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含油性及可动性分级评价标准,甄选出含油性好、可动油饱和度高的优质甜点是页岩油高效开发的关键。开展页岩油甜点富集机理、不同流体赋存状态与储层孔隙结构关系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具有混积型页岩油特征,甜点具有弱运移-滞留型的成藏模式;甜点的孔隙结构主要受粒级及成岩作用溶蚀强度的控制,甜点的含油性、可动性与储层孔隙结构相关,明确了页岩油不同流体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页岩油弛豫机理与弛豫模式奠定了吸附油、游离油孔隙度和含水性定量表征的物理基础,构建了核磁共振T2谱分簇计算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流体饱和度的定量表征技术。计算的可动油饱和度与水平井产能、稳定含水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页岩油水平井井位优选、试采方式、产能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古龙页岩具有黏土含量高、气油比高、页理和微纳米孔隙发育、孔隙结构和岩电关系复杂的特征,传统饱和度实验分析和测井饱和度评价面临挑战.实验分析表明古龙页岩具有大孔隙含可动油、孔隙中不含可动水、微纳米孔隙中也含油的特点.通过分析现有保压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实验技术方法的不足,提出以现场一维核磁实验分析饱和度为依据,建立适合古龙...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的特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段发育无机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3种孔隙类型,核磁共振测井作为岩石孔隙参数评价的一项有效技术,在该区储层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的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岩心刻度测井解释的方法,通过对常规测井资料和岩心核磁共振实验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焦石坝地区页岩储层的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解释模型。总孔隙度解释模型是将岩心核磁实验的总孔隙度分析结果与测井资料进行最佳深度匹配后,根据最优化数学方法,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法为最佳计算方法,即总孔隙度与密度测井、声波时差、补偿中子测井进行多元线性拟合;有效孔隙度解释模型是根据岩心核磁实验的有效孔隙度与密度测井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建立根据密度测井求取有效孔隙度的关系式。孔隙度计算结果与岩心实测结果对比显示,91.7%的数据其绝对误差都小于0.5%,实现了对该区页岩储层孔隙参数的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4.
如何客观评价页岩油层中的孔隙流体,准确测量和定量表征页岩油及致密油储层含油饱和度与可动油含量等参数,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通过率先在国内引入车载移动式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测量仪,开展了页岩油岩心现场测试分析和评价研究工作,实现了现场对钻井取心进行连续、高精度、无损的快速核磁共振扫描,弥补了核磁共振测井和室内岩心实验的不足,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全直径岩心现场测量技术空白。结合现场岩心描述、其他配套实验数据及试油验证,系统总结出不同流体组分的二维核磁共振T1—T2图谱特征,明确了不同孔径中油、水信号的T1/T2比值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全直径岩心二维核磁共振图谱特征的孔隙流体组分分析方法及识别标准,实现页岩油、致密油及复杂碎屑岩等储层孔隙流体组分准确识别与流体饱和度定量解释。车载移动式全直径岩心二维核磁共振测量技术方法在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长73页岩油、河套盆地勘探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庆、长庆、西南、华北、新疆等致密油气田已规模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页岩储层有效性识别及物性参数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由孔隙和裂缝共同构成,基质孔隙非常低,只有大量发育微裂缝时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裂缝是页岩储层产能的主控因素之一,还是运移通道、储集空间。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页岩储层有效性评价和渗透率定量计算变得极为复杂。在综合分析实验室岩心测量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裂缝饱和度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标准T2谱进行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识别、有效储层评价和物性参数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应用到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质评价关键参数不明确、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问题,以配套岩心实验和试油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有机碳含量和各向异性地应力等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和富集层分类评价标准.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通过七性特征和测井响应关系研究,提出了考虑成熟度、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的双参数游离烃质量分数(S1)测井计算模型、变T2截止核磁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解决了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和储量提交关键参数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三品质七性参数与产能关系,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有效厚度下限和富集层测井评价标准.配套形成的以岩性扫描、核磁、成像测井系列为核心的采集和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技术,为古龙页岩油200多口新老井解释、井位部署和储量提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保障,形成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对国内同类型页岩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纹层页理与纳米孔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传统驱替方式的岩电实验方法较难确定饱和度模型参数的问题,优选Simandoux饱和度模型作为古龙页岩油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并提出利用高精度的配套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方法确定关键岩电参数.该方法将微米级CT孔隙扫描与高精度矿物分布信息相结合,在保持样品尺度与...  相似文献   

8.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页理缝发育,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页岩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利用古龙页岩天然柱塞岩心,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分别开展离心法和气驱法2种方法的页岩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并与古龙地区致密砂岩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砂岩离心力选择标准已经不适合古龙页岩油,离心法也已经不适用于古龙页岩油可动流体评价,采用...  相似文献   

9.
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典型代表区域。凹陷内芦草沟组发育上、下2套页岩油“甜点”段,储层岩性和孔隙结构复杂、物性较差,利用测井方法进行储层含油性评价难度较大。为准确评价储层含油性,有效识别流体性质,综合利用密闭取心饱和度分析结果和总有机碳含量与油的碳含量之间的约束关系,改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含油饱和度的T2截止值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含油饱和度及储层可采性指数,并深入分析了含油饱和度、储层可采性指数的关系及含油性评价效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准确评价混积岩型页岩油的含油性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GRI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测定、高压压汞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为基础,建立了页岩油有效赋存空间的研究方法,并探索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含油孔径下限以及可动油赋存的有利物性条件。孔隙度与孔径分布关系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的孔隙度与10 nm以下孔隙所占比例负相关,与10 nm以上孔隙所占比例正相关,10 nm以上孔径的孔隙则是较高孔隙度泥页岩孔隙的重要贡献者;含油饱和度与不同孔径孔隙所占比例关系表明,古近系泥页岩中的油主要赋存在10 nm以上孔径的孔隙中;OSI指数与孔隙度关系表明,孔隙度在6.5%以上,且在生油窗范围内的泥页岩,是可动页岩油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1.
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过程中将注入大规模外来流体,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对页岩储层孔隙造成的伤害或改善需要定量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二维核磁测试技术实现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内的流体精确识别;建立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敏感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古龙页岩岩心饱和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前后的孔隙结构测试,定量评价了古龙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酸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具有弱改善作用,其中对微孔有强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碱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造成弱伤害,且随碱液强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先升高后降低,碱液对微孔弱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古龙页岩与中性滑溜水作用后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孔隙度基本不变,孔隙结构对中性流体不敏感。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液体系配方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四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分布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结合胜利油田A井实际资料的处理,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孔隙度组分百分比法、相似对比法和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没有考虑储层孔隙含烃对T2谱形态特征的影响。三孔隙度组分百分比法适用于孔隙结构较好或较差的储层和水层中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而对于孔隙结构中等的储层则失去其作用;相似对比法和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只能用于水层中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而基于Swanson参数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采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中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通过与岩心资料对比,其结果的可靠性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压力、低丰度和高含水饱和度等特点。束缚水饱和度与地层的孔隙结构、岩石性质及形成条件有关,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影响其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不同,求取方法也不同。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核磁共振资料、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了3种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模型:①孔隙度建立模型,该模型对低孔、低渗及孔隙结构复杂的储层适用性很差;②用多元线性回归求束缚水饱和度,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③用孔隙结构指数建模,该模型与核磁分析吻合程度最高,效果最好。因此根据研究区储层特点,选择利用孔隙结构指数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大大提高模型准确度,为后期测井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济阳坳陷埕北地区变质岩油藏有效储层识别和储层参数解释中的难点,在变质岩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补偿中子—自然伽马交会图与暗色矿物含量识别岩性的方法可有效区分煌斑岩类、花岗岩类和闪长岩类。通过FMI测井和裂缝指示曲线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采用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FMI分析缝洞孔隙度与声波时差计算有效孔隙度、三孔隙度法计算缝洞孔隙度交互验证完成储层孔隙度解释,两者平均绝对误差为±1%左右。采用体积分配法和核磁共振测井饱和度解释,确定了储层含油饱和度。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太古界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太古界主要含油岩性为片麻岩,含油性标准定为荧光以上(含荧光),有油气显示井段电阻率一般小于2000Ω·m,孔隙度一般大于3%,测试出油气井段全烃含量与无油气显示层全烃含量相对比值一般大于等于2。该方法在胜利油区太古界变质岩油藏储量计算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埕北地区和王庄地区变质岩油藏有效储层识别与储层参数计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页岩油储量评价方法尚未形成行业规范,古龙页岩油地质储量估算方法未见报道.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藏的特殊性,以烃源岩成熟度、有机碳含量、储层孔隙度、原油密度、黏度、压力系数6个参数评价古龙页岩地质条件,建立了以容积法结合开发箱体概念的古龙页岩油藏储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以泥级为主,黏土含量高、含油性好、资源前...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用来测定地层中可动流体的含量、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并可用来划分储集层类型。某油藏是储层厚度较小、纯油层比例少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避免油井过早进入高含水期,提出了酸化改造储层的方案。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酸化试验前后的多个岩心在可动流体含量、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性能评价,并优选出适合该油田的酸化配方,在该油田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结合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区块延长组7段致密油砂岩储层的66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孔隙结构参数--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该参数不仅克服了核磁共振实验所测孔隙度偏小的影响,还将孔隙内的可动流体同时受到孔隙表面亲水性颗粒的黏滞及临近细小喉道的束缚这2个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对可动流体占据的有效孔隙空间的大小定量化标定出来,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弥补了可动流体孔隙度等现有参数对储层孔喉有效性评价的不足。研究孔隙结构特征与新参数影响关系发现,孔喉的连通性越好,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越大;孔喉分选系数介于1.4~1.9时,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达到最高;不同级别的孔喉配置关系是致密油砂岩储层孔喉有效性的关键。以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为主要标准,将研究区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3类: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大于2 % ,I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介于1 % ~2 % ,II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小于1 % 。据此建立了适合致密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评价标准,以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规律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储层品质进行合理评价。为此,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对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组合类型以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型、晶间孔-岩屑溶孔型和微裂缝-微孔型为主,其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依次变差,储层渗流能力、驱油效率、矿场采收率及可动流体饱和度依次降低,相应的驱替类型由网状-均匀驱替转变为指状驱替。核磁共振数据表明,研究区盒8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为39.16%,以Ⅱ类、Ⅲ类及Ⅳ类储层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残余粒间孔面孔率、喉道半径平均值、有效孔隙体积和喉道体积呈正相关,而与孔喉半径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渝西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黏土结合水和干酪根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开展了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研究。选取渝西地区Z202井、Z201井3 500 m以深页岩样品开展渐变离心与渐变干燥处理后的核磁共振实验,确定了页岩储层中毛细管束缚水、黏土束缚水和基底信号的T2截止值(T2cutoff),分别为0.98~1.08 ms,0.25~0.55 ms,0.12~0.20 ms。3个不同的T2cutoff逐渐减小,对应的可动水饱和度、毛细管束缚水饱和度和黏土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在29.72%~48.12%、10.25%~20.19%和12.97%~15.68%;200℃干燥后的岩心核磁共振T1-T2图谱揭示页岩中存在不连通孔隙;通过定量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确定了有效孔隙下限的核磁共振T2cutoff(平均值为0.4 ms),对应的孔径下限为4.25 nm。据此,建立了识别页岩储层孔隙流体类型、划分页岩储层孔隙系统、评价页岩储层孔隙有效性、确定储层有效孔径下限等系列页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