当含铜量超过固溶度时更为显著。 在含铜0.355%的样品中,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ε-Cu相在位错线附近析出。ε-Cu相的析出被认为是{111}织构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板的深冲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织构随升温速度变化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升温速度的降低,τm、△τ值都逐渐升高,τm为1.68,△τ达到0.68;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但速度低于40℃/h时消除作用就不明显。降低升温速度也可以使{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增大。钢板△τ值的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可能是导致△τ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电机控制技术的进步,在电动机驱动时日益广泛地采用了大频率范围的倒相控制.对于电动机用无取向电工钢板要求宽广的频率特性.为此,研究了晶粒大小对于电动机用无取向电工钢板在直到高频区的磁滞损失和涡流损失的影响.研究时采用了含Si0.85%、Al0.27%的无取向热轧板,在冷轧-退火-平整冷轧-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通过控制中间退火温度和平整冷轧压下量,从而制得平均粒径为34~335um的簿板(0.5mm厚).冲裁威外径90mm、内径74mm的环状试样,用30块制成叠层环状铁芯,测定了直流磁特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