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4)
园林是中国造型艺术的综合体,在古典园林营建过程中,绘画一直与其交相辉映。历史上许多直接和园林作品相关的山水绘画作品均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复原,并通过虚拟互动实现绘画与园林文化根源的视觉化解读,绘画虚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古典园林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建筑与预算》2009,(3):F0002-F0002
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园林,也是中国大园林之一,山水并重,以池水为中心,沿池畔建楼、台、亭、榭,有房浮水上之感,园中建筑朴素、平淡、并富有诗情画意,曲经通曲廊,静水观荷艳,明代风格。  相似文献   

3.
谢时臣是明代兼具"浙派"与"吴门画派"两派绘画技法的山水画家,他曾游历无数名山大川,善用画笔表现中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山川自然样貌,并寄情于山水作品之中。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谢时臣的山水绘画,探究谢时臣的山水情怀如何在其创作中表现,并揭示藏匿于绘画中的"山居观念",进而展望"画中之山居观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园林绘画受到园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其中精华者多收录在伯克利大学教授高居翰的《不朽的林泉--中国图古代园林绘画》中。虽然只有少数园林绘画着重写实,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瞥见明清时期那些曾名噪一时却早已不存的伟大园林。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册、沈周的《东庄图》册、吴彬的《勺园复习图》,以及张宏的《止园图》册。对于拙政园这样现存的园林,观看明代的《拙政园图》可以得知今昔的风格差异。而对于像东庄和止园图册这样的园林我们则可以知
  晓明代郊野园林的农庄风格以及巨大规模。更令人惊奇的是,东庄、止园及勺园的很多湿地景观都能在杭州西溪中找到相似的对应(如图1~10)。  相似文献   

5.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游赏路径带给人差异的空间秩序和视觉景观,影响了空间意象和审美体验。研读明代武当山游记作品,根据景点记载频率总结文人游山路径,发现文人游览活动总体行程遵循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整体空间秩序的引导,但不以祀神进香为目的而多走东、西涧道以山水风景为审美对象;结合基础设施和游览服务记载,思考武当山历史游径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这种创作过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结合,在我国遗存的古典园林中,以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表现得最为典型。江苏许多遗存文人园林,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相似文献   

8.
张楠  孔宇航 《中国园林》2022,38(8):66-71
针对山水图绘与园林空间之间多重结构性关联,通过路径、构图与视觉3组模式解析搭建兼顾绘画与造园的分析框架。以北宋时期3幅经典山水立轴为例,系统梳理其形式结构与文本素材,总结出提示性路径、层化的山体、连续运动视点3组绘画中的模式,并与园林实例进行关联性验证,提出迂回编织布局、空间分隔与渗透、“反衬式”布景3种“绘画-园林”的空间转换方法。在概念层面,并置引介中西方绘画与空间分析法,形成2种话语体系间的互证与互补;在认知层面,重构绘画-空间解读的视角;在方法层面,论述由绘画映射至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避居山水"的研究不多,在知网论文中可查,仅见于三篇论文中。鲁安东老师的《解析避居山水——文徵明1533年拙政园图册空间研究》(建筑文化研究,2011.08),雷子人的《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境中人物、结构与旨趣》(2007.06),深圳大学陈慧舒《拙政园叙事空间分析》(2019.05)的硕士学位论文。仔细阅读这几个文本,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年关于明代园林绘画的中外学者研究进展,并以明代张复《西林园景图》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明代无锡安氏家族在胶山所建西林园的营造源流,对照分析了文人王世贞的《西林园记》、安绍芳与叶茂长所题三十二景园林诗以及现存的16幅张复所绘《西林园景图》册页,研究了西林三十二景中水景区、滨水区、山景区的造景意趣和空间特征。作为晚明文人园林一个重要案例,西林园图文资料的研究对明代园林史及绘画史具有一定推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子申   《中国园林》2021,37(4):30
通过关注园林画和园林诗文中的图文关系,提供了《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的初步探读,阐释了拙政园中多感官体验所形成的园林想象。分析起始于对三十一景中图文的整体阅读,并在接下来对其中五景展开精读。精读部分着眼于诗和文字在时间、感官和氛围上的互动作用,展现了文徵明通过诗画所构造的想象世界,重新思考了再现和指涉性在此《诗画册》中的意味。提出《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作为一种图文互补图景,呈现了多感官的园林体验,而非一种客观的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13.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明代古典园林发展至高峰,园林绘画也顺势而生蓬勃发展。绘画构图与园林布局皆需要协调好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节奏与创作者内在情感节奏,才能使创作者与受众在美感与情感上达到共鸣。立足于园林画与园林发展的共生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园林画与私家园林在构图布局中视觉节奏、空间节奏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相似文献   

16.
林辉  肖旋 《园林》2012,(1):60-63
拙政园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园林之-,同时也是私家园林的代表。本文在分沂拙政园历史的基础上,利用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从视线安排、可达性。空间结构,山水格局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对拙政园的分析揭示出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艺术风格的演变是以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动因的。  相似文献   

17.
刘君敏  张玲 《中国园林》2021,37(7):118-123
"园篱"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艺术组成,在明代园林绘画中可以窥见园篱具有的显著地位,其传递出的文化表征也与园林空间的形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明代前期的园林图像中出现了大量与后世不同的园篱运用,如果以空间的视角去理解分析,以形态构成为侧重点,研究其在园林中的空间组构与时空衍化脉络,则有助于清晰了解时代园林修建过程中文化观念对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8,26(2):170-173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长期以来受传统山水画的影响,造园本身亦被视为“地上文章”,所谓叠山与绘画“虚实虽殊,理致一也”,唯载体不同而已。晚期园林在叠山、理水等许多重要环节直接取法高度成熟的山水画谱,而并非文人所标榜的“取法自然”。该文正是从明清园林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在造园职业化、普及化的过程中,造园模仿绘画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5)
绘画创作中的"视觉式样"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根据格式塔理论,"经验中的整体"有助于绘画创作"视觉式样"四个层次的营造。"视觉式样"四个层次的营造体现着创作者不同的审美意向、个性,能够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东庄图册》是明代画家沈周为吴宽庄园景色而作,东庄是江南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品茗雅集的处所。沈周用客观写实的手法,以诗情画意的笔触,向观者营造了一幅幅静谧、逸趣、文雅的意象。聚焦于《东庄图册》的绘本,从其园林环境的生态性,所蕴含的文化生态美、意境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园林绘画与文人园林的关系并倡导在继承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践行"城市山水画"与"山水城市"的融合,创造宜居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