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Vc为阳性对照,比较辣木叶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溶性部位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大小。结果: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辣木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醇提物水溶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其中,当乙酸乙酯部位浓度为0.10 mg/mL时,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达到(94.31±2.31)%、(98.43±2.27)%、(74.69±2.17)%,其相应的IC_(50)值为0.011、0.006、0.378 mg/mL。结论:辣木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强,为辣木叶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菠萝皮渣醇提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福林酚法测定各极性部位多酚含量,并以BHT为对照,利用清除DPPH·和·OH法评价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菠萝皮渣醇提物水部、正丁醇部、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和BHT对DPP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527、0.279、0.198、0.011、0.019 mg/m L;对·O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490、0.321、0.180、0.143、0.026 mg/m L。其石油醚部、水部、正丁醇部和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分别为:12.27、21.43、44.18、163.30 mg/m L。表明菠萝皮渣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最高,该部位抗氧化活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元蘑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元蘑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蘑醇提物不同极性中总酚(307.00 mg GAE/g DM)、总黄酮(625.98 mg RET/g DM)和腺苷(3.985 mg/100 g)含量最高的部位分别是乙酸乙酯相、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正己烷相具有最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正丁醇相具有最强的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水相具有最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元蘑不同极性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为元蘑抗氧化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猴头菇为原材料,探究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猴头菇醇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分别测定各极性部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猴头菇醇提物及其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52 mg/g和10.08 mg/g。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41.64%(2.5 mg/m L)、82.84%(2.5 mg/m L)和89.18%(0.5 mg/m L)。由此可见,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后续单体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液-液萃取金花藏茶醇提物,得到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三个极性部位。采用福林酚法和AlCl3-乙酸钾比色法分别测量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主要多酚类单体含量,并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以及铁离子螯合三种方法比较各类部位的抗氧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极性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花藏茶乙酸乙酯层含有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较其它不同极性部位最多,分别为384.65 mg/g和188.82 mg/g,以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为主要酚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试验显示,对照维生素E,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大小为,维生素E>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醇提物>水层,各样品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EDTA,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亚铁离子螯和能力,EDTA(IC50为...  相似文献   

7.
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树脂天青法研究不同极性部位对8种试验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抗菌活性大小。结果表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而石油醚相不含黄酮。抗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醇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相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MIC均为0.625 mg/m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2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MIC为2.5 mg/mL。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丰富,是辣木叶抗菌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考察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金花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得到金花葵花黄酮样品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研究各萃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分析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顺序均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乙醇提取物石油醚相水相。在0.20~1.00 mg/mL的萃取物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相应增大。质量浓度在1.00 mg/mL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接近于V_C。各萃取物中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相关关系(p0.05)。结论:金花葵花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可作为分离活性成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对芒果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用DPPH法考察最优反应条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其黄酮含量,以IC50值作为评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用芒果苷和抗坏血酸作为对照品进行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芒果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及水部位提取物的黄酮含量依次为:(33.616±3.208)、(292.063±1.100)、(180.469±2.067)、(21.717±1.157)mg/g,IC50值分别为:102.877、9.014、19.494、221.784μg/mL。由此可以看出,芒果叶各类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为正丁醇、石油醚,最后为水部位提取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芒果叶各极性部位提取物的黄酮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呈负相关,芒果叶各部位提取物的黄酮含量是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苦笋壳不同提取相的抗氧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以70%(体积分数)乙醇和水分别对苦笋壳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以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FRAP)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种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方式总糖含量为(97.3±0.28)%,高于醇提方式。总酚和黄酮含量在醇提相中较高,分别是(28.53±1.67)%和(27.22±2.02)%。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上看,醇提相大于水提相。醇提方式下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对·OH清除能力可达(67.32±1.57)%,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是(0.158±0.003)、(0.104±0.006)mg/mL,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笋壳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  相似文献   

11.
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研究目的,采用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体系来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28.33±13.75)mg/g和(298.25±25.64)mg/g(p<0.05);该相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也最强,清除DPPH和OH的能力显著强于BHT(p<0.05)。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的总酚含量与还原力,DPPH和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7、0.9321和0.9808,这表明总酚是覆盆子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 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50=1.01 mg/mL)<正丁醇(IC50=1.25 mg/mL)<阿卡波糖(IC50=1.47 mg/mL)<残余水相(IC50=1.77 mg/mL)<石油醚(IC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95%乙醇提取板蓝根,并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依次萃取,醇提后药渣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粗多糖。采用铁氰化钾还原反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三种抗氧化模型,比较上述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抗氧化活性与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板蓝根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与总糖含量相关性较小。其中,氯仿萃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3.38、0.19mg/mL,是从板蓝根中筛选非多糖类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部位。醇提后药渣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得的粗多糖部位总糖含量最高,为18.66%。板蓝根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是该药发挥解"内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啤酒花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 个品种的萨斯特啤酒花为原料,比较了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α-酸、β-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采用?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β-胡萝卜素-亚油酸3 种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对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其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α-酸、β-酸在石油醚相中含量较高,在3 个啤酒花样品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α-酸444.29~583.81 mg/g、β-酸131.83~293.19 mg/g,在氯仿相中含量相对较低,其余提取物中均未检出;相关性研究表明α-酸、β-酸是石油醚和氯仿相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大溶剂提取物中啤酒花总黄酮、总多酚含量较高,相关性研究也表明黄酮、多酚类物质是这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中,3 个啤酒花样品中总黄酮、总多酚在乙酸乙酯相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0.43~24.13 mg/g和34.97~40.24 mg/g,正丁醇次之,分别为9.45~11.68 mg/g和12.12~19.14 mg/g。  相似文献   

16.
洋甘菊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洋甘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组分,并对该组分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PPH·、ABTS+·、O2-·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功能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洋甘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运用HPLC等方法对抗氧化能力最强萃取组分进行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洋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ABTS+·和O2-·的IC50分别为25.6、30.6和83.3 mg/mL,总抗氧化能力(以trolox计)为16.7 mg/mL。成分分析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5.84%和14.93%,在检测到的10种多酚或黄酮类化合物中,木犀草素、蒙花苷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含量较丰富。结论:洋甘菊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富含的多酚和黄酮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提取桑籽,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通过测定对二苯代苦味酰肼基(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籽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性不同,乙酸乙酯部位EC50(半数清除率)为0.0540 mg/m L;正丁醇部位EC50为0.1521 mg/m L;石油醚部位EC50为0.3746 mg/m L;水部位EC50为0.2156 mg/m L。结论桑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石油醚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灰树花水提上清液,比较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羟基(OH)自由基3种方法比较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的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0.36%和38.75%;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均为0.05%;石油醚提取物的三萜、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15.88%;水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为30.11%。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多酚是主要起抗氧化活性的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鉴定了13个多酚及其衍生物。本研究为灰树花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地评价火棘果粗分体系抗氧化活性,同时探究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75%乙醇冷浸提取火棘果,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分为四个不同极性部位,然后测定了各部位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且测定了总还原力、FRAP值和总多酚含量,同时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火棘果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各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含量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水部位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0.76±0.03)mg/m L和(1.71±0.10)mg/m L;乙酸乙酯部位FRAP值最大,为(382.20±4.72)μmol Fe2+/g干样;正丁醇部位总酚含量最高,为(2763±3.91)mg GAE/100g干样。  相似文献   

20.
研究定心藤75%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得到5种萃取物,分别测定黄酮含量,并通过还原能力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4种测定方法,对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提取物对Fe3+均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还原效果最为明显;定心藤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28mg/m L,羟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41mg/m L,在0.2mg/m L浓度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42.88%,而其黄酮含量最高,达到609.96mg/g,这也许与它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有关。说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