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烤烟重要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致香物质含量与烤烟评吸质量的关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云南、福建和湖北烟区120个烤烟样品中的28种重要致香物质与评吸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和评吸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评吸质量关系比较密切的致香物质有新植二烯、2-甲基四氢呋喃-3-酮(面包酮)、芳樟醇、巨豆三烯酮-3、二氢猕猴桃内酯、异佛尔酮、γ-丁内酯、α-松油醇、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2-乙酰吡咯、氧化沉香醇、苯甲醇、3-乙酰吡啶、吡咯、苯乙醇和香叶醇。偏相关和通径分析发现新植二烯、2-甲基四氢呋喃-3-酮(面包酮)、巨豆三烯酮-3、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对感官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新植二烯表现为(极)显著的直接负相关性,其他物质表现为直接正相关性;而苯甲醛、β-紫罗兰酮、2-甲基-2-庚烯-6-酮、巨豆三烯酮(1、2、4)、吲哚、糠醇、糠醛、5-甲基糠醛等致香物质对评吸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烤烟烘烤调香新技术,采用“鲜烟叶+鲜烟花蕾同烤”(叶花同烤)与常规烘烤两种烘烤方法,比较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叶花同烤对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对感官质量和致香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与常规烘烤相比,叶花同烤烤后烟上等烟比例提高了3.26个百分点;感官质量得分提高了2.90分,其中香气质和香气量有所增加,杂气和余味有所减少,且烟叶香韵风格有一定改善;叶内致香物质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糠醛、5-甲基糠醛、β-环柠檬醛和3, 4-二甲基-2, 5-呋喃二酮的含量极显著增加;芳樟醇、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类、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的含量显著增加。烤后烟花中上述致香物质含量显著减少。说明叶花同烤有增加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氨基酸含量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在烘烤过程中最高,40℃变黄处理次之,38℃变黄处理最低;变黄末期和烘烤末期,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除新植二烯和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以38℃变黄处理最高。变黄末期至烘烤结束及烤后烟叶,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烤后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除精氨酸外,均表现为阶梯升温变黄处理最高,40℃变黄处理次之,38℃变黄处理最低。阶梯升温变黄处理评吸质量最好,可以提高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改善余味,减轻杂气。总之,阶梯升温变黄处理有利于大部分种类香气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浓香型主产烟区的284份烤烟C3F为材料,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多酚含量与香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各指标对香气量、香气质的直接影响均不同;(1)香气质受6-甲基-5-庚烯-2-酮和绿原酸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茄酮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同时莨菪亭对其也有负面影响;(2)香气量受2-乙酰基吡咯和绿原酸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苯乙醇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3)苯乙醛、糠醛、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1、绿原酸、芸香苷对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直接正面影响;茄酮和藏花醛对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直接负面影响。因此,可通过调节调制条件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和多酚物质中对香气质量有益成分,控制和降低对其不利的成分,改善其烟叶内在质量。, 以国内浓香型主产烟区的284份烤烟C3F为材料,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多酚含量与香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各指标对香气量、香气质的直接影响均不同;(1)香气质受6-甲基-5-庚烯-2-酮和绿原酸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茄酮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同时莨菪亭对其也有负面影响;(2)香气量受2-乙酰基吡咯和绿原酸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苯乙醇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3)苯乙醛、糠醛、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1、绿原酸、芸香苷对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直接正面影响;茄酮和藏花醛对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直接负面影响。因此,可通过调节调制条件提高中性致香物质和多酚物质中对香气质量有益成分,控制和降低对其不利的成分,改善其烟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密集烘烤冷凝除湿技术对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利用全闭式循环热泵烤房(冷凝除湿)、半闭式循环热泵烤房(冷凝除湿+外排湿)和开式循环热泵烤房(外排湿)研究了不同排湿方式的最大水分排出速率及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排湿烤房自40 ℃开始最大水分排出速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烤房。冷凝除湿烤房烤后烟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致香成分总量显著高于外排湿烤房,主要表现为烤后烟叶中苯甲醇、苯乙醇、苯甲醛、糠醛、糠醇、2-乙酰基呋喃、5-甲基糠醛、2-乙酰基吡咯、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3和巨豆三烯酮4等致香物质含量的显著提升。在感官质量方面,冷凝除湿烤房烤后烟叶的香气特征指标香气质、香气量和透发性,烟气特性指标细腻柔和程度和圆润感,口感特性指标干燥感和余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杂气中的青杂气和生青气有所加重。冷凝除湿烘烤可以提高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改善烤后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晒红烟中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关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对我国四川、吉林、江西、湖南、贵州、浙江、山东和黑龙江8个产区晒红烟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与感官评吸指标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和总得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感官评吸质量关系较密切的致香物质有22种,其中β-大马酮、3-羟基-二氢大马酮、3-甲基巴豆醛、戊醇、异戊醇、糠醛、2-乙酰基呋喃、2-正戊基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3-酮、5-甲基糠醛、茄酮、藏红花醛、吲哚、γ-丁内酯、吡咯、降茄二酮和1,3,7,7-四甲基-2-氧双环[4.4.0]癸-9-酮对感官评吸质量有正面效应,异佛尔酮、苯甲醛、苯乙醛、叶绿醇-2、3-乙酰吡啶、2-甲基-2-庚烯-6-酮和2-乙基吡啶对感官评吸质量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肥料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农艺措施,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肥料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肥料能明显提高烟叶中总致香物质含量和主要致香物质含量,以稀土元素肥料“利烟王”和“益植素”(固)的效果较为明显.稀土元素肥料还可改善烟叶评吸质量,各部位烟叶的评吸得分以“利烟王”处理高于其他处理,其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余味舒适、刺激性较小,评吸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烤烟烤前晾制时间对烤后烟叶香气吸味和TSNAs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机制,采用电热式烤房,进行了采收后直接烘烤(对照)、采收后晾制24、48、72和96 h 4个时间梯度后再烘烤的试验,并测定了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和TSNAs含量,同时进行了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随烤烟烤前晾制时间的延长,调制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感官品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SNAs含量在晾制72 h内和直接烘烤差异不大,超过72 h后显著增加。因此,烤烟烤前晾制时间设定在48~72 h再烘烤利于改善烟叶的香气吸味及控制TSNAs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湘西州烤烟质量风格特征,选择代表性植烟区域采集C3F等级烟叶样品进行了内在质量评价,并分析了湘西州烤烟风格特征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州烤烟(C3F)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质量分数)较高,总氮、钾、氯含量相对适宜,烟碱含量相对偏高。烟叶感官评吸结果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质量档次整体较高,以中等+~较好-为主。湘西州烤烟以干草香、正甜香为主体香韵,具有醇厚丰满、绵甜悠长的中偏浓"馥甜香"风格特征。选取烟碱、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以及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等湘西烟叶风格的关键质量评价指标,将湘西州"馥甜香"烟叶风格划分为3种类型,即典型"馥甜香"、次典型"馥甜香"和非典型"馥甜香"。  相似文献   

11.
烘烤湿球温度对皖南烟叶焦甜香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烘烤阶段湿球温度对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影响,以云烟97为参试材料,研究了烤烟烘烤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的湿球温度和优化组合与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变黄后期、定色期和干筋期,随着湿球温度的提高,烤后烟叶内、外观质量均有先改善后变差的趋势,主要香味成分含量和焦甜香关联香味成分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烘烤过程中,以中湿烘烤,即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湿球温度37℃,定色后期湿球温度38℃,干筋期湿球温度40℃,有利于彰显烟叶焦甜香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醇化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的变化,合理指导烤烟醇化,利用气质联用仪对诸城地区烤烟醇化烟叶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物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上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在醇化前18个月期间逐步提高,18个月时达到最大值50.13 μg/g,18个月之后趋于稳定;中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在醇化前30个月期间缓慢增加,30~36个月期间显著提升,醇化36个月时达到最大值52.44μg/g。醇化过程中3-羟基-2-丁酮、戊醇、2-正戊基呋喃等含量是上升的,其他物质含量变化不显著。上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与香气质、余味、杂气和刺激性、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吲哚、2-甲基四氢呋喃-3-酮、壬醛、氧化沉香醇-1、糠醇等物质对感官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作用;2,6-壬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对感官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负向作用;中部叶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与香气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杂气和刺激性指标显著正相关;吲哚、糠醛、2-乙酰基呋喃等对感官质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作用。因此,烟叶经过一定时间的醇化可以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并有利于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挖掘四川、山东产区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特色,本研究基于51份烤烟种质,在四川、山东两产区开展了烟叶8类致香物质含量检测分析比较工作。结果显示,整体上看,四川多酚类、叶绿素降解物绝对和相对含量高于山东产区,苯丙氨酸降解物、高级脂肪酸、多元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低于山东产区;从不同基因型上看,四川92.2%以上种质多酚类、叶绿素降解物的绝对和相对含量高于山东产区,76.5%以上种质苯丙氨酸降解物、高级脂肪酸和多元酸的绝对和相对含量低于山东产区,进一步印证了两产区致香物质含量在整体上表现出的特点;51份种质中,四川产区有76.5%烤烟种质预测具有清香型风格倾向,在山东产区有90.2%烤烟种质预测具有中间香型风格倾向,多酚类和叶绿素降解物含量较山东产区高可能是四川清香型风格烟叶的重要物质基础;苯丙氨酸降解物、高级脂肪酸和多元酸含量较四川产区高可能是山东中间香型风格烟叶的重要物质基础。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香型指数均有较大影响,生态条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烘烤工艺对加热卷烟烤烟原料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对不同烘烤工艺调制的初烤中部烟叶按照加热卷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感官质量评价,检测热裂解烟气中的香气物质含量,并对烟气中香气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工艺处理样品热裂解烟气中的香气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与H1处理相比,H2处理呋喃类、有机酸类、烯类、酯类等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3.63、0.43、0.30和0.87百分点;而生物碱类、醛酮类、酚类、醇类等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40、1.45、0.16和0.23百分点。H3处理呋喃类、生物碱类、酚类、烯类、酯类等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4.91、1.22、1.17、0.50和1.04百分点;醛酮类、有机酸类、醇类等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63、2.05和1.15百分点。在感官质量方面,H1、H2和H3处理烤后烟叶加热卷烟感官质量得分分别为76.9、79.6和89.2,H3处理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H2处理有利于烟碱的积累,影响加热卷烟的劲头。H3处理巨豆三烯酮3、DDMP、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巨豆三烯酮3是H3处理热裂解释放成分中的典型香气成分,与口感、丰满度和香气的分布方向一致。在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基础上适当提高变黄温度,降低干筋期温度,有利于加热卷烟烤烟原料感官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合理精准的密集烘烤烤香工艺,结合现行产区密集烘烤工艺,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烘烤工艺对烤烟品种NC55中性香气物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且其主要在变黄、定色期合成积累;除新植二烯外,中温中湿处理的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高于中温高湿和多阶段中温中湿处理,而多阶段中温中湿处理稍高于中温高湿处理。综合来看,中温中湿处理更能提高NC55烤后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烤烟品种大白筋599特征香气性状的物质及分子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白筋599特征香气性状的关键致香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为特香型烤烟品种培育及工业利用奠定基础,通过不同品种(系)的表面分泌物检测及烟叶感官鉴定比较,明确大白筋599特征香气性状关键致香物质基础;通过对不同品种中调控关键致香物质合成的基因进行测序,明确大白筋599特征香气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烤烟品种大白筋599和香料烟品种Samsun表面分泌物中含有赖百当二萜冷杉醇,而普通烤烟G28等均不含冷杉醇。普通烤烟G28与大白筋599杂交或回交的后代品系中,含有冷杉醇的均具有大白筋599特异香气特性,不含冷杉醇的没有特异香气特性。调控冷杉醇合成的关键基因NtCPS2的第292位碱基在不同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在大白筋599中是野生型碱基G,而在供试普通烤烟及生产主栽品种中是突变型碱基T。冷杉醇是烤烟品种大白筋599特异香气性状形成的关键致香物质。调控冷杉醇合成的关键基因NtCPS2的第292位碱基在大白筋599及供试普通烤烟品种和主栽品种间的SNP多态性,是导致其香气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遗传改良,丰富烟草表面分泌物中致香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是培育特色香气风格烤烟品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福建产区不同香型烤烟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产区不同香型烤烟的质量特征,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等3个方面对福建产区不同香型风格的烟叶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上述指标与香型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产区,随着烟叶香型从偏清到中间再到偏浓过渡,烟叶外观物理特性中烟叶厚度(身份)、长宽比及单位面积叶重有增加的趋势,烟叶宽度有变小的趋势;烟叶化学成分中,烟碱、总氮、总氯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总糖、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有机钾等指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烤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60 kg/hm2的烟叶经济性状较好,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品质有较大的改善,表现为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余味舒适、烟气浓度大、燃烧性好、总得分最高。表明施氮量60 kg/hm2是该地区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两种典型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UV-B辐射强度、气温及昼夜温差,模拟我国中部低海拔烟区和西南高海拔烟区的生态因素,研究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香气前体物、致香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高温和适度缺水能促进叶片内含物的分解,类胡萝卜素的田间降解更加彻底,烤后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浓香型风格更加显著。当环境中UV-B辐射较强、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时,烟叶内含物积累较丰富,成熟后香气前体物含量增加,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低,烟叶香型风格表现为中间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