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霍邱周油坊铁矿的特点,为探讨螺旋溜槽、弱磁选和强磁选3种工艺组合对该矿中镜铁矿和磁铁矿的回收效果,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50%的条件下通过弱磁-螺旋溜槽-强磁选流程、弱磁-强磁-螺旋溜槽流程和螺旋溜槽-弱磁-强磁选流程3种不同方案研究适合周油坊铁矿粗磨阶段的选矿流程,试验最终确定1段粗磨选矿作业采用原矿粗磨-弱磁-强磁抛尾-混合精矿螺旋溜槽重选流程,并获得了产率为19.21%,铁品位为66.01%的重选精矿,指标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回收铁资源,以新疆伊犁某赤铁矿为研究对象,依据矿石性质进行了螺旋溜槽重选、强磁选联合流程试验,最终确定采用1段磨矿+螺旋溜槽重选+强磁选+精矿浓缩脱泥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产率为44.68%、全铁品位为61.44%、铁回收率为74.45%的综合铁精矿。  相似文献   

3.
赵阳  刘泽伟 《现代矿业》2020,36(1):156-158
为了解采用物理提纯工艺处理新疆某难选赤褐铁矿石的效果,进行了单一重选与强磁选—重选联合流程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样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3%的情况下,采用螺旋溜槽粗选—高品位中矿摇床精选—螺旋溜槽粗选总尾矿螺旋溜槽扫选,可获得铁品位超过62%、回收率为27.95%的混合铁精矿;采用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摇床精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品位为63.08%、回收率为21.56%的摇床精矿;采用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螺旋溜槽精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品位为62.65%、回收率为17.28%的铁精矿。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提纯工艺不适合该矿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国外某块状铬铁矿原矿Cr_2O_3品位28.43%,铁品位9.23%,对该矿石进行了物理分选探索试验。研究内容包括在不磨细条件下进行强磁选、重选跳汰、重选摇床试验,摇床磨矿细度试验,重选中矿回收试验,重选尾矿强磁选回收铬铁矿试验,螺旋溜槽重选粗选-重选中矿摇床精选试验及实验室扩大试验等。最终确定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抛尾-粗精矿摇床精选再选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铬精矿产率45.59%、Cr_2O_3品位51.37%,Cr_2O_3回收率82.38%的选别指标,精矿产品里有害杂质硫、磷和二氧化硅含量不超标,为0.003%、0.011%和4.78%,Cr_2O_3/FeO为9.80,完全能达到冶金用铬精矿工业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尼新塔格矿区铁矿石,进行了原矿预选试验,对其预选精矿进行了阶段磨矿—单一弱磁选、阶段磨矿—弱磁选—磁重选和阶段磨矿—反浮选3种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选可抛除产率为9.47%的尾矿,而预选精矿3个工艺流程的试验结果相近;最终推荐采用干式磁选抛尾—干选精矿阶段磨矿—单一弱磁选工艺流程选别,并获得了精矿铁品位为63.52%、回收率为71.57%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东鞍山铁矿石铁品位为33.28%;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分布率为86.47%,但3.29%的铁以菱铁矿形式存在,会对浮选产生不利影响。现场采用两段连续磨矿—粗细分级—粗粒螺旋溜槽重选、重选中矿再磨后与细粒磁选精矿合并反浮选工艺,存在尾矿品位偏高,重选处理量小,精矿铁回收率低等问题。为此,对东鞍山铁矿厂现场原矿进行了两段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磁选精矿再磨后1粗1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反浮选试验,可获得铁品位为65.32%、回收率为75.71%的精矿,尾矿铁品位为13.38%。与现场原工艺流程相比,铁品位提高了0.58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10.43个百分点,且该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现工业改造。该试验结果对改善东鞍山贫赤铁矿选别指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为国内其他贫赤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军  周平  姜亚雄  徐国栋  谭伟 《矿冶》2013,22(1):22-25
对印度尼西亚某海滨砂铁矿原矿性质进行研究。该矿原矿铁品位为43.25%,铁矿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原矿粒度较细,单体解离度较好。采用三种不同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即原矿不磨,直接磁选;磨矿—弱磁选;磨矿—弱磁选—强磁选—重选,分别获得铁精矿品位为56.53%,回收率为79.03%;铁品位为59.19%,回收率为85.56%;铁品位为59.20%,回收率为88.05%的指标。此研究为印度尼西亚的海滨砂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玲  王素玲 《矿冶工程》2017,37(4):48-50
对铁品位34%左右的某铜铁矿山选铜尾矿进行了单一强磁选、强磁选-重选、强磁选-磨矿-反浮选、强磁选-磨矿-强磁选-反浮选、磨矿-强磁选-反浮选的多方案试验研究, 经对比分析, 最终确定采用磨矿-强磁选-反浮选工艺, 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3.17%、回收率70.30%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某混合铁矿石全铁品位32.07%,SiO2含量50.63%,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按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阴离子反浮选的原则流程对该矿石进行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参数下,原矿经一段磨矿(-0.076 mm 65%)—1粗2精螺旋溜槽重选—磁选—二段磨矿(-0.076 mm91.5%)—磁选—阴离子反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铁精矿全铁品位65.12%、回收率74.46%的选别指标,可为该高硅铁矿石选矿工艺的确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某坡洪积型钛铁矿石TiO2品位2.63%,钛铁矿嵌布粒度细,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黏土含量高。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在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重选预选工艺和磁选预选工艺对比试验,磁选预选工艺抛除尾矿产率大且TiO2损失率较低。对磁选预选精矿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60%、二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90%条件下进行二阶段磨矿—阶段磁选试验,TiO2品位由6.78%提高至14.53%;二段强磁精矿采用螺旋溜槽重选,重选精矿以硫酸为pH调整剂、草酸为抑制剂、水玻璃为分散剂、MOH为捕收剂,经1粗4精1扫闭路浮选,能获得TiO2品位48.26%、回收率13.69%的钛精矿。因此,采用原矿强磁预选—预选精矿二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磁选精矿螺旋溜槽重选—重选精矿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最终能获得TiO2品位高于48%的合格钛精矿。试验结果可以为坡洪积型钛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某坡洪积型钛铁矿石TiO2品位2.63%,钛铁矿嵌布粒度细,矿石矿物组成复杂,黏土含量高。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在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重选预选工艺和磁选预选工艺对比试验,磁选预选工艺抛除尾矿产率大且TiO2损失率较低。对磁选预选精矿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60%、二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90%条件下进行二阶段磨矿-阶段磁选试验,TiO2品位由6.78%提高至14.53%;二段强磁精矿采用螺旋溜槽重选,重选精矿以硫酸为pH调整剂、草酸为抑制剂、水玻璃为分散剂、MOH为捕收剂,经1粗4精1扫闭路浮选,能获得TiO2品位48.26%、回收率13.69%的钛精矿。因此,采用原矿强磁预选-预选精矿二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磁选精矿螺旋溜槽重选-重选精矿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最终能获得TiO2品位高于48%的合格钛精矿。试验结果可以为坡洪积型钛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某赤铁矿选厂生产现场选矿工艺中螺旋溜槽重选流程给矿粒度较细,-0.074 mm占77.84%,铁主要分布于0.045~0.074 mm粒级中;精矿铁品位62.39%、作业回收率9.89%,指标较差。为提高铁精矿质量和回收率,进行重选流程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弱磁选—中磁选—混合磁精矿离心机重选全流程试验可获得作业产率34.13%、铁品位65.49%、作业回收率60.78%的合格铁精矿,较现场重选指标显著改善。该磁选—重选工艺流程可代替原螺旋溜槽重选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综合回收铁和钛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经两段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4.42%、铁回收率为55.42%的铁精矿;选铁尾矿经螺旋溜槽粗选-摇床1次精选,中矿开路情况下可获得TiO2品位为33.88%、对重选作业和对原矿的TiO2回收率分别为32.83%和27.78%的钛精矿,该产品可作为护炉原料销售  相似文献   

14.
朝鲜某地区钛铁矿矿砂主要元素为铁、钛.铁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少量为磁铁矿.钛铁矿单体仅占43.70%,部分钛铁矿包裹脉石矿物,且包裹体细小.试验对溜槽重选,溜槽重选粗精矿磨矿-摇床重选、原矿分级重选等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确定采用溜槽重选-摇床再选-摇床精矿弱磁选和摇床中矿再磨-摇床-精矿弱磁选的工艺流程,试验获得铁精矿铁品位61.30%、回收率5.11%,钛精矿TiO2品位46.81%、TiO2回收率71.62%.  相似文献   

15.
西澳某伴生钽铌锂辉石矿为伟晶岩型锂矿,矿石Li2O品位1.53%、Ta2O5品位0.025%、Nb2O5品位0.006%;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辉石和石英。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以及磁选、重选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弱磁选除铁—强磁选、重选联合回收钽铌—强磁选尾矿浮选回收锂辉石的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在磨矿细度-0.076 mm占75%条件下,弱磁选除铁—强磁选回收钽铌工艺分选指标优于螺旋溜槽重选工艺分选指标,强磁选精矿经摇床1次粗选、1次精选获得Ta2O5品位21.35%、对原矿回收率23.03%的钽铌精矿;以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钙为浮选锂辉石调整剂,以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T-88为浮选锂辉石捕收剂,对强磁选尾矿进行锂辉石浮选试验,经1次粗选、2次精选、1次扫选、1次中矿再选锂,获得Li2O品位5.60%、对原矿回收率76.13%的锂辉石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锂辉石与钽铌矿物的有效回收。试...  相似文献   

16.
某微细粒赤铁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某微细粒赤铁矿分别采用阶段磨矿—重选—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和阶段磨矿—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进行了选别试验,前者获得的铁精矿铁品位为64.88%,铁回收率为79.91%,后者获得的铁精矿铁品位为65.45%,铁回收率为79.84%。从选别指标、流程结构及磨矿成本考虑,推荐采用阶段磨矿—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从鞍钢集团某赤铁矿尾矿中回收铁的合理选别工艺,对其经1粗1精两段螺旋溜槽重选—永磁扫选流程获得的螺精和永磁精分别进行了混合后磨矿选别与分别磨矿分别选别流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混合磨矿选别工艺相比,螺精和永磁精分开磨矿分开选别工艺使磨矿更有针对性,而且可在后续的选别作业中省去强磁选作业,在铁矿物解离度均为80%时,分开磨矿的弱磁选通过量由总尾矿量的13.23%降低到9.09%,减少了30%,最终精矿铁品位由63.20%提高到64.74%,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即螺精和永磁精分别磨矿分别选别工艺优于混合后磨矿选别工艺。  相似文献   

18.
南非某风化壳沉积钛铁矿石铁品位为19.06%、Ti O2品位为9.90%。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干式强磁选抛尾—弱磁选除铁—螺旋溜槽重选—摇床精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铁品位49.05%、铁回收率33.75%、Ti O2品位21.02%、Ti O2回收率27.70%的铁精矿,铁品位38.84%、铁回收率16.70%、Ti O2品位47.12%、Ti O2回收率39.02%的钛精矿。在此条件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比试验,综合各因素,推荐采用强磁干选抛尾—螺旋溜槽粗选—弱磁除铁—螺旋溜槽精选—摇床精选的试验流程。  相似文献   

19.
侯更合 《现代矿业》2012,(12):21-24
通过对酒钢极难选周边铁矿石矿石性质的分析,矿石铁矿物种类较多但质量不高,矿石氧化程度较高,矿石中铁矿物粒度微细,是其难选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矿石进行阶段磨矿—单一强磁选、阶段磨矿—强磁选—阳离子反浮选和阶段磨矿—强磁选—重选—阳离子反浮选3个方案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阶段磨矿—强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是较佳的选矿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扩大连选验证试验,最终获得了较佳的选别效果。  相似文献   

20.
齐大山铁矿矿石铁品位为31.56%,其中FeO含量为6.59%,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和磁铁矿,原采用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对微细粒铁矿物回收效果差。为改善细粒铁矿物的回收效果,提高选厂经济效益,对齐大山铁矿石开展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二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时,采用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阶段重选-磁选-阴离子反浮选流程处理矿石,可以获得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6.80%和82.90%的综合精矿,其中重选精矿占比高达70.21%,弱磁选精矿占比为7.57%。一段螺旋溜槽粗选尾矿直接给入磁选-反浮选,能有效避免微细粒级铁矿物的损失;降低旋流器分级作业沉砂粒度,增加重选作业处理量;增加弱磁精选作业,直接产出最终精矿等措施,对降低浮选作业药剂用量和最终选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成果对实现鞍山式铁矿石的高效分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