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阳铁矿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大水矿床给安全高效低成本开采带来了技术难题.介绍了大水复杂矿床高阳铁矿的采矿方法优化和应用.该矿采用多层位矿体盘区一体化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回采,取得了采场出矿能力过1000 t,贫化率8%的良好效果,为类似矿体的开采提供了借鉴范例.  相似文献   

2.
对于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后留设的隔离中段上下均为充填体,为解决充填体下安全回采隔离中段矿体的难题,提出了增设辅助中段,采用大直径深孔和中深孔联合回采隔离中段矿体的研究方案,现场取得采矿损失率小于7%、贫化率小于5%,采场综合生产能力大于750t/d的良好指标,既较好控制了凿岩硐室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高效、经济回采隔离中段矿体。  相似文献   

3.
针对矾山磷矿主矿体上盘采动范围内CTⅠ号破碎超贫磁铁矿的开采技术条件,设计提出了采用一种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方法将矿体自下而上划分为分层进行回采,分层高度3 m,分层间矿体划分为5 m宽矿房和2 m宽条柱。回采时只回采矿房,采空区采用低灰砂比尾砂胶结充填,利用永久条柱和充填体共同进行地压管理。生产实践取得了块综合生产能力450 t/d,矿石损失率23.33%,贫化率5%,原矿成本54.36元/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有用矿物矿床的开采方法这种方法是先回采矿房,用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随后开采房间矿柱,再充填采空区。为了提高矿体和充填矿体垂直暴露面的稳固性,以加大阶段高度和减少矿石贫化,在开始回采整个矿房矿量之前,沿矿房全长在矿房下部从两侧进行回采。随着矿房的回采减少空区的高度,并形成顶板暴露面,它与水平面所成的倾角要大于崩落矿石的自然安息角,用胶结充填料充填已形成的下部空区之后再回采矿房矿量。从矿  相似文献   

5.
万林海 《矿业工程》2021,19(1):20-23
香炉山钨矿东部采区的矿体主要以点柱矿、楼板矿和顶板矿的形式存在,储量大、品位高的点柱矿体是今后东部采区生产的主力,直接关系到矿山稳定和可持续生产.针对点柱的回采提出了围堰式袋装充填采矿法,即先充填空区再进行矿柱回采;针对矿柱的高度和顶板的稳定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回采方式回收矿柱,对矿山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玲南金矿原有采矿方法回采作业安全性差、矿石损失贫化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设计采用盘区交错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作为该矿的主体采矿方法。该法将盘区内矿体划分为矿房矿柱分两步进行回采,矿房矿柱交错回采又同时向上推进。生产实践取得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105~120 t/d、矿石损失率5.8%、贫化率4.6%、采矿成本96.29元/t、充填成本32.95元/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调研类似矿体采矿方法,确定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取二期进路分层交叉接顶压顶和先期导硐后期扩压回采工艺,采用土工布钢骨架式柔性透水式充填挡墙。通过工业试验,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采矿贫化率≤4.3%,采矿损失率≤3.7%,进路生产能力≥105t/d,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于赋存形态复杂的不稳固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空区矿柱回采难题,创造性的提出了围堰式袋装充填采矿法。该方法采用袋装充填体充填采空区,为回采工作创造条件并提供作业面,在治理采空区的同时实现矿柱的高效回收。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方法回采安全、高效,贫化损失小,作业环境好,可操作性强。实际应用取得了采场平均生产能力137.2t/d、矿石损失率4.2%、贫化率4.95%的技术指标,采切工程量少,采切比约为1.41m/kt。  相似文献   

9.
琅琊山铜矿顶柱回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明  周发明 《采矿技术》2010,10(1):11-12,56
矿体顶柱回采是在岩石应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开采难度大,安全系数低。采用"上向分层间隔进路半胶结充填方法"回采顶柱,确保了施工安全,取得回收率85%、贫化率3%、采场生产能力60~80 t/d,实现利税2500万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矿山充填体下顶底残柱的安全高效回采,根据顶底残柱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一种U型钢支架小进路充填采矿法,对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回采工艺、采场支护、充填及工作组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现场工业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安全、经济、高效地回采充填体下顶底残柱矿体,采矿成本为60. 56元/t,矿石损失率为5. 3%,贫化率为4. 8%,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为类似赋存条件下的顶底残柱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岭南金矿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多层矿体约占55%。矿山原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回采,废石干式充填采矿法,矿块生产能力小、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同时对多层矿体的开采适应性差,产量难以达到要求。为此进行了多层矿体组合回采盘区机械化充填  相似文献   

12.
缓倾斜中厚矿体是采矿界公认的难采矿体,如何减少采切工程量、简化回采工序、提高机械化回采强度,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比分条连续回采充填法和盘区连续回采充填法2种采矿方法,说明不同的矿岩稳定性对于采矿方法选取的重要作用。在矿岩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选择盘区连续回采充填法,通过划分"大盘区、小分段",尽可能将采切工程布置在脉内,可以大量减少采切工程量,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某矿山由于历史开采原因,在矿房空区充填体下存留悬臂梁结构的异形残矿体,残矿体三面接触充填体、两面接触矿岩,一面临空,形成了复杂的临时自稳体系环境。在岩体工程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符合实际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FLAC3D软件对悬臂梁残矿体的形成原因进行历史回溯和爆破回采推演模拟计算,论证了回采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最终成功实现9.6万t的残矿体回收实践,且对周边充填体和保安矿柱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根据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一种能配套使用大型无轨设备的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并对该方法的采切工程、回采工艺及工作组织等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效率低、溜矿难等问题,可安全高效回收矿石。采矿成本为13.57元/t,矿石损失率为8.9%,贫化率为2.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矿体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某多金属矿床因多年民采形成了大量空区,开采条件复杂。基于矿床开采现状,创新性地将全尾砂上向分层充填开采技术应用于残矿回采。应用结果表明,矿块生产能力达到80t/d,采矿成本180元/t,贫化率7%,并实现了全尾砂井下充填,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七角井铁矿急倾斜中厚矿体的安全回采,设计了阶段空场嗣后膏体充填法,并采用FLAC3D对开采和充填前后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及低强度膏体充填适用于稳固型的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矿石回收率82%,贫化率8%,矿块生产能力900~1 200t/d。膏体充填以全尾砂、干抛尾、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充填体浓度77%~79%,灰砂比1∶30~1∶15。采场在不充填条件下难以维持长期稳定,膏体充填控制了矿柱水平位移,减缓了顶板下沉及应力集中,有效维护了采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用嗣后胶结充填的房柱法开采十月矿床的矿体时,对回采巷道暴露面的稳定性进行了工业试验,其基点是确定采矿方法的最优结构参数和盘区回采顺序,以保证有效的回采矿石。 -580米水平的富矿体为层状,厚3~11米,矿体的东、西两翼向上弯曲,矿体倾角  相似文献   

18.
新城金矿V~#矿体-580 m中段顶底柱留有大量矿石且品位较高,为减少资源损失,扩大企业经济需要,亟需对顶底柱进行回收。结合新城金矿-580 m中段地质赋存条件和高地应力等特征,设计了进路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的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从矿体最上盘第一条进路开始,以采场联络巷为终点,沿矿体走向方向后退式回采,垂直于矿体走向从上盘到下盘依次回采。采场沿矿体走向方向布置,和人工假顶的方向正好呈十字交叉状,使得每一采场回采时所暴露的各条人工假顶的面积都很小,胶结充填后能很好地维护顶板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V~#矿体-580 m中段实现了顶底柱规模化开采,矿石损失率大约为31.6%,顶柱回采的最大作业能力为1 300 t。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科学合理、简单高效,对类似地质条件矿体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矿体开采技术难题,通过对矿体产状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矿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不稳固或中厚至厚大矿体,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矿体回采,采矿损失率降至8%、贫化率控制在10%,有效地提高了不稳固矿体回采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吨矿效益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青铜沟汞锑矿深部残矿回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铜沟汞锑矿为充分开采井下资源,选择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550~600 m中段的部分残矿体。残留矿体厚度中等,倾角不够陡,也不够缓,且550 m中段以上已开采形成大量空区和残留矿柱,使得残矿回采难度加大。在残矿回采研究中,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采用垂直走向布置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分级尾砂充填的开采技术,使残留矿体回采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