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乡村的发展历程的追溯,归纳出传统村镇的特色是自然环境、产业作物、历史人文、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到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向阳亲水的居住理念和质朴实用的审美情趣,最终演化为灵活自由的村落布局和绞圈房子、大院民居、商街民居等多种民居类型。这些民居进化出适应上海地域环境的乡土特色,影响了当代的乡土民居,有望在将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传统乡村特色的传承提供支撑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正绞圈房子和石库门一样同为上海具有特点的本地房子,近几年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并被正式写进了上海地方志。然而,这个结论得来不易,它是与上海地方志专家、吴语方言家、散文家褚半农先生的二十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最近,他的专著《话说绞圈房子》一书被闵行区政协列入《发现闵行之美丛书》,已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2017.11)。这是作者为绞圈房子做的第十件事。作者以流畅的语言,优美的文笔,详尽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李根林 《住宅产业》2008,(2):124-127
占地1.7平方公里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上海浦西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外滩、南京路隔江遥相呼应,它不但作为浦东的城市中心,更作为上海未来金融贸易的功能区与浦西外滩、滨水区共同构成现代城市功能凝聚的核心。 开放开发浦东,历史幸运的把浦东推向了世界前沿,陆家嘴地区则是向世界展示的窗口。14年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高楼万丈平地起,一座国际型的现代化都市风貌已展现给世人. 盛大金磐花园坐落于浦东陆家嘴地区,开发商以跨跃式的开发姿态和创新理念,昂首进入世界开发前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为该地区开创了高档住宅开发的历史先河。也增添了一份姿色。他们为不断发展的陆家嘴地区喝彩,同时也赢得了世人为他们而喝彩.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浦东的战略地位不断加深,面临二次跨越发展.浦东南汇合并、新区城交通走廊形成、大项目落地为浦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浦东禽要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浦东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考,通过延续浦东现有发展格局,预控大浦东的中部地区为策略发展地区,整合提升中部南北产业发展轴,形成"双核四轴五片"的空间发展结构,支律浦东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甘孜州扎坝地区的碉房建筑因其位于大山峡谷,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近年来众多人文学者开始研究扎坝独特的人文历史、奇特的走婚风俗,扎坝逐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第一手测绘资料研究扎坝碉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形态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构造手法以及建筑细部,全面对扎坝民居加以介绍,并与其它地区的类似藏族碉房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明确其地域特征,为未来研究甘孜藏族民居的发展与变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魏亮 《时代建筑》2001,67(3):14-17
自1980年以来,大型发展项目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与伦敦道克兰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以分析国际化形势下大型发展项目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性、公私关系、与历史文脉及当地环境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迈向21世纪,上海担负着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宏伟的奋斗目标和飞跃发展的城市建设,对上海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既为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的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毛坦厂镇是皖西地区唯一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本文以皖西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对古镇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通过空间深度值、空间整合度、空间可理解度等一系列分析来解读古镇的空间形态特点,同时指出古镇空间形态与其所滨临的水系之间并没有形成滨水古镇所常见的密切互动关系。本文对这一形态形成的历史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文章为皖西地区滨水古镇空间形态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03年上海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2007年增加了风貌街坊、风貌道路和风貌河道三类对象以后,这一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相对于物质空间要素的拓展,风貌区文化空间的挖掘和保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留房不留人”、  相似文献   

11.
张鹰  刘嘉敏  余梦 《室内设计》2022,(1):132-138
城镇传统聚落表现出杂姓杂居的特 征,杂姓家族社会的演进直接体现在家族院 宅空间的变化上,院宅空间变化影响传统聚 落空间形态,厘清聚落传统院宅空间特征属 性有必要从社会演进视角研究其家族社会与 院宅空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泰宁古城尚 书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时空维度,从 传统聚落家族社会结构与其对应院宅空间的 演化分析入手,以家族社会视角,将家族院 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梳理院宅权属、 姓氏院宅的更迭方式,解读家族社会发展演 变与院宅空间变化的相关性,揭示聚落形态 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空间特征,为传统聚落 空间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石钰  王兴平  胡畔 《规划师》2021,37(20):22-28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结了环高校创新圈经济形态、空间形态、网络形态3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践,提出环高校创新圈建设面临的现实制约及规划应对措施,以期相关结论能为我国依托高校促进内涵式增长的发展模式提供决策支持,为其他地区环高校创新圈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滨水景观空间发展现象和进程的历史考察,分析和归纳其演变规律,总结了上海滨水空间的特征演化与城市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以一江一河为代表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发展,经历了从地文空间、水文空间的单一形态,到人文空间、互文空间的多维构成,在多重视角的关注下,正在迈向更加开放多元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与建筑市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浦东分院创业之路盛昭俊[编者按]本期“浦东专题”栏目选登了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浦东分院的系列介绍文章,表明了本刊对该院两年来对上海特别是浦东地区所作贡献的钦佩之意,同时也旨在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有关浦东建设的情况。本...  相似文献   

15.
对陆家嘴中心区城市空间演变趋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浦东陆家嘴中心区城市空间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揭示了陆家嘴中心区空间形态由"国家视角"到"日常生活视角"的演变趋势。趋势表明,陆家嘴中心区自1990年代跃迁式发展之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关照成为空间塑造的核心考虑因素,这将使陆家嘴中心区的空间形态趋于优化、甚至促发质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江苏省镇江市东乡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以及相关文献查阅等方法,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特点及村落历史建筑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以葛村的保护为案例,展现东乡地区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村落形态和乡土文化,分析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以期延续东乡地区古村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赵彬  王梦 《华中建筑》2015,(1):112-117
该文以大悟县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悟县几个有代表性历史村镇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基于大悟县历史村镇形成的历史发展、村镇功能、自然人文等三方面的考虑将大悟县历史村镇划分为家族型、商贸交通型、建筑遗产型、革命史迹型四种类型。从空间尺度、街巷结构、街巷形态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村镇街巷空间,得出其街巷空间特色为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整体空间结构呈鱼骨状或不规则网状,街巷形态自然、多呈曲线型和折线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上海浦东地区开发,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罗小未、路秉杰等人进行了有文化价值建筑物考察。发现浦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平地,而是具有许多反映上海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金家桥金家巷天主堂,青瓦白墙,木构架,典型的江南厅堂。在十七、十八世纪的禁教时期却是上海地区天主教的据点,开禁后又是上海天主教重兴的发起点,非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及天主教传播上具有历史意义,同时还是朝鲜天主教圣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的勃兴是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亮点,并落地在城市衰败地区形成创意产业区而带来空间和区域创新,表现出一种"新经济空间"创新的新特点。本文以"新经济空间"理论为着眼点,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布局和创新特点,认为其主要沿河岸、CBD边缘、高校等集聚形成四个主要创意圈层,对城市旧区改造、竞争力形成和城市创意圈培育等都有积极作用,今后的发展应加强空间"形态"向产业"业态"培育。  相似文献   

20.
老城中心区通常经过了长期的空间发展和文化沉淀,其更新演替过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内外影响因素。研究老城中心区的发展演替历程,可以深入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历史根基及空间演替的推动力。采用历史文脉发展的建构、解构及重构的方式对老城中心区发展演替历程进行研究,并以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地区为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的百年变迁,提出它的演替经历了单核顺延发展、圈核分区发展及多核连绵发展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在空间演替中的各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