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软土地区盾构施工过程中曲线段因盾构超挖产生的空隙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直线段与曲线段的同步注浆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盾构在曲线段盾构推进过程中,因盾构超挖侧面的土体发生了坍塌与变形,在盾尾到达超挖间隙前已被周围坍塌与变形的土体所填充;在采用注浆压力进行同步注浆控制时,在曲线段并未因盾构超挖而导致实际注浆量明显增加。为了减小曲线段因超挖导致的地表沉降,在曲线段盾构推进时应适当加大同步注浆压力,建议以直线段同等注浆率对应的注浆量作为同步注浆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认识在盾构掘进施工中同步注浆量对地表沉降控制所起的作用,通过首100环掘进试验,从注浆材料配比、浆液性能、同步注浆量等对沉降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连续监测进行对比,得出在盾构掘进施工中同步注浆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同步注浆方法是在1982年日本大阪地铁四号线盾构隧道施工中第一次使用的。传统的注浆方法可以在非常敏感的软粘土中将地面沉降控制在5~10cm,而应用同步注浆方法可以将地面沉降控制在1-3cm,特别是在日本使用双液同步注浆方法施工取得了不错的施工效果。同步注浆也可  相似文献   

4.
目前,盾构的同步注浆是以总注浆量进行控制的,仅考虑注浆量与填充率之间的关系,无法做到同步注浆的精确化控制。现提出一种基于盾构与管片相对位置和注浆孔位置的同步注浆量计算模型,为实现盾构同步注浆的实时、分区、参数化控制奠定基础。这可为盾构同步注浆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材发展导向》2019,(24):61-63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片脱离盾尾会导致岩土体和管片外壳之间形成类似环形柱状的建筑空隙,扰动隧道围岩,从而引起上方地表沉降或隆起。该文结合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过程、注浆填充沉降阶段浆体与岩土体的作用机理,以某土压平衡式盾构在泥岩砂岩互层地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论述隧道盾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同步注浆填充建筑空隙控制地表变形和保障周边环境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同步注浆是为了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土体扰动而采取的壁后注浆方法之一,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施工工艺,对土体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从理论方法研究、数值计算、模型试验和实测分析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同步注浆对土体变形影响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分析了一些减小同步注浆引起的地表变形的...  相似文献   

7.
李健  王颖轶  卫俊杰 《建筑施工》2022,(6):1380-1384
针对砂性富水地层盾构隧道开挖环状间隙土体稳定性差、同步注浆渗透扩散具有不确定性、扰动状态控制困难等问题,在建立同步注浆渗透距离预测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盾构施工特点,研究建立了设计指标控制下同步注浆参数理论初选、盾构原位试推、监测数据反馈检验并融合工程类比、盾构姿态数据和扰动位移第三方监测数据的盾构同步注浆全过程数字化施工与风险预控方法,有效实现注浆施工风险的事前预测、参数适用性的试推检验和后续工序的可靠性分类评价。研究成果在南通地铁工程中示范应用,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对控制地表变形影响显著。为建立同步注浆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理论,在分析同步注浆对隧道周围土体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同步注浆对地层的压力效应概化为半无限弹性体中的柱形孔扩张问题,采用镜像法导出了同步注浆引起地表变形的计算式。通过一具体实例,分析了影响同步注浆引起地表变形的因素,结果表明:同步注浆引起的地表变形值受注浆压力、隧道埋深、隧道开挖半径、初始水土压力、土体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盾构法,这种技术能有效地避免施工对周边地层和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深入探究了地铁盾构隧道掘进中同步注浆施工技术,首先论述了地铁盾构同步注浆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铁盾构隧道掘进中同步注浆材料与技术要点,最后简单叙述了地铁盾构隧道掘进中同步注浆技术的应用,期望借助研究可为后续的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深埋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对周边土体及既有连拱隧道的扰动影响,将同步注浆浆液对土体的作用简化为无限空间土体中的柱孔扩张问题,基于柱形扩孔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考虑同步注浆时浆液渗流对土体的作用,建立了同步注浆施工扰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同步注浆扰动下周围土体弹塑性区内应力场、应变场及位移场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西安地铁四号线航—航区间盾构隧道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1)注浆渗透压力对塑性区范围的影响显著大于注浆压力对塑性区范围的影响,可通过控制注浆渗透压力来减少注浆扰动范围;(2)新建盾构隧道在近距离侧穿既有连拱隧道时,同步注浆产生的施工扰动影响显著,可实时调整同步注浆的注浆压力、注浆量及采取隔离加固措施,确保安全通过。  相似文献   

11.
许舒荣 《山西建筑》2010,36(4):296-297
针对采用冻结法施工地铁旁通道后期存在融沉的问题,提出注浆是解决融沉问题的有效方法,详细介绍了上海某地铁旁通道融沉注浆情况及注浆效果,从而有效地控制最终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2.
双重管注浆加固软弱地层的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华 《山西建筑》2009,35(8):107-108
以上海地铁6号线某车站出入口通道作为试验场地,对双重管注浆加固软弱地层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合监测、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对注浆顺序、扩散半径、不同配比等进行了对比,对注浆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试验表明:双重管注浆可以达到加固地层、满足暗挖法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施工过程的盾构隧道沉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根源之一,威胁着地铁沿线附近建筑物和地铁隧道上方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准确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对维护地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基于K. M. Lee等提出的等效地层损失参数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注浆压力和掌子面推力这2个重要参数对盾构隧道施工沉降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将注浆压力对于隧道上覆土体的重力及掌子面推力对土体侧向静止土压力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可以考虑施工因素对隧道沉降的计算方法。算例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提出的修正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晓霞  郭志超 《混凝土》2011,(10):116-118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泥水盾构施工采用了同步注浆技术,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通过对注浆浆液配合比和施工的试验控制,注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施工的扰动,新建地铁穿越既有地铁时,会对既有地铁产生影响。当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除了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外,甚至会威胁列车的运营安全性。为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或者减小施工的难度,通常在施工过程中或者工后对既有地铁进行注浆抬升,恢复其高程与差异沉降。但是注浆抬升会使既有结构产生应力集中,这对既有结构不利。针对既有结构的注浆抬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在弱化位置注浆的理念。模型计算结果说明弱化位置注浆减小了沉降的同时,产生一定的应力集中。对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穿越工程中既有地铁实际注浆情况进行分析,注浆方案减小了沉降,但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应力集中。监测数据表明,注浆抬升效果显著,提高了既有地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陈广亮 《山西建筑》2010,36(31):311-313
结合车-平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系统分析了超前、同步、补注浆三种方式改善砂卵石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机理,并介绍了不同注浆方式的注浆方法和参数,实践证明通过各阶段的注浆能够有效地控制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7.
注浆效果对地铁隧道施工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山法隧道注浆效果对围岩安全变形的影响程度,了解注浆在富水段所应起到的止水、加固作用,并分析注浆手段、注浆参数和工艺水平等因素对注浆效果的好坏所起到的影响,现以地铁2号线的一段复杂地质段隧道施工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方法模拟隧道围岩加固不同效果,结合实际开挖过程,分析不同加固效果下沉降的差异,并对控制沉降的手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易发生流浆的富水软弱围岩段使用双液浆和严格把控注浆工艺管理水平产生良好作用,以数值计算和实际开挖效果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采用合适的注浆手段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在开挖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并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相锋  张立波  张心灵 《山西建筑》2012,38(27):178-180
结合北京地铁14号线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中,采用袖阀管进行深孔注浆的成孔工艺、注浆材料、浆液配比、注浆孔布置、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控制等技术要点,通过施作后对治理上层滞水、控制沉降量等方面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齐海 《山西建筑》2012,38(8):204-205
通过地铁盾构法隧道二次注浆工程实践,从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控制、注浆量、注浆顺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深圳地铁二期工程盾构法施工二次注浆施工技术,对今后盾构施工进行二次注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某地铁工程后浇环梁施工前,地面出现塌陷,经回填处理,使后浇环梁上方原有地层发生变化,施工止水困难。考虑地质条件和现场条件,选择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通过控制施工工序.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终较好地解决了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