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和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硅丙)共聚乳液,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表面张力仪等分析了硅丙共聚乳液和涂层的性能。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和间歇乳液聚合均可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共聚乳液。半连续乳液聚合得到的硅丙共聚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窄;采用半连续滴加纯丙烯酸酯单体和滴加单体预乳液对共聚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影响不大。采用间歇乳液聚合可使有机硅单体的开环聚合和丙烯酸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同时进行,获得的硅丙乳液稳定性好,但聚合转化率偏低,乳胶粒子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硅丙共聚乳液胶膜的吸水率小于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胶膜,并随有机硅共聚率的增加而降低;硅丙乳液胶膜的接触角接近有机硅接触角。硅丙共聚乳液涂层整理的织物手感优异,但涂层牢度小于纯丙乳液整理剂。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交联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是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等单体经乳液共聚而成。本文论述了乳液共聚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单体比例,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单体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转化率,乳液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为共聚单体进行了微乳液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和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由竞聚率计算了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分布,分析了共聚物分子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外交联苯丙共聚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交联苯丙共聚乳液是由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丙酯和苯乙烯等单体经乳液共聚而成。本文论述了乳液共聚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单体比例、乳化剂用置和配比、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转化率、乳液特性和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为共聚单体,进行了微乳液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和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由竞聚率计算了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分布,分析了共聚物分子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水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酰胺(AM)共聚,实现了BA-MMA-St的微皂乳液聚合。考察了水溶性单体(羧酸类单体、非离子水溶性单体)对微皂乳液聚合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为了使水溶性单体键合在乳胶粒表面,实现乳胶粒的稳定化,其亲水性参数I/O应为3~5,水溶性单体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聚合稳定性及与主单体良好的共聚性。  相似文献   

7.
葛小娟  沈一丁 《现代化工》2007,27(Z1):263-265
通过醋酸乙烯酯共聚的改性方法,用醋酸乙烯与丙烯酸系单体共聚,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后用乙二醛交联,使乳液形成网络结构,制备了一种无甲醛的新型耐水性乳液.研究了共聚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乳液结构及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游波 《粘接》2000,21(1):21-23,26
通过乳液聚合聚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乳液中的有机硅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基材表面的羟基脱水交联,使粘接力大大提高。研究了有机硅功能单体用量以及丙烯酸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有机硅烷与他共聚单体完全共聚 。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最新发展,包括亲水性共聚单体、离子型单体、反应型乳化剂、挥发性乳化剂和助溶剂参与的聚合体系等,对这些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与机理进行了归纳.指出了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发展方向,对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良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PDA阳离子型絮凝剂合成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阳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共聚单体配比、单体浓度以及油水体积比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进行了废水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制了含固量为60~65%的苯—丙四元共聚乳液,以此乳液为基料,以金属离子为交联剂,并加入填料,助剂制得了常温交联建筑密封胶。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丙烯酸(M)的用量,以及胶中交联剂的用量对胶耐水性的影响;考察了填料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核/壳苯丙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及两阶段用量等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得到了聚合过程稳定、综合性能好的核/壳型乳液。  相似文献   

13.
建筑涂料用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主要单体,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的配比、硬单体中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量和丙烯酸的用量等对乳液及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HPA)、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和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碳酸氢钠(NaHCO3)为缓冲剂,DNS-458(铵盐型阴离子乳化剂)/OP-10(普通非离子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型PSA(压敏胶)。研究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缓冲剂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单体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依次为β-CEABA≈HPASt,β-CEA单体对聚合稳定性影响最显著;当w(APS)=0.6%、w(NaHCO3)≥0.3%、复合乳化剂中m(DNS-458)∶m(OP-10)=1∶1且w(DNS-458+OP-10)=0.5%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高阻燃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  张晓镭 《应用化工》2004,33(4):22-23
以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硅油大单体为聚合单体,加入改性后的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乳化剂等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制成的皮革涂饰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其综合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WPU/SBB(水性聚氨酯/苯丙)复合乳液;然后以此为高能炸药——HNIW(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颗粒的包覆剂和胶粘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X-射线衍射(XRD)法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等手段对WPU/SBB复合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特性落高值(H50)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等分析了WPU/SBB复合乳液对HNIW的包覆效果。结果表明:包覆后HNIW的H50由13.6 cm升至34.8 cm,说明该环保型WPU/SBB复合乳液对HNIW具有明显的降感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保护胶带用高剥离强度乳液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原料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及缓冲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种子乳液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压敏胶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和初粘性,同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乳液增稠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羟丙酯等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增稠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不饱和聚酯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聚合物微凝胶并研究了DVB及乳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将所得到的微凝胶用于增进不饱和聚酯(UP)的流变性。试验证明聚合物微凝胶对提高UP的触变指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乳液聚合法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合成及抗静电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共聚单体,合成一类新型的两亲聚合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工艺及聚合物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同时对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表面电阻率及亲水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7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HEA质量分数为40%时,合成的乳液稳定性能最佳,转化率高达98.42%;聚合物的表面电阻率低达4.93×105Ω,且其亲水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