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余油层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其地质特点为油层物性差、砂体厚度薄、平面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不均、开发难度大.为解决"适合扶余油层有效开采井距、裂缝、提高开发效果"等问题,以"厚度较发育、试油效果较好、储量丰度较大,开发评价程度较高"为区块优选原则,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精细构造及储层岩性反演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辟了葡333...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CO2吞吐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效果,从影响CO2吞吐的主要采油机理出发,室内筛选了适合大庆外围葡南油田特低渗透扶余油层的周期注入量、周期注入次数、注入时机、注入压力等影响吞吐效果的主要工程参数,结合现场试验确定了适合CO2吞吐的最佳焖井浸泡时间,指出各油田注入CO2后的浸泡时间应根据浸泡后期油压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优化的吞吐方案设计有效指导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现场开发,3口试验井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1t,累计增油479 t,为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后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采油七厂将在葡31区块的葡33井区开辟葡扶分采同抽试验区,位于葡南油田,构造位置属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大庆长垣葡萄花构造。采用212×212m井网,两个井组8口井,动用面积0.36km2,储量38.1×104t(扶余油层储量27.3×104t)。地层压力为葡萄花层11.6MPa,扶余层20.49MPa,葡萄花层油层深度尚未确定,取地质方案中预测的完钻井深为1150m;扶余层油层深度也未确定,取地质方案中预测的完钻井深为1750m。根据油藏工程方案预测,试验区合采稳定产能为3.8~4.9t/d。目前的长跨距不同性质层系分采同抽工艺技术主要分为单泵和双泵两种分采同抽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士杰 《录井工程》2013,(3):64-68,98
大庆外围油田指分布在大庆油田周围市县的小区块油田,多属于低孔渗油藏,储集层中油水分布受构造、岩性及断层等因素控制,经过几十年注水开发后,油水关系更加复杂,水淹层解释更加困难。葡萄花油田属大庆外围油田,葡北区块位于葡萄花油田穹窿状构造北部,主力产区主要为一断块128井区和葡北108井区,储集层平均空气渗透率90mD,有效孔隙度23.6%,属于低渗透储集层。为提高葡北区块解释精度,根据葡北区块已投产井资料,以井壁取心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区块评价低渗透油层水淹程度的岩石热解剩余油饱和度与测井有效孔隙度的图板法、热解气相色谱的谱图法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图像法3种评价方法。应用表明效果较好,可作葡北区块水淹层解释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短波     
大庆油田外围最大规模丛式定向井组完井 3月29日,记者在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了解到,由大庆30543队施工的芳18-72区块芳18-斜76平台井顺利完成。至此,大庆外围区块目前最大规模的从式定向井组全部完井。  相似文献   

6.
1·实现外围区块的有效开发大庆油田采油七厂外围油田自开发以来,地面建设坚持了“优化”与“简化”的技术路线,相继开发了茂801、台105-肇212、葡361、敖9、敖157等区块,2004年实现外围油田产油20·0×104t。(1)集油工艺。针对外围区块单井产量低的特点采用适合外围低产油田的  相似文献   

7.
对砂岩油藏水洗后岩石孔隙结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注水开发全过程,在大庆油田北2—6—50井附近开辟了小井距试验区,按75米的井距,以四点法面积井网加平衡井的方式布井,共钻油、水井14口,分为501和511南北两个试验井组。在小井距试验区,从1965年9月至1971年5月先后进行了以下几项试验工作:首先在501井组进行葡 I_(4-7)层注二氧化碳水提高采收率的试验,同时在511井组进行了葡 I_(4-7)层单层水驱开采试验,以便两个井组进行比较;尔后又在511井  相似文献   

8.
正大庆葡47区块处处重效益,实现了难动用储量的效益开发。3月22日,大庆库里泡依然一片冰封,在人工岛上耸立的9部井架十分显眼。钻机轰鸣,大庆葡47区块进入了繁忙的开发阶段。"该区块是大庆外围较大整装外扩开发区块,地上地下一体化,从地质选层到方案编制,从部署井位到施工方式,均实行效益优先,实现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真正实现效益开发。"大庆采油七厂厂长万贵春说。大庆采油七厂处处重效益,时时讲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电加热集油流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油田普遍采用的集输流程是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每个集油环串联井数的多少没有严格的界限,对于不同的区块,集油环串联井数的多少应根据具体备件而定。对于大庆外围油田来说,一般单井产量为4t/d左右,井距为250~500m,集油环串联井数通常为4~7口,集油环管道的长度在4km以下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CO2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的扶余油层有3.7×108t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以探索适合扶余油层地质特点的经济有效开采方式和提高单井产量、采收率为目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进行了CO2驱油问题的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了扶余油层CO2驱替的相关参数,对几种驱替方式进行了比较;根据相关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扶余油层CO2驱油矿场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制定了矿场实验的注入方案。室内实验结果和矿场试验生产动态综合分析表明,CO2非混相驱油适应于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但由于试验区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气窜严重。因此,抑制气窜,提高波及效率是扶余油层改善CO2驱替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从2003年开始开展CO_2驱先导性试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驱油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大庆外围扶杨油层、海拉尔低-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有效开发的新技术,十余年来不断扩大试验范围与规模。地面工程紧密跟踪试验全过程,针对常规井口架罐易喷油等生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小规模先导性试验研发了适用的油井井口集油罐,在目前生产工况下(气油比0~675 m~3/t)能够安全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动用大庆外围"三低油藏",提高该类储层的开发效果,在大庆肇源油田开展了矩形井网的开发试验。在经济界限内确定合理井网的基础上,结合肇源油田储层物性的特点,优化实施了矩形井网中油水井整体压裂规模,优选应用了一系列压裂配套工艺及油层保护技术,使油田的产能指标和吸水指标达到了方案预测要求。开发效果表明,矩形井网开发技术能够适合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中部扶余油层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钻遇扶余油层的探资井、加深钻井资料、试油(试采)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庆长垣中部扶余油层的地质特征和生产能力,以及有利的分布区域,并对扶余油层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初步研究了结果表明,大庆长垣中部扶余油层属于低孔、低渗、低丰度、低产能油藏,杏树岗东翼扶余油层发育较差,杏树岗西翼扶余油层具有定潜力,太2-太21区块和高台子油田高11-高12区块勘探开发前景较好。还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好部分资源提供了下工作建议,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扶余油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难采储量优选界限及开发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庆外围地区扶杨油层探明储量占大庆外围地区累计探明储量一半以上.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扶杨油层加密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和开展未开发储量评价,提出了扶杨油层储量注水开发优选界限和建立有效驱动体系井排距界限,研究形成了"两个界限"以上Ⅰ,Ⅱ类储量井网与压裂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在肇源油田源35等区块注水开发见到了明显效果.此外,探索了Ⅲ类储量采用特殊结构井、非常规方式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大庆长垣扶余致密油藏水平井、导眼井或邻井测井和取心资料分析,搞清了水平井与直井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差异,建立了井眼轨迹与地层几何关系确定方法和步骤。在"七性"参数评价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水平井甜点段、射孔位置划分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扶余油层已试20口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优选水平段长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脆性指数和砂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类比法建立了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对水平井射孔位置、压裂段确定等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大庆长垣扶余致密油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热管集油工艺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合大庆外围油田的电热管集油工艺,论述了电热管集油的工艺流程及其系统组成,电热管的结构以及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证明,对于外围油田孤立偏远且没有已建系统可依托的新区块,对于气油比低且油田自身伴生气不足需外引气的区块,电热管技术是经济有效开发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储量丰度低、区块分散、地面建设环境敏感、远离老区、系统依托条件差等特点,在新区建设过程中,采用丛式井布井方式、树状电加热流程及混输技术,扩大了集油半径,取消了转油站,实现了一级半布站;采用热电联供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为开发边际低产及环境敏感油田区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外围油田部分区块规模小,气油比低,与已建供气系统较远,难以采取常规掺水加热集油工艺流程。电加热集油工艺因一次性建设投资少,无需利用气源加热等特点,先后在大庆徐家围子和永乐油田试验应用。永乐油田永3区块1997年投入开发建设,距已建宋二联供气系统15·3km,采用单管环  相似文献   

19.
大庆外围油田萨葡油层加密井井位优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萨葡油层砂体分布零散,现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在研究不同井网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及合理加密方式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为依据,以可调厚度为加密下限,以周围生产井采出程度和含水为参考的井位优选方法.应用这套方法指导大庆外围油田中高含水萨葡油层的加密调整,提高了井网加密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自2003年开展CO_2驱先导性试验以来,相继在多个油田区块进行了CO_2驱工业性矿场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海拉尔低渗透及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有效开发的新技术,2014年,大庆油田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有针对性地在一些特殊难采油田实行CO_2驱工业化应用试验。由于CO_2驱采出流体井口出油温度较低,并且含有大量高含CO_2伴生气,导致已有常规掺水集油工艺集油管道经常发生冻堵,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分析了CO_2驱集输系统的冻堵原因,通过对几种CO_2驱集油工艺比较,在常规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基础上优化改进,大庆油田创新应用了"羊角环"CO_2驱油集输工艺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集油环联锁冻堵问题,保证了严寒地区CO_2驱集油环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