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存在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实践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新思路,包括重新提炼人才培养目标,更新部分陈旧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法,将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融为一体,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一学科也开始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这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明显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传统专业的升级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知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的多层级递进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探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是车辆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基本要求.本文简要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定位和课程特点,介绍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调整、项目化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转变,对增材制造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也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增材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在增材制造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方面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涉及的授课方法及实验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究。该文提出增材制造技术课程五步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行业专家讲座、实验室培训、3D打印实践和结果分析总结。分析了增材制造数字化辅助教学的特点,给出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区别,面向工程专业学生重点教授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电喷打印、双光子聚合等增材制造技术。邀请了增材制造行业或学术圈专家,从不同视角向学生介绍增材制造发展动态、国际前言技术、与增材制造相关的材料表征技术。依托授课教师科研项目,选择电喷打印技术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讲解电喷打印技术的预处理、打印成型和结构表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构与分析测试撰写出报告,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旨在探讨增材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思路和实验实践,为新工科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杰 《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1):153-156
案例教学法适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要求,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通过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实施,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广泛引入机械制造基础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将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总结了当前GIS应用型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师资能力与新工科不够适应、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脱节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面向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组建自然资源数字产业学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自然资源行业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不同的地理学专业课程特点,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形成了新工科GIS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并进行了人才培养实践,GIS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有效运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为院级重点教改课题,主要阐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对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取的经验进行较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文中以焊接与连接前沿技术与创新进展为主题,在《焊接与连接前沿与进展》研究生核心课程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设计,采取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组建“学术+工程大师领航”跨学科教学团队,编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实践平台及多元化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综合性创新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及其对食品人才培养的要求,然后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所做的改革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期为食品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时期军事变革、制造技术发展和军校教育转型的需要,军校教育目标由专业技术军官的培养转向技指合一的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的培养,其中本科教育以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学历教育舍训”为主。新培养目标要求学员在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领导素质。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变化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特点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创新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手段和新途径,促进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针对目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构建新的实验和考核方式"为内容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痛点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脱节,教学模式传统僵化,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且课堂中缺少工程教育等,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教学理念四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提出产教融合革新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产业生产实际与时代前沿结合;此外,创新教学模式,课堂应交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将工程师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形式;对考核方式进行更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报告替代传统的卷面硬式考核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素质培养方面,渗入课程思政内容,同时突出工程伦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工程引领拓宽本课程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背景和应用型本科对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下,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这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案例,丰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从产学研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现代机械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培养学生利用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洪亮  鲁振飞  张庆永 《机电技术》2023,(1):107-110+120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其课程内容具有多元化、多领域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文章以校企协同教育改革为目的,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更新课程目标,提炼与融合课程相关多学科知识,使其更符合工程认证要求与企业需求;构建多模块、校企教师结合授课的模式,优化了教学模块与课时安排;制定课程考核与持续改进机制,为课程的后续改革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国家急需的能应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变化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专业建设已进入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新阶段。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设置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程序设计课程存在设置单一、教学案例分散、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岗位及岗位群需求为指针,遵循工程教育的成果导向理念,从计算思维出发,整理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建立了程序设计课程群;梳理了课程关系,结合工程实际和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形成了课程-教学目标-程序设计语言关系矩阵表;依托行业资源、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广泛收集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筛选了典型项目案例并进一步解构,形成了贯穿式教学案例库,充实了课程群教学资源。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思维,适应了新时代快速变化的编程需求。  相似文献   

18.
陈晓昀 《装备制造技术》2022,(10):198-200+210
分析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认为该课程教学中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教材内容更新缺失、教学模式陈旧单一、考核方法呆板偏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实践型教师成长路长久、教材讲义更新难度偏大、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考核方法积习已久、思想教育没有深入课堂引发的。通过实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评价方法、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等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三目标全面提升,为智能时代培养出创新能力强、工程素养高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中国制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开展课程思政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课程思政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增加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通过有效利用课前课后等第二课堂时间,以及期末考试、在线评价等教学管理评价手段等,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对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新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分离,实践与理论联系不够等问题,提出“两结合一夯实”多元驱动,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完成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建设。该模式以“科教结合”+“产教结合”为途径,夯实思政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研究、决策能力、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科教结合”是“项目教学法”与“逐级螺旋上升”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项目、工业机器人项目、机械传动与控制项目以及现代工程装备驱动与智能控制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水平与制造能力,以任务驱动方式,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产教结合”是“完善内部资源”与“深化外部资源”相结合,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夯实思政教育是明确夯实思政教育建设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培养信息化下德才兼备的制造型人才,实现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