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曹建波 《中州煤炭》2014,(4):106-109
采用GPS RTK技术对寺河二号井山区地形条件下的地表岩移规律进行了现场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陷规律与平地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规律类似,但是由于山区地形的影响,水平移动规律与平地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走向方向上在采空区上方出现较大的水平移动,倾向方向上只出现指向下坡方向的水平移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地表岩移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2.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及岩移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 ,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厚松散层地层结构条件下 ,可将其视为随机介质 ,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变形。针对永夏矿区和焦作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 ,以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 ,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及地表移动参数 ,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以潞安矿区地表岩移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厚松散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的特点,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概率积分法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地表动态变形参数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到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对厚松散层下厚煤层"三下"开采及地表移动预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及岩移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厚松散层地层结构条件下,可将其视为随机介质,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变形。针对永夏矿区和焦作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以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及地表移动参数,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这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概率积分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某铁矿井下开采对地表周边民居建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矿区周边居民住宅位于开采沉降范围边界处,地表变形的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分别为0.08 mm/m、0.009×10-3 m、0.4 mm/m,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数值模拟地表沉降范围较概率积分法计算结果大,同一截面处对比显示,数值模拟中地表沉降宽度达407.6 m,大于概率积分法的366.7 m。矿区沉降监测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该区域近年来沉降变化斜率小于0.03,地表稳定,没有新的沉降变形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周边居民小区住宅不会因井下作业受到影响。概率积分法中反映覆岩岩性影响的参数选取可能引起误差,导致依概率积分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存在差别,在实际运用中应当通过多种方法协同论证,确保结论正确,实现井下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耿春喜 《煤》2022,(5):70-71+95
针对某煤矿近水平煤层开采存在的地表岩移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地表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走向与倾向两个方向的地表最大下沉量分别达4.5 m与3.5 m,沉降影响范围达180 m;沿走向与倾向两个方向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2.73 m与-2.12 m,两侧巷道附近的地表水平移动值较大;巷道附近的倾斜值大于采区中部及采区两侧的倾斜值。在后续井下开采过程中,需注意走向方向地表沉降发展特征,可能会出现多个沉降中心,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郭家河煤矿大埋深、大采高、地表地形地貌复杂及观测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建立地表观测站,结合地表观测成果,计算给出了郭家河煤矿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相关参数和地表移动时间,同时结合坡体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机反演模拟,对求解的概率积分参数进行修正。研究表明:该矿区地表为黄土沟壑区,其坡体的稳定性及滑移附加量对地表岩移参数的求取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地表下沉系数、地表下沉值及水平移动量时需考虑坡体稳定性和滑移附加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6,(9):213-216
针对柠条塔煤矿在黄土沟壑地形条件下的地表岩移参数求取问题,通过建立地表岩移观测站,计算出其超前影响距和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及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并利用坡体稳定性分析及计算机反演模拟的方法,对概率积分参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概率积分参数与实测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在黄土沟壑地形条件下求取地表岩移参数时需考虑坡体稳定性及其滑移附加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色连矿浅埋深厚煤层开采区域地表岩移规律,在8101工作面地表设置测站,根据观测结果,计算给出了色连矿浅埋深厚煤层开采区域地表移动变形的相关参数,以及地表下沉速度和移动延续期等。结果表明:色连矿首采面地表活跃期短,但地表活跃期的下沉速度快、下沉量大、移动剧烈,达到总下沉量的95%。  相似文献   

10.
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范围逐渐增大,上覆岩层因失去支撑而垮落下沉,沉降逐层传递,直至地表造成岩层移动.为研究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规律,本文以小峪煤矿8202工作面为例,结合理论、实测等方式,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上方地表岩层移动进行实测分析,为厚煤层采动影响下的地表沉陷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某铁矿体上方为厚大的第四系松散层,并留设不小于50 m厚的护顶矿柱来控制地表岩移.为探究地下开采对地表建(构)柱物产生的影响,通过现场取样、室内力学实验和岩体参数折减的方法获取矿山岩体力学参数,借助FLAC3D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矿区岩体移动监测范围内的位移、变形和曲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留设隔离层矿柱以及采用分...  相似文献   

12.
赵正权 《采矿技术》2009,9(5):30-33
段村-雷沟铝土矿是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在建的特大型和主要资源接续矿山,其矿体开采区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且属于开采技术条件较差的"三下"矿床开采。基于以上情况,论述了地表岩移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表岩移信息系统,并通过MAP-GIS平台建立的矿区地表岩移三维建模,为今后生产过程中的地表长期沉降观测,探索地表沉降规律,动态可视化的技术管理和显示地表信息,特别是开采过程的地表沉降动态过程,或可能的地质灾害发展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壁开采工作面地表岩移参数求取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及地表移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力学过程,由于岩体介质的复杂性和开采方法的多样性,复杂岩体及地表移动预测尚难以采用纯理论的方法解决,就目前国内外所建立的各种理论计算公式而言,均需要根据实测数据确定计算参数。以矿井实际地质采矿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长壁开采条件下地表岩移参数的求取方法及计算过程,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于某铁路桥台出现裂缝,为查明开采活动对铁路桥台的影响,依据地表沉陷理论、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理论等,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根据先露天后地下的实际采矿活动顺序,对某金矿采矿活动造成铁路史家河桥段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矿山开采活动导致铁路桥台处最大沉降量为4.02 mm,最大倾斜为0.002 755mm/m,不会对铁路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赋存于海平面下,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2 000t/d,水下开采技术难度大,若矿体开采强度过高、顶柱隔离层保留不足,将可能造成海床沉降变形,引发海水倒灌的风险。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获取有限岩石力学参数条件下,本次采用软件模拟分析了海下矿床上向充填法开采条件下的地表岩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最大值分布于矿体上盘区域,随着开采由深部逐渐转入浅部区域,地表沉降变形不断增大,研究建议留设160m顶柱,能够保证海下矿体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6.
分析论证了铁路线下采煤对地表的影响,并根据岩移资料和有关理论数据确定开采方案,掌握其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铁路线的安全运行,从而为今后的“三下”采煤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木瓜煤矿及扩区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根据现场条件及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煤层开采不同开采条件下的模拟模型,研究了矿区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及地表的移动和变形规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获得10-215工作面回采后形成沉陷盆地中心区的沉降量为1.3~2.1 m,平均沉降量约为1.7 m,换算为下沉系数q分别为0.48~0.78和0.63。获得的地面沉陷变形区范围为走向两侧距离工作面边界230~250 m,两端部距离工作面200~280 m。  相似文献   

18.
大红山铁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之一,其主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为国内领先,大规模深部开采导致各采区之间应力较为复杂。针对大红山铁矿硐室爆破冒落上覆岩层后,崩落法深部开采引发的岩层移动及地表塌陷规律展开研究,总结地表塌陷区沉降及其裂缝的发展过程,系统分析了深部开采对地表沉降及开裂的影响,得出了岩移导致的陷落角。通过地表沉降及相关井下地压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硐室爆破后,塌陷区地表及井下岩层趋于稳定的结论,表明崩落法上覆岩层冒落对于缓解深部开采高应力、保证足够覆盖岩层厚度、控制岩层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矿集团洼里煤矿在已开采区地表设立岩移观测站 ,对井下二次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观测 ,获得了相应的岩移参数 ,为今后二次开采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黄县煤田已开采区地表设立地表岩移观测站和对井下二次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观测,获得了相应的岩移参数,分析了工作面出现断层、冒顶、出水现象对地表岩移的影响,为今后二次开采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