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广袤的乡村地域占据我国国土资源的绝大部分,村镇是我国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村镇建设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设计师下乡等热门话题一次又一次将村镇推向社会热点。纵观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乡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基于各国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样化的村镇建设模式,为探索我国特色化村镇发展路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案例。二战后欧洲乡村地区经历了持续变革。20世纪50年代至今,欧洲通过内外源政策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传统城镇化给村镇带来的人居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并极大影响到村镇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提出通过对村镇人居环境问题的剖析,探讨村镇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及内涵,结合江苏省海门市海永乡的村镇规划建设探索村镇宜居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提出了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村镇宜居社区建设规划的方法思路,以期为村镇社区建设以及我国更广大地域的村镇地区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福建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探索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洵 《规划师》2013,29(1):50-53
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职能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村镇规划管理存在配套法规少、管理机制不健全及规划覆盖率低等问题,急需对村镇规划技术方法和实施管理进行改进。在新时期背景下,福建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引导和调控,在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深化村镇规划编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动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交流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住区建设被纳入到改革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当中,住房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变革。受社会制度背景和住房政策影响,中国的住区空间发展也经历了福利制均质单位空间、市场化住区分异和保障制度影响下住区空间等不同阶段。而当前住房保障制度影响下的住区空间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旨在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背景和政策制度作用下的城市住区空间回顾及对当前住区问题分析,探讨现阶段中国住区空间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村镇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取得显著成绩。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六五”和“七五”两个重要时期。“六五”期间是我国村镇建设的起步阶段,我们重点抓了刹风治乱、培训人才、初步规划、建设试点等项工作。“七五”期间。我们又重点抓了深化规划、加强管理、组织城  相似文献   

6.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9-21
在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村镇的背景下,针对东北严寒地区林区的特点,探讨了此类型林区村镇在规划及环境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突出地域特色的整治原则和整治方案,以指导东北严寒地区林区绿色村镇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村镇建设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弟 《规划师》2009,25(1):9-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0年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从农村税费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乡镇企业兴起到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尤其是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建设模式、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金刚 《城乡建设》2014,(11):62-63
正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我国村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基本情况(一)背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求"村容整洁",而要实现"村容整洁"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2008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55座,县城及建制镇约2万个,村庄320多万个。全国乡村人口7.2亿人,县城及建制镇人口约为1.5亿,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影响,全国生活在  相似文献   

9.
孙宁  刘笑  宁延 《建筑经济》2020,41(7):54-59
建国以来,我国依次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过渡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不同时期背景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不同。通过总结分析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历程,并以实际案例作为支撑,有利于我国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探索推行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国城乡关系和农村发展已处于转型重构的重要阶段。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村镇建设模式和战略规划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城乡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村镇,结合文献、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力图全面客观地解读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概念内涵,剖析其发展要素与特点,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村镇在空间资源集约、产业发展创新、人居环境治理、社会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几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判,为明确绿色宜居村镇的发展路径和建设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编者絮语     
<正>时光荏苒,转眼间《小城镇建设》杂志已经走过了三十四个春秋。自1983年创刊,虽历经变动,几代出版人一直坚守村镇建设领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村镇建设行业整个发展历程。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内建设行业更多把目光投向城市,持续30余年坚守村镇领域的学者不多,持续30余年坚守村镇建设领域的杂志唯有《小城镇建设》。历数发展历程,杂志创刊至今大致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1983—1996年,创刊与开拓期,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通知,授予72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并予以表彰,同时授予74个市县村镇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十三五"时期,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更加便利,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通知要求,受表彰的市县村镇要认真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衰减,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在国家大力促进村镇建设的背景下,以"四节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为核心的绿色村镇建设成为我国村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确立客观和合理的严寒地区绿色村镇指标体系对于绿色村镇的建设和引导绿色村镇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绿色村镇的内涵,借鉴与其相关的生态、可持续、绿色建筑、城市理论,以频度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初步选取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村镇调研数据离散化处理,应用粗糙集及属性约简模型对数据进行指标筛选处理,确定最优指标体系。通过将粗糙集理论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情况对比,验证了粗集集属性简约模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裴欲盈  许超 《建筑知识》2014,(7):341-341
我国村镇住宅建设从量大面广,到注重质量和环境的提高,为村镇住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村镇的居住环境、舒适度、居住质量明显落后,滞后的村镇住宅产业化严重阻碍村镇住宅建设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村镇住宅产业化现存的问题,分析了以住宅产业化推进我国村镇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村镇建设规划是推进村镇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村镇规划在改善村镇居住环境、完善村镇公共设施、加快村镇基础设施,保障村镇合理、有序、科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河南是个农业大省,村镇数量多、布局散、位置偏,村镇差异较大,情况复杂,村镇规划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村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背景下,为更好总结我国村镇建设的实操经验及创新探索,促进日中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与学习。为早日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发展目标积蓄力量。小城镇建设杂志社现启动"2018乡村振兴背景下日中村镇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此次论文征集旨在深入总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村镇建设管理、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从1979年全国农房建设工作会议开始,在我国大规模和有组织地进行村镇建设,正好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正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十年。村镇建设则随着农村形势发展,由长期无人管理、自发建设的状态,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的轨道,并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一巨大变化,标志着我国村镇建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村镇多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过去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建国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建和新建了不少房屋和一些新的村庄。从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大发展,历时十多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镇建设经历了由单一的农房建设发展到一个村镇的规划建设,直至现在已进入到县城的城—镇—村体系布局发展的第三阶段。村镇建设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  相似文献   

19.
姜秀娟 《福建建材》2010,(1):117-118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设置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创业初期、城市规划专业形成与完善时期以及城市规划专业蓬勃发展时期三个时期,这都是和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农村人口回流和市民下乡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增加对乡村建设用地的动态影响问题。以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水岭乡作为样本村镇,在收集整理其人口与用地等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计量经济学理论和SD等理论构建村镇人口与建设用地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探讨人口数量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动态影响关系,阐明了村镇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动态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随着迁入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迁入率在0.425%~0.770%之间取值时,村镇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当迁入率大于0.770%时,村镇建设用地将会逐年增加。(2)村镇人口数量与建设用地需求量相互影响。一方面,村镇人口数量增加,建设用地需求量随之增加;与此同时,村镇建设用地越多迁出率越低,在共同影响下村镇人口数量将不会减少。(3)一定数量的乡村人口有利于我国村镇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村镇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