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花生仁为原料,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花生分离蛋白,讨论温度在90℃、pH9、花生分离蛋白质量浓度为14g/100mL 时,不同浓度的NaCl、MgCl2、CaCl2 和CuSO4 对花生分离蛋白形成凝胶的影响。实验表明,CaCl2是较好的凝固剂,浓度为0.06mol/L 时,形成凝胶硬度高,形成时间短,但形成的凝胶胶粒较粗。  相似文献   

2.
发芽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发芽大豆蛋白质凝胶性质的变化。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PI),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制备大豆蛋白凝胶,系统研究了不同芽长大豆蛋白凝胶强度的变化。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分析了发芽过程中SPI的变化及其对大豆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SPI中7S球蛋白的α'、α亚基和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A3、A发芽时发生明显降解,但11S球蛋白各亚基在发芽初期变化小,利于大豆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网络结构使凝胶强度增强。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11S球蛋白也部分发生降解,凝胶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28-132
以10 mg/L Na2SeO3溶液浸泡的大豆为材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制备大豆蛋白凝胶,系统研究了富硒处理及发芽时长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发芽48 h内大豆GDL凝胶与SPI凝胶的硬度快速下降,分别由25.25 g和27.73 g降至10.77 g和13.37 g,持水性从61.42%和62.64%分别降至51.55%和55.5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显示,富硒大豆与对照SPI谱带变化基本一致,其中7S球蛋白的β亚基与11S球蛋白的碱性亚基B较稳定,而7S球蛋白的α'亚基和α亚基与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A3和A则被内源蛋白酶逐渐降解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组成,从而影响发芽大豆凝胶性质。而富硒处理对发芽大豆蛋白凝胶性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无机盐对木瓜蛋白酶凝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食品中常见无机盐对木瓜蛋白酶凝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测定添加NaCl、KCl、CaCl2、MgCl2和MgSO4等常见无机盐后木瓜蛋白酶凝固SPI的时间、凝胶质构、凝固过程中pH值及蛋白质降解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浓度的无机盐可以缩短凝固时间并提高凝胶强度。相同离子强度下,Ca2+和Mg2+对凝固时间及凝胶强度影响均大于Na+和K+。添加无机盐可使SPI的pH值降低,加酶后pH值再次持续下降,但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木瓜蛋白酶凝固SPI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程度影响不明显。SPI中CaCl2的离子强度为15(CaCl2浓度为5mmol/L)时,将酶添加量从0.15%减少到0.1%,可使凝胶强度提高60%。因此,添加适量的一价及二价无机盐可显著缩短酶凝固时间并提高凝胶强度。添加Ca2+和Mg2+等二价阳离子盐类是提高木瓜蛋白酶凝固大豆蛋白凝胶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花生蛋白凝胶食品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以冷榨花生粕粉为原料,以CaCl2为凝固剂,对花生蛋白凝胶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实验选择影响其品质的浆液浓度、点浆温度、凝固剂用量、凝固温度四个因素进行研究。以感官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水平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产率、硬度、凝胶强度做为评价指标,通过直观分析的方法确定花生蛋白凝胶食品制作的最佳工艺,最终得出:浆液浓度1∶10,在90℃用8 mL CaCl2进行点浆,于90℃的温度下凝固30 min,制作的花生蛋白凝胶食品的产率、咀嚼性、凝胶强度等指标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GDL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益生菌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利用GDL诱导形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在胃酸pH环境下作用30min后乳酸菌的存活率为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乳酸菌的保护情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在pH1.2的胃酸环境下,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的成胶条件为变性温度90℃、SPI浓度9%、GDL浓度1.2%,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最佳.活菌落菌落计数的数量级由初始的107变为105 cfu/mL,仅下降了2个数量级,乳酸菌的存活率达到26.61%,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胃酸pH环境下GDL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能很好的保护乳酸菌,为益生菌和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明矾马铃薯粉丝制作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葡聚糖、CaCl2、KCl、葡萄糖酸内酯(GDL)的混合凝固剂来替代明矾测定粉丝的断条率和糊汤情况,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方比为:β-葡聚糖、CaCl2、KCL、GDL质量分数为0.16%,0.14%,1.8%,1.2%,熟化时间5 min,温度为92℃,这种复合凝胶剂改善了马铃薯粉丝的感官、断条率、烹煮损失率等...  相似文献   

8.
对黑豆分离蛋白添加不同油相比例(大豆油10%~60%)后制备的乳液表观黏度及由葡萄糖酸内酯(GDL)、CaCl_2、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的黑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相比例的增加,油脂与蛋白质之间作用,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表观黏度增大;随着油相比例的增加,由GDL、CaCl_2和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的黑豆分离蛋白乳液形成完整的三维结构时间缩短,凝胶强度增大,持水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差动态变化分析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DEXT)溶液共混体系GDL诱导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凝胶起始时间、凝胶完成时间和凝胶速度的定量化新方法。建立了色差亮度值(L*)随冷致凝胶时间(t)变化关系的Boltzmann函数数学模型:L*=L*2+(L*1-L*2)/{1+exp[(t-tg)/dt]},该模型的参数具明确物理意义。应用此模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PI-g-DEXT)对SPI/DEXT溶液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特性影响发现:与对照相比,添加0.20%(m/m)SPI-g-DEXT,凝胶起始点时间被迟滞1.07±0.21 min,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完成时间延长了1.34±0.16 min,平均凝胶速度降低幅度达10.5%。当SPI-gDEXT添加量为0.30%~0.50%(m/m),与未添加共价复合物对照相比,凝胶起始点被提前,凝胶完成时间显著降低,平均凝胶速度因相分离作用显著增加,主因共价复合物空间位阻优于增容效应所致,且上述三参数变化趋势随SPI-g-DEXT添加量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0.
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共混凝胶流变性质及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监控,动态流变,激光共聚焦(CLSM)及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SPI)共混体系形成凝胶的动态粘弹性质及微结构,并探讨凝胶形成动力学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添加葡聚糖可抑制SPI凝胶形成,使凝胶的粘弹性质降低并出现相分离现象,且葡聚糖浓度和分子质量对SPI凝胶结构具协同弱化效应;与对照样相比,加入葡聚糖后凝胶的微结构相分离程度随葡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加剧,温度升高推动凝胶形成的速度弱于相分离的速度,并降低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值;凝胶形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DL诱导球蛋白-中性多糖共混凝胶形成动力学与模型方程G′(t)=G′f{1-exp[-k(t-t0)]}非常吻合,添加同浓度多糖条件下凝胶形成速率随葡聚糖分子质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髓蛋白粉总蛋白质系数。采用酸水解法分解骨髓蛋白粉中的蛋白质,以保留时间定性,氨基酸面积百分比定量,求得骨髓蛋白粉中的蛋白质系数为5.65。  相似文献   

12.
大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18  
本文从开发利用蛋白质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大米蛋白结构、性质、功能及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大米蛋白中有大量-s-s-的存在,大米蛋白及其水解物不仅具有重要的营养功能、适宜的食品加工性能,还具有潜在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宝贵的蛋白资源。开发利用大米蛋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概述大豆蛋白溶解特性及其与一般物质溶解差异,介绍提高大豆蛋白溶解性改性方法及研究现状,对比不同改性增溶方法优、缺点,并提出今后大豆蛋白改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蛋白质氧化对乳清分离蛋白(WPI)功能性质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氧化系统H2O2(1 mmoL/L~20 mmoL/L)和FeCl3浓度(0.1 mmoL/L~2 mmoL/L)对WPI分别氧化1 h、3 h、5 h,测定其性质。结果表明:20 mmoL/L的H2O2氧化WPI 5 h,其乳化活性下降了50%以上;1 mmoL/L FeCl3氧化WPI 3 h,其凝胶硬度降低了94.5%;20 mmoL/L H2O2与1mmoL/L FeCl3氧化WPI 3 h,其弹性从0.976下降到0.713和0.721,分别降低了26.9%和26.1%;当H2O2浓度20 mmoL/L时,弹性模量从8154 Pa降到5399 Pa,复合模量从10890 Pa降到6653 Pa,分别降低了33.79%和38.91%;当FeCl3浓度为1 mmoL/L时,弹性模量从8154 Pa降到4935 Pa,复合模量从10890 Pa降到6049 Pa,分别降低了39.47%和44.45%。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化条件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严重影响,WPI的功能性质及凝胶质地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控制蛋白氧化的发生,减少其因为氧化所带来的营养损失或者降低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松仁蛋白(PKP)溶解度、结构和乳液性质的影响,以PKP和乳清浓缩蛋白(WPC)为研究对象,采用pH循环法制备PKP-WPC复合蛋白,利用SDS-PAGE、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荧光探针和ζ-电位等方法分析了复合蛋白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再以PKP-WPC复合蛋白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油相体积分数为3%、10%和50%的乳液,并对制备的乳液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WPC与PKP的质量比为1.0∶1.0,且体系pH值经历由7.0到12.0再回到7.0时的1次pH循环后,PKP的水溶性可从48.53%提高到92.43%。SDS-PAGE结果显示,PKP-WPC复合蛋白完整保留了PKP和WPC的亚基。内源性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是驱动PKP和WPC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PKP与WPC相互作用使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韧性,抵抗酸诱导的构象折叠;WPC的加入改变了PKP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增加,而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降低。PKP-WPC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表面电荷(-34.74mV)来抵抗蛋白质的聚集。与由PKP制备的乳液相比,由PKP-WPC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和乳层析指数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大,稳定性显著提高。乳液的性质因油相体积分数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油相体积分数为3%的复合乳液液滴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于油相体积分数为10%和50%的复合乳液。通过pH循环法,通过添加WPC,提高了PKP的溶解度,获得了稳定性较佳的PKP乳液,研究可为新型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松仁蛋白在加工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推动PKP-WPC双蛋白乳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在p H 3.0、p H 3.4和p H 3.8等低酸性p H条件下对其进剪切热处理,制备获得粒度分布在2~100μm的大豆蛋白微粒。当微粒制备的p H条件向SPI等电点(p H 4.5)靠近时,形成蛋白微粒的结构越致密,稳定性越高。在p H 3.8条件下制得微粒的内部蛋白含量达到34.22%,在p H 2.0~8.0范围内其粒径不发生明显改变,蛋白溶出率不超过13%。经过二次热处理(95℃、30 min),该微粒的粒径和形貌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分散液的粘度明显低于SPI分散液,在12%的浓度下仍然不形成凝胶。微粒化过程可以封闭大豆蛋白的疏水基团和氢键结合位点,使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粘度降低。该大豆蛋白微粒可应用于饮料、酸奶等高蛋白食品体系中,在保持其口感的同时增加其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对大豆和小麦混合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热特性、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测定对混合蛋白凝胶的构象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当大豆蛋白比例低于45%时,随着大豆蛋白所占比例的增加,凝胶强度显著增强。TG交联混合蛋白凝胶后,其游离巯基减少,热稳定性增强,表面疏水性降低。与TG催化小麦蛋白相比,大豆蛋白添加量为45%的混合蛋白凝胶强度提高了62.74%,β-折叠含量增加了5.701%,游离巯基含量减少了47.48%。  相似文献   

19.
大米蛋白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介绍大米蛋白组成成分和大米蛋白分离提取方法,概述大米蛋白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开发大米蛋白重要性,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探究大豆分离蛋白和染料木素的共价交联对蛋白表征和结构的影响。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与不同质量浓度染料木素(0、1.2、1.5、2.0 mg/mL)的共价复合物,通过探究粒径、Zeta电位、浊度、表面疏水性分析蛋白体系的表征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蛋白体系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与染料木素共价复合后,蛋白的中位径由135.6 μm最低减小至98.0 μm,Zeta电位绝对值由15.0 mV最高增大至21.4 mV,表面疏水性由216.0最低减小至115.5,总巯基含量由31.5 μmol/g最低减小至20.4 μmol/g。与对照组相比,共价复合物的浊度增加,并且实验组中SPI-Ge-1.2组低于SPI-Ge-1.5组和SPI-Ge-2.0组。光谱分析表明染料木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有猝灭效果,二者共价交联后蛋白质的色氨酸与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疏水性减少,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增多、β-折叠含量减少、β-转角含量增多、无规卷曲含量减少,并且加入1.2 mg/mL的染料木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表征特征和结构影响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染料木素后,二者的共价交联能够影响蛋白的表征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