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吉林省干旱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达 《吉林水利》1994,(3):5-7,4
一、灾害基本概况 干旱灾害严重威胁着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据民政部门80年代灾害统计分析,旱灾占首位,10年平均旱灾成灾面积占总成灾面积的35%,从40年资料分析,旱灾面积超过百万亩的有34年。历年平均全省受灾面积8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48万亩。由于旱  相似文献   

2.
湖南干旱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湖南几乎年年发生旱灾,只是范围不同,程度不一而已。湖南的旱灾多以夏秋旱为主,若遇全省性的特大旱年则可贯穿于春、夏、秋、冬四季。据省统计资料:1950~1998年49年全省累计受灾3144万hm2,年均642万hm2,累计成灾面积13822万hm2,年均282万hm2,均相当于全省水灾受灾面积(192213万hm2)和成灾面积(84927万hm2)的16倍。从16世纪到建国前的449年中,发生大小旱灾350次,平均128年一次。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中,共发生旱灾41次,平均12年一次。局部干旱年年都有,据统计,特大旱年平均15年一遇,大旱年平均4年一遇,中旱年…  相似文献   

3.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决定,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为频发和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据统计,自1950年至2008年,全国年平均因旱作物受灾面积21672khm2,年平均因旱作物成灾面积9621khm2。其中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超过年平均数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省1950—2007年58 a长系列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与因旱粮食损失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干旱半干旱区基于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时间变化的二元因旱粮食损失评估模型。模型检验表明: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计算的因旱粮食损失数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条件下,凡有受灾面积,都会有对等规模的成灾面积。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扩散和频率曲线适线的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农业旱灾风险计算中小样本导致的信息不足,以农业因旱受灾率为损失指标,采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频率曲线适线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损失与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旱灾风险评估方法。据此方法定量计算不同旱灾水平年下的农业因旱受灾率,绘制旱灾风险空间分布图。该方法通过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来弥补小样本导致的信息不足,对小容量样本的概率分布估计有较高的精确度。将该方法用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绘制了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图,以便为安徽省抗旱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旱灾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甘肃省1950—2007年58 a长系列旱灾资料。结果表明:甘肃旱灾特征明显,一是春旱、夏旱、春夏旱、冬春旱和冬春夏三季连旱是旱灾的基本季节特征;二是旱灾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黄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次最高、范围最大、灾情最重,长江流域次之,内陆河流域相对较轻;三是旱灾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等。旱灾还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是因旱粮食损失量随年代呈现逐步增长的变化过程;二是因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三是虽然旱灾损失在不断增长,但是全省粮食产量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旱灾随降水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牛玉忠  周泉  程小平 《山东水利》2008,(9):57-57,60
1 旱灾及干旱成因分析 东昌府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区),现有农业人口69万人,耕地7.33万hm2.统计显示,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建国(1949年)581年间,出现不同程度旱灾111次,建国后至今发生中大旱灾9次,5年一次中小旱,十年一大旱,频繁的旱灾成为全区自然灾害第一大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1999~2002年连年干旱,造成大面积西部高亢区群众吃水困难、农田减产绝产,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分析1999年以来9年的旱灾情况,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67万hm2,约占播种面积的25%左右,粮食减产约1.5万t,因旱造成3多万人、1多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3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东北地区1949—2017年的播种、受旱、成灾和绝收面积、因旱人饮困难、粮食因旱损失等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旱灾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干旱持续的时间由过去的以短时段为主,发展成为春夏连旱、夏秋连旱;近70a以来,受旱面积和成灾比例较高的几次严重干旱事件都发生在2000年以后,以2000年和2007年最为典型;连年干旱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因旱人饮困难数、粮食因旱损失量和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年和2007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6,(7):146-148
农业旱灾风险评估对农业旱灾防护有重要作用。以贵州省1951—2010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贵州省农业旱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着贵州省各地市旱灾成灾损失标准的提高,成灾风险概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成灾面积指数为5%~10%时,研究区发生旱灾的频率基本为1.0~2.0 a一遇;成灾面积指数为15%~20%时,风险概率下降较为明显,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旱灾发生频率总体为西高东低,东北、东南偏高;成灾面积指数为10%以下时全省多为高风险区,旱灾发生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历年洪涝灾情淮河中游两岸及主要支流下游受淮干高水位顶托,因洪致涝、关门淹现象较为严重。据1949~2000年资料统计,该区域多年平均耕地面积约为4300万亩,多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约1270万亩,成灾面积约770万亩,平均成灾率达18.0%,其中涝灾受灾面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和农村饮水困难情况都达到了近10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3年以来的最大值。通过历史场次旱灾对比分析发现,西南干旱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1951—1990年该地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次数为12次,且有缓慢加重的趋势。以云南为例,本次灾害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水旱灾害频繁加剧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水旱灾害概况湖南水旱灾害频繁,造成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约占总损失的%左右。据1950~1996年统计:全省水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年均受灾面积达37.5万hm2,成灾面积达16.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年均受灾面积达63.5万hm2,成灾面积达28.4万hm2。可见旱灾重于水灾。尤其是1980~1996年,全省水灾受灾面积年均达65.9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28.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受灾面积年均达82.0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35.9万hm2。很明显,年代愈近,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周期缩短,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2典型年水旱灾害分析2·l典型水…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分析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干旱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重特大干旱灾害年份进行了评判研究,选择了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作物受灾面积、粮食损失率、受灾率大于20%省(自治区)数量、成灾率大于10%省(自治区)数量等5个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得出基于重特大干旱灾害的综合评判指标,在此基础上对1950~2011年的重特大干旱灾害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 概况水、旱灾害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 发展的。水、旱灾害对于人类所构成的威胁,在资源、人口、环境等三大危机之上,水旱灾 害是吉林省受灾面积最大、经济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也是制约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据统计:吉林省水、旱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665亿元/a。水、旱受灾面积分别为5 3.33万hm~2/a和53.67万hm~2/a,其中成灾率分别达35.2%和33.6%,因受灾而减产粮食约8 .4亿斤。水旱灾害成因既有地球物理作用,诸如:大气环流与季风平均位置的变化、高山冰川的融化 、海水…  相似文献   

16.
刘娟 《山东水利》2006,(6):9-12
农业水旱灾害占农业自然灾害比重高达70%~80%,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灾害类型。多年来,我国采取加强水利投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防范策略,实现对农业水旱灾害的灾前管理。本文通过农业水灾、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受灾率和成灾率标准方差,水利投资年均增长率等指标,分析1978年以来各省区农业水旱灾害发生状况及其基本特征,1990年以来各省区水利投资额变动趋势,最后将两者结合分析各省区水旱灾害成灾率,受灾率与水利投资的相关程度。研究得出结论,近年来水利投资额不断增加,但投资地区分布与各地水旱灾害发生的实际状况吻合不高,水利投资重点用于水灾的防御,忽视了对旱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山东省先旱后涝,旱涝交替,损失严重。春季遇到80年一遇的旱灾,黄河断流133天,农田受旱面积达到4000万亩;入汛以来,黄河、漳卫河等骨干河道,先后发生了近二三十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全省有71个县(市、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  相似文献   

18.
胡怀亮  李立新 《治淮》1995,(11):41-42
据1950~1991年42年旱灾情况统计,河南省淮河流域平均每年受旱面积1112.34万亩,平均成灾面积635.39万亩,无论是受旱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位居河南省其它流域之冠。旱灾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42年间年年遭旱灾袭击,受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旱灾及抗旱减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以重庆、四川东部最为严重。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11亿亩,其中成灾2.01亿亩,绝收3443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416.5亿kg、经济作物损失316.2亿元。旱灾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7.0亿元、25.2亿元、13.9亿元。  相似文献   

20.
受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据建国40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11336万亩,成灾7053万亩,成灾率达62%。分析40年的洪涝灾情,有五个特点:一是大江大河发生超标准洪灾损失巨大。建国以来,如1954年长江干流发生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