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易扉  曹建文 《中国陶瓷》2006,42(9):80-81,85
运用艺术分析与图像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克拉克瓷开光装饰、中国本土开光装饰以及伊斯兰开光装饰三者之间异同点的比较,发现克拉克瓷开光装饰与中国本土开光风格炯异,而与伊斯兰文明开光装饰有着诸多共通之处,文章分析了伊斯兰文明开光装饰影响景德镇克拉克瓷开光装饰的原因与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嘉丽 《陶瓷》2021,(1):57-60
17~18世纪"日本伊万里瓷器"逐步取代中国外销瓷走向世界,最初是通过模仿中国景德镇陶瓷风格的日本伊万里瓷器逐渐发展成为既吸取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风格特性,又清楚地表现着日式装饰图式的特点的外贸瓷.笔者通过芙蓉手、将军盖罐、金襕手3种伊万里瓷器种类上的开堂来介绍日本外销伊万里开光装饰相较于中国传统外销瓷开光的创新,适时对...  相似文献   

3.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在世界广为流传,其中,纹章瓷作为外销瓷中的骄子始盛行于明清两代,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纹章瓷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是联系中西方陶瓷艺术的重要纽带,对西方陶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纹章瓷的历史地位、装饰种类、艺术风格以及开光装饰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晚明外销世界各地的克拉克青花瓷盘,其最典型的装饰特征就是盘沿繁密的开光形式,其不同于中国传统纹饰的异域性特征是毫无疑义的(见图1)。克拉克瓷开光装饰究竟来自何方确实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瑶 《陶瓷研究》2021,(2):88-89
清代外销瓷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其精品迭出远销海外.一方面满足西方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巴达维亚瓷作为清代前期的外销瓷,结合青花瓷与酱釉瓷,运用内壁绘青花外施酱釉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传承中的创新,独具特色.本文通过以清代外销瓷的历史发展概况为背景,来分析巴达维亚瓷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  相似文献   

6.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与中国进行兴盛的瓷器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明末清初瓷器外销。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外销瓷名品之一,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克拉克瓷的命名与发展演变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佳乐 《陶瓷》2024,(3):63-66
瓷器与文明的联系长久而深远,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之一。瓷器作为一种古老的人造材料,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对全世界人类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多样的变革。在古代,中国陶瓷作品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外销瓷器作为主要的商品出现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这个过程中,外销瓷品种的变化、装饰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都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艺璇 《陶瓷研究》2023,(1):127-129
从现存的古陶瓷实物上看,以山水为题材作为陶瓷的装饰纹饰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长沙窑,一直到了明代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并流行于外销瓷中。这一变化受到明代文人画以及版画的影响,为清代外销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清代外销瓷上的山水纹饰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以分期的形式将康熙、雍正及其乾隆这三个陶瓷山水纹饰发展重要的时期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论述外销瓷山水纹饰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成熟以及走向程式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景德镇本土的艺术种类,古彩瓷与粉彩、青花和新彩构成了璀璨的陶瓷艺术装饰体系。古彩瓷是美的艺术,有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厚重的历史沉淀。本文通过对古彩瓷装饰发展历史的解读,从中领略古彩艺术线条、色彩和题材这三种审美程式。  相似文献   

10.
康熙23年随着海上禁令解除,景德镇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本文通过研究康熙时期外销瓷的器型和装饰纹样,以揭示中外文化交流对陶瓷生产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外销陶瓷艺术的发展随着欧洲大陆航海运动的兴起与对外经济的繁荣,也有了崭新的面貌与发展.主要表现为:花卉纹饰上绘画风格的演变;构图流行风向的转变、装饰构成上的丰富与突破.一大批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外销瓷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古巴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清康熙外销五彩瓷的数量进行梳理和统计,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和图片对比的方法,分析景德镇清康熙外销五彩瓷装饰纹样的种类和结构,以及借鉴中国文学、戏曲、民间文化等艺术表现形式,得出清康熙外销五彩瓷装饰纹样秉承传统图案设计的思路,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构成具有古巴异域特色鲜明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13.
醴陵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金石、瓷、玉”六大核心文化之特殊载体.醴陵瓷更加强调的是文化和创作者知识在瓷器载体上的表现.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时代,我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对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创作者做了很好的解释.纵观中国的陶瓷制作史和画史,陶瓷绘画艺术和中国画艺术互为相融和借鉴.醴陵陶瓷艺术家通过对中国画技法的把握,并将其展现在陶瓷器皿上,反映着醴陵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艺术思维方式,表明了中国人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方式对世界的把握.本文正是笔者对陶瓷绘画家要形成用中国绘画的语言表现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存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义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列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陶瓷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刻瓷是陶瓷艺术中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种类,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在陶瓷上刻字题款,将各自的标记刻存碗碟底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义化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刻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刻瓷艺术的发生、发展、刻瓷技艺以及刻瓷的列法、造型和用色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贾康 《陶瓷》2024,(3):29-31
中国是陶瓷的摇篮,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被称为“中国”的代名词。其中瓷都景德镇作为重要的陶瓷产地而声名海外。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由于其悠久的传统制瓷工艺和精湛的绘制技术,从一产生就深受朝廷的赏识,笔者以乾隆粉彩瓷花卉纹饰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粉彩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的粉彩花卉纹饰装饰工艺和器型特征,重点研究乾隆粉彩瓷花卉纹饰的艺术特点,为人们了解和学习乾隆粉彩花卉纹饰提供一些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玲 《中国陶瓷》1989,(3):30-30
一、山东刻瓷的兴起刻瓷是我国陶瓷传统装饰方法之一。相传我国刻瓷早在明末清初即已问世。现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乾隆年间(公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三年)的刻瓷作品。最早是皇宫的官庭艺匠华法(字约三),是刻瓷艺术的一代宗师。光绪年间官庭艺匠朱友麟、陈智光对刻瓷艺术的发展,也曾做过很大的贡献,但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刻瓷艺术濒临灭绝境地,刻瓷艺人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优势品牌。“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陶艺创作中的重要题材。现代粉彩婴戏图注重以新材质、新手法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陶瓷上,笔者针对陶瓷装饰纹样中一种独特的幼童戏耍装饰,对瓷上婴戏纹样的发展过程、粉彩婴戏图悠久的文化价值、粉彩瓷与婴戏图相互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艺术作品以丰富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凝集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特征。粉彩陶瓷装饰艺术作为我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所展示的审美内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收藏家的追捧和厚爱。同时,由于它操作工艺复杂,材料性能难以控制和掌握,因而更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一、粉彩的形成美粉彩又叫软彩。是在古彩装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一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粉彩装饰是沿用古彩画料,即以珠明料作画底色原料,在…  相似文献   

20.
德化白瓷素以质地坚硬、色泽莹润、工艺精良著称。早在宋元时代,德化白瓷表面就已经采用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透雕、衣纹对器型进行装饰处理,以达到简洁、质朴、原生态的艺术效果;进入明代中晚期以来,德化白瓷装饰接受了外来的表现风格,以釉下青花和新彩为陶瓷装饰的主流,并保持人物塑像以衣纹装饰为主的装饰特征。特色开片釉装饰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保留其特色的前提下,大大增强其视觉艺术效果,是继承和创新德化白瓷的装饰手法,对于发扬德化白瓷传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