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使用微分反应器装置针铁矿法从湿法炼锌浸出液除铁,对含铁为Fe3+/Fe2+浸出液为待除铁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除铁易于工业实践,除铁效果好。在大量晶种存在时,溶液pH=2.5,除铁后溶液含铁量为0.0064g/L,除铁率为99.74%,而没有晶种存在时,相同pH值时,除铁率仅为90%,除铁后溶液含铁量大于0.07g/L。  相似文献   

2.
锌浸出液针铁矿法除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微分反应器装置针铁矿法从湿法炼锌浸出液除铁,对含铁为Fe3+/Fe2+浸出液为待除铁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除铁易于工业实践,除铁效果好.在大量晶种存在时,溶液pH=2.5,除铁后溶液含铁量为0.0064g/L,除铁率为99.74%,而没有晶种存在时,相同pH值时,除铁率仅为90%,除铁后溶液含铁量大于0.07g/L.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镀镍行业产生的含Fe、Cu、Zn等杂质的硫酸镍废液为原料,通过采用氧化、化学沉淀、P204多级萃取等低成本的方法,实现了Fe、Cu、Zn等主要杂质的深度去除,制备出符合HG/T 2824-2009中Ⅰ类一等品的硫酸镍产品。试验重点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用量对除铁的影响,以及中和pH值、萃取pH值、萃取相比等技术参数对Fe、Cu、Zn、Ni除杂率的影响,并按照最佳条件处理了一批10 L废液得到2300 g硫酸镍产品,一次结晶率达60%。试验结果表明:用双氧水氧化后石灰中和至pH值5.0,Fe离子沉淀完全;在中和终点pH值4.5~5.7范围内,Fe、Cu、Ni的沉淀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Zn的变化不大;pH值达5.7,Cu的沉淀率达98.4%;P204对金属离子的萃取顺序为:Fe3+Zn~(2+)Cu~(2+)Fe~(2+)Ni~(2+);P204可有效萃取分离Fe、Cu、Zn等杂质;经萃取分离后硫酸镍溶液中Fe、Cu、Zn的含量全部达到10-3g/L以下。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国外某高铝铁矿石物理法分离铝铁效率低的原因,利用偏反光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研究工具,开展了矿物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表明,该铁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以褐铁矿(针铁矿)为主,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磁赤铁矿)次之;根据衍射半定量结果测算,约有42%的铝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针铁矿中,形成铝铁同晶替代的嵌布关系,通过物理选矿方法无法分离这部分铝、铁;铝的另一种赋存形式是钙铝氧化物。研究结果为采取有效的铁铝分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物相法研究了浸锌渣还原铁粉中铁、镓、锗的赋存关系。结果表明,镓、锗主要以固溶体形式与金属铁形成合金,物理方法不可能分离铁与镓、锗。对水溶液中金属铁、镓、锗的E—pH图的计算与分析表明,通过控制溶液pH值和电位,可使金属铁以针铁矿(FeOOH)形式生成沉淀,而镓、锗分别以Ga^3 、H2GeO3(溶)形式进人溶液。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开发了锈蚀法分离还原铁粉中镓、锗的新工艺。研究表明,在温度为80oc、pH值为1.0~1.5、双氧水流量为0.5mL/min的条件下锈蚀60~80min,可使金属铁粉中90%左右的镓、锗进入溶液,而铁形成针铁矿沉淀,较好地实现了铁与镓、锗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湿法炼锌采用还原-氧化法(V.M.针铁矿法),对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液中的铁离子进行去除,探究不同通气方式和氧气流量对除铁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氧气的传质对氧化除铁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强化搅拌对氧气的传质影响较小,但曝气可以大大提高氧气的分散度,增加氧气传质,加快Fe2+氧化速率,从而提高铁的去除效率率。研究结果表明,氧气流量≥1l/min时,氧气流量对铁的去除影响较小;在不添加晶种时,曝气氧化除铁形成大量非晶态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铁水化合物(5Fe2O3.9H2O),因吸附其他离子,阻碍沉淀物向针铁矿转变。研究结果将对湿法炼锌过程中的还原-氧化法(V.M.针铁矿法)除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黄铁矾法除铁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进行除铁动力学数据的多元优化处理,得到了黄铁矾沉淀除铁速度的近似数学模型,并对钾铁矾、钠铁矾、铵铁矾的沉淀除铁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波兰蛇纹石矿的水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磨矿后用硫酸水溶液浸出法从蛇纹石中回收镁和镍的直接水冶工艺。在最佳条件下,镁和镍渣总回收率达到90%。铁、镍和镁从浸液中的选择性沉淀是按以下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段,在pH2—5时,用氧化镁水悬浮液作中和剂,部分三价铁以针铁矿(gcethite FeCOH)的形式除去,除铁率占总铁的30%,而95%以上的镍和镁仍保留在溶液中。第二段,在pH6.2—6.8时,用氧化镁水悬浮液沉淀铁-镍-钴精矿,第三段,MgSO_4·H_2O的高温结晶。生成的一水硫酸镁取出一部分煅烧,得到氧化镁作为中和剂循环使用。此外,对该工艺的主要操作因素和工艺流程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湖北黄梅铁矿马鞍山矿床为含褐铁矿与菱铁矿的铁矿床。原生矿为菱铁矿,由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分布在矿床的下部;褐铁矿分布在矿床的上部,系菱铁矿氧化坡积而成。褐铁矿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及少量的镜铁矿、黄铁矿和锰的氧化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粘土。  相似文献   

10.
炼铜烟灰制取硫酸锌除铁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俊峰 《矿冶工程》1999,19(4):40-42,
以炼铜烟灰制取硫酸锌产品,用磷酸盐法、黄钾铁矾法、针铁矿法对产品初步除铁,再用H2O2氧化法对产品进行深度除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针铁矿法,再配合H2O2氧化法,除铁效果良好,酸浸液中铁含量可降至0.01g/L以下。  相似文献   

11.
褐铁矿浮选的有效捕收剂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酸钠、731、苯甲羟肟酸、C7~9羟肟酸等几种代表性捕收剂对褐铁矿、萤石、高岭土、石英等纯矿物的浮选。结果表明: 油酸钠是褐铁矿的良好捕收剂, 当油酸钠用量为3×10-4 mol/L, pH值为6.5~10.5时, 褐铁矿可浮性最好。机理研究表明: 在试验pH值范围内, 油酸钠在褐铁矿表面产生了显著的吸附, 表面零电点由pH=8.0左右漂移至pH=3.0左右。在pH=2.0~4.0的范围内, 油酸根在褐铁矿表面发生静电吸附, 油酸分子在褐铁矿表面以氢键作用为主; 当pH=4.0~10.5时, 油酸根与褐铁矿表面铁质点间以化学作用为主, 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其作用产物为油酸铁。  相似文献   

12.
甘肃早子沟金矿石金品位为4.09 g/t,铜、铅、锌、铁、锑等含量较低,不具有回收价值。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和褐铁矿等。为回收有价元素金,采用浮选—浮选尾矿硫代硫酸钠浸出工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时,以Na_2CO_3为p H调整剂、异戊基黄药+丁胺黑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1粗2精2扫闭路浮选,获得的浮选精矿金品位为56.78 g/t,回收率为71.27%,且影响金浸出的FeS_2、FeAsS、Sb_2S_3被富集到了浮选精矿中;浮选尾矿在液固比为4、Na_2S_2O_3·5H_2O用量为0.20 mol/L、CuSO_4用量为0.018 75mol/L、(NH_4)_2SO_4用量为0.05 mol/L、NH_3·H_2O用量为1.0 mol/L、矿浆pH=9.5、搅拌转速为450 r/min、反应时间为3 h条件下浸出,获得了金浸出率为67.05%,金总回收率为90.52%的指标。试验结果可以为早子沟金矿石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分析TG-DTA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固阳褐铁矿脱水过程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合不同动力学机理模型对热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褐铁矿的脱水反应机制,采用Coat-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脱水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固阳褐铁矿脱水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40~320℃,失重率为4.78%,反应活化能E=28.54 kJ/mol,反应机理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的一级化学反应;第二阶段:320~465℃,失重率为3.84%,反应活化能E=61.92 kJ/mol,反应机理符合二级反应函数,为化学反应控制。XRD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褐铁矿在200℃时发生了物相转变,针铁矿的衍射峰不断减弱、消失,而赤铁矿的衍射峰逐渐增强,矿相变纯。   相似文献   

14.
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反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西澳某褐铁矿的最佳选矿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铁矿石品位较高,其铁的质量分数为55.91%,磁性率为0.4%;矿石中的铁主要分布在褐铁矿中,其分布率达到98.8%。浮选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十二胺反浮选能够取得较好的选别效果:在磨矿细度小于0.074 mm颗粒量占64.88%,矿浆浓度17%,矿浆温度23℃,十二胺用量600 g/t,苛性淀粉用量1 500 g/t的中性介质条件下,经过一段粗选反浮选后,可获得铁质量分数为58.01%、回收率为83.83%、SiO2质量分数为2.78%的反浮选精矿。  相似文献   

15.
屈彩容  彭宁 《矿冶工程》2019,39(1):36-38
以硝酸铵水溶液为水相制备乳化炸药,通过正交试验对硝酸铵水溶液pH值、析晶点、水相添加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对乳化炸药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铵水溶液pH值为5.2~5.5、析晶点77~83 ℃、水相添加剂用量7%~11%时,所得乳化炸药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骞  杨永斌  姜涛 《矿冶工程》2009,29(2):59-62
对菱铁矿和褐铁矿精矿进行了造球、焙烧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菱铁矿精矿中配加褐铁矿的同时配加磁铁矿, 既可提高生球强度, 又可提高爆裂温度。链篦机-回转窑焙烧该球团时, 操作难度大, 球团矿质量差。采用烧结法焙烧菱铁矿和褐铁矿球团时, 因高温保持时间短而导致球团强度低, 配入磁铁矿后, 既延长了高温保持时间, 又提高了成品率、转鼓强度和抗压强度, 同时由于增加预热段可改善烧结指标。用带式焙烧法焙烧菱铁矿和褐铁矿球团时, 获得了成品率为98.26%、利用系数为0.654 t/(m2·h)、转鼓强度为80.65%和抗压强度为1 762 N/个的球团矿。研究成果为我国菱铁矿和褐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阜新高硅煤矸石为主要原料,试验制备了β-硅灰石相微晶玻璃.试验对制备煤矸石基微晶玻璃的配方、工艺技术条件等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就相关因素对微晶玻璃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用烧结法来制备β-硅灰石相微晶玻璃装饰材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制度为:熔制温度1 460 ℃,核化温度850~900 ℃(烧结0. 5~1.0 h),晶化温度1 100~1 150 ℃(摊平0.5~1.0 h).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合成4A分子筛的机理及工艺技术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粉煤灰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4A分子筛合成机理,设计了粉煤灰水热法制备4A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并重点介绍了粉煤灰的n(S iO2)/n(A l2O3)、n(Na2O)/n(S iO2)、n(H2O)/n(Na2O)、凝胶形成温度和时间、晶化温度和时间以及晶种添加等方面的原理及工艺参数选择情况,可为粉煤灰合成高品质的A型沸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包头固阳褐铁矿磁化焙烧过程中含有丰富孔隙结构的特点, 采用氮气吸附法在77 K 下对-0.074 mm褐铁矿粉进行了吸附-脱附等温线测定, 研究了其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变化, 计算得到其脱水矿的体积比表面积为1.152×108 m2/m3。在此基础上, 考虑到还原气体浓度、化学反应和孔隙结构变化对褐铁矿颗粒磁化焙烧过程的影响, 提出了传热、传质与孔隙变化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以模拟褐铁矿颗粒在773~873 K温度区间下的磁化焙烧过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度随时间的变化, 同时模拟了一氧化碳在颗粒内部的浓度分布变化, 颗粒粒度为-74 μm, 873 K下, CO浓度为10%时, 还原度达到1时所需时间为80 s。  相似文献   

20.
姜毛  张覃  李龙江 《矿冶工程》2015,35(3):44-47
研究了黄药类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乙黄药、丁黄药和Y-89用量为20~40 mg/L时, 载金黄铁矿上浮率能达到80%~90%; 矿浆pH值对载金黄铁矿可浮性影响较大, 在pH=4~8条件下, 载金黄铁矿可浮性较好, pH>8后, 可浮性下降; 黄药类(乙黄药、丁黄药、Y-89)捕收剂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对金离子选择性较小。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吸附量随着药剂浓度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 且随着pH值增加逐渐降低, 在酸性条件下, 吸附量较大, 当pH>8后, 吸附量快速降低。载金黄铁矿与黄药类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产生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