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支护方式对保证地下洞室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青山水库输水工程输水隧洞为例,对层理白云岩洞段悬空区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认为增加锚杆长度对层理岩隧洞开挖支护更为有利,结论对相关工程施工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龙门供水工程输水隧洞为城门洞形,开挖尺寸2.5 m×2.8 m,在通过"加子沟"和"黄泥沟"洞段,洞顶的覆盖层厚度仅为4.1 m和3.5 m。文中比较了两洞段的两个施工方案,根据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选定了超前锚杆钢拱架联合支护洞挖方案并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汪征 《北京水务》2013,(1):50-53
西甘池隧洞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惠南庄泵站—大宁调压池输水干线范围内,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最长的输水隧洞。隧洞支护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具体参数:锚杆为2.0~2.5 m长的Φ20 mm水泥砂浆锚杆,Φ8 mm钢筋网间距150×150 mm~200×200 mm,喷射混凝土厚度在10~20cm。根据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来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围岩软硬相间。在软弱破碎洞段,如节理裂隙密集分布、夹泥严重,滑石片岩与大理岩互层,滑石片岩强风化以及溶蚀段等,由于围岩自稳时间短、变形较大,极易发生坍塌,必须加强支护,为确保安全,经现场确定,先进行钢支撑支护后,再进行喷锚支护,地质异常破碎带加钢管进行超前支护。钢支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工作面趋于稳定,同时抑制围岩较大变形;且在喷锚支护完成后,钢支撑与喷锚支护一起联合受力,大大增加了支护抗力,确保了开挖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重点论述了不良地质段洞挖地质分析及支护技术措施、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4.
1工程简述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主体工程为一条超长输水隧洞。输水隧洞全长85·32 km,采用3台TBM与新奥法联合施工,前21·61 km采用新奥法施工,后63·71 km中除有2 km采用钻爆法施工TBM通过外,其余采用3台TBM施工,每台TBM的掘进长度在18~20 km左右,TBM掘进开挖的隧洞洞径为8·0 m。2设计阶段的支护衬砌设计在设计阶段,TBM施工段均采用双护盾式掘进机,根据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其对应的支护型式大都是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支护。本工程也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支护。本工程开挖洞径8·0 m,为大口径TBM施工的输水隧洞,这在国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洞径9.1 ~ 10.2 m)开挖支护设计进行总结,介绍了Ⅳ~Ⅴ类围岩引水隧洞开挖支护的设计思路,对于以节理构造为主且渗水明显的不稳定洞段采用钢支撑、锚杆、挂网和喷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支护形式,对于稳定性差的洞段采用锚杆、挂网和喷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支护形式,对隧洞围岩都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各洞...  相似文献   

6.
柔性支护措施是解决软岩输水隧洞大变形洞段安全施工的重要途径,对其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观音阁输水工程软岩大变形输水隧洞洞段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了让压装置位置设置的优化问题。结果显示,在左右拱肩和左右拱腰设置让压装置的方案工程效果最佳,推荐在工程设计中选用。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八一林输水隧洞是引滦入还输水工程中的重要建筑物之一,它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城附近,长度1940m。隧洞掘进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并将锚喷支护首次作为输水隧洞的永久支护形式;实践证明将其作为隧洞掘进施工中临时支护也是成功的。采用锚喷支护处理洞脸,使进出口两工作面提前进洞累计长度为78.3m,节约了进出口石方明挖9  相似文献   

8.
沙湾隧洞是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隧洞施工地质条件最差的隧洞,隧洞全长为2 082 m,设计洞高7.9 m,洞宽6.8 m,呈马蹄型。隧洞Ⅳ、Ⅴ类围岩较多,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在开挖过程中,按超前锚杆钢拱架及喷锚支护的常规联合支护,喷射混凝土的效果不甚理想,给隧洞开挖带来一定的困难。针  相似文献   

9.
何学春  毛永惠 《人民长江》2008,39(21):48-49
导流隧洞出口明洞段右侧设计开挖为19 m高的直立边坡,且该直立边坡紧贴高达55 m的洞脸及其右侧边坡坡脚.该部位地质结构组成主要为志留系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且有F30断层影响带穿过,节理裂隙发育,泥质粉砂岩遇水极易崩解泥化.为确保导流隧洞出口洞脸和右侧边坡的整体稳定及明洞段开挖施工安全,明洞段右侧直立边坡开挖施工采取喷素混凝土、普通砂浆锚杆、挂网喷混凝土、预应力锚杆和钢管桩等多种支护技术的联合应用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山门河暗渠,为浅埋暗挖式双孔隧洞。洞身位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洞顶覆盖层薄、洞径大、地下水位高,暗渠进、出口形成超过40 m的土质高边坡。其隧洞进出口锁口、洞身开挖方式及临时支护措施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控制性因素。采取地下连续墙加预应力锚杆进行锁口,冲击钻连桩成槽及长台阶两层开挖等施工措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5,(9):95-98
以南水北调中线某双洞线输水隧洞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其地下输水隧洞洞室的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选取不同洞间距进行三维整体仿真分析,对洞周围岩稳定性作出初步判定,并对输水隧洞洞间距进行了优选,确定了输水隧洞的合理间距。结果表明:输水隧洞地下洞室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两洞间岩体厚度取19 m较为合理,此时洞身各个方向的最大应力值都小于C30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设计值,最大位移相对较小,且在控制范围内,洞身的构造设计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中,在联接段整个输水线中处,间隔布置有7条输水隧洞,其中^#1-^#6隧洞长7989.9m,为圆形有压隧洞,采用洞穿PCCP管进行施工,如此长的PCCP洞穿管勤务员在国内尚属首例,PCCP即钢筒型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其基本结构是:在带有钢筒、内臂光滑的高强混凝土管芯上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并在其上制作密实而耐久的富水泥砂浆保护层,设计采用常规钻爆法开挖、支护完成后,将PCCP管穿入洞中,管内径为3m,壁厚21.5cm,每节长5m。隧洞内PCCP管的安装顺序为:铺设轨道,洞外吊装PCCP管,洞内对接PCCP管,最后是回填混凝土和灌浆。  相似文献   

13.
在糯扎渡水电站导流隧洞进口大断面渐变段施工中,采用了悬吊锚筋桩和工字钢横梁联合支护、洞脸预应力锚索与锁口预应力锚杆预加固等先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洞口平顶一次开挖成型及渐变段安全稳定成型,保证了导流隧洞的开挖施工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深圳东部供水水源工程3号洞总长3415m断面净宽4.1m、净高5.25m,为城门洞型无压输水隧洞,隧洞穿越的地层中存在第四系全新结坡残积层,分布于K11+323~K11+435段.由于该段围岩稳定性差,隧洞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支护结构按新奥法理论进行设计支护,主要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为锚喷,二次支护为模注混凝土.隧洞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监控结果,及时采用合适的支护类型和适当的加固措施,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输水隧洞开挖后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是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文章选取胜利水电站输水隧洞的出口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奥法支护时机原理选取出口段的某一洞段为应用实例,计算分析了该洞段的最佳支护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湾水电站尾水隧洞及尾水支洞工程的地质情况和应力释放较为复杂,开挖过程中受应力重分布及卸荷作用将会出现片理、劈裂现象及轻微岩爆现象,对于断层洞段采取喷钢纤维混凝土及胀扩式预应力注浆锚杆及时支护,对于非断层洞段在中导洞开挖和扩挖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及时喷混凝土进行规模较小的岩爆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清开供水工程隧洞改造工程中右岸输水隧洞衬砌结构进行了复核,对原输水洞进行改造设计,并对原调压井进行封堵、疏通、加固处理.文中着重介绍了新建输水隧洞总体布置、断面型式和隧洞垂直最小覆盖厚度的设计,并进行了隧洞工程的地质分析,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了水头损失和坡降线以及隧洞支护衬砌参数等.清开供水工程输水隧洞段的改造有效地缓解了清河区、开原市用水紧张状况,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功果桥水电站导流洞进口段开挖支护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果桥导流洞进口段处于方变圆的渐变段,跨度达24.4m.洞身履盖薄,岩体强风化,顶拱因弧度平缓而自稳条件差,采用独特的钢支撑支护方案,大跨度隧洞仅安装顶拱部分钢支撑,取消隧洞洞身高边墙钢支撑,采用锚筋桩和系统锚杆对高边墙进行锚固支护,并取得成功.不仅节省工期,也为隧洞支护提供新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引水隧洞凭借其良好的功用性在大型输水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围岩预判不足往往会影响施工设计和稳定运行。文章以白石引水隧洞Ⅳ类围岩洞段为例,利用Flac3D有限元模型对研究洞段围岩开挖支护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建议对埋深50m以上的洞段进行强化支护。  相似文献   

20.
锚杆和锚索支护在高地应力、承载力差的软弱岩层地下洞室开挖支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优势。文章以辽宁省猴山水库输水隧洞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锚索长度对软岩输水隧洞支护的影响,建议施工过程中,在输水隧洞的两侧边墙采用5m长的锚索,在围岩的拱顶部位采用8m长的锚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