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川底下村遗产开发之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北京明清古村落川(爨)底下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一个村,属于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川底下古村落于1984年被发掘,2001年4月被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被列为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12月经建设部批准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相似文献
4.
5.
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几个传统乡土聚落的实例追踪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民居景观的总体布局、居住单元、附属空间和建筑材料的变迁历史与趋势,并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保护行为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传统乡土聚落的民居景观变迁在不同村寨中均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方向,由于受关注程度和保护级别的差异,村寨之间存在时差先后的分布特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保护关注程度会推进民居建筑的现代性变迁,而旅游介入因子的强弱会影响民居景观变迁的方向;民居建筑的各种变化趋势与村寨的传统性延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保护级别较低的村寨的民居景观的变迁容易发生突变,而保护级别较高的村寨民居景观变迁会呈现出村寨内部范围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7.
聚落的边界由建筑部分的实边界与建筑之间空隙部分的虚边界连接而成。文章基于建筑外部空间理论与凸包原理,提出了一种求取聚落边界的新方法。首先利用Delaunay三角网求取聚落建筑之间的影响距离,继而绘制建筑节点网络图,以此求取聚落内两两之间具有直接可视空间关联的建筑之间的凸包,并叠加得出该聚落的公共空间,其外轮廓即为聚落的虚边界。综合实、虚两部分边界,得到完整的聚落边界图形。文章提出的新方法充分考虑了聚落内部建筑的疏密程度对聚落边界设定的影响,其结果更符合真实的空间感受,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以北京川底下村和山西丁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选址、布局特点、道路系统等方面,比较了两者在形态上的各自特点,并且对村落的重要组成要素,即民居的院落空间、平面组合、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寻找出隐藏于不同表象背后,而本质相同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及其对两个村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屯堡是我国汉族传统聚落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选址布局重视风水、防御体系层次严密、空间结构严整有序以及空间形态主次分明等鲜明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聚落性质,并因文化交融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屯堡聚落对屯堡文化的保存和弘扬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为研究对象,从肌理与尺度、节点与路径、边界与区域、生长与秩序四个方面对土楼聚落的空间形态要素进行解析,阐释了这些空间形态要素的特征与土楼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的生长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16.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小城镇建设》2021,(4)
传统聚落是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的载体,聚落空间是居民进行日常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使传统聚落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现代化城镇化发展,需要对其空间结构不断地进行探索和优化。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亚尔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与空间体系,进而为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亚尔村整体是以居住建筑为中心,向外分布有居住住宅、耕作用地、防护林带,呈现沿水系辐射状分布的水平空间形态;(2)亚尔村的垂直形态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晾房用地、林地、居住用地及农业用地依次顺延布局;(3)亚尔村道路分级明确,向四周沿水系延伸,道路利用率高;(4)亚尔村建筑空间形态可划分为四类:并列式、套件式、穿堂式及混合模式;建筑结构多样,以半地下室为最具特色的空间结构;根据建筑材质的不同,分为全生土和半生土建筑,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