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自适应观测器的共轴多旋翼无人机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共轴多旋翼无人机输入受限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的共轴十二旋翼无人机位置和姿态数学模型,在位置回路鲁棒控制律的设计中,引入辅助观测器来补偿输入受限的影响;然后在姿态回路鲁棒控制律的设计中,引入自适应观测器来抑制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实现共轴多旋翼无人机的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鲁棒控制律具有更优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位置和姿态的最大跟踪误差分别仅为0.05 m和0.2°,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共轴多旋翼无人机的鲁棒控制. 相似文献
3.
4.
5.
6.
张翱鹏;刘双杰;郝永平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5,(2):133-137
针对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稳定性不足,以及传感器读取数据不精准及噪声对稳定控制的影响问题,设计了适用于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抗干扰控制算法及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的LM算法。采用ADRC抗干扰控制算法作为内环和外环控制器,控制共轴双旋翼无人机位置、速度和姿态;利用改进的LM算法,对离散的加速度计与磁力计测量值进行标定,配合无人机更好的修正速度信息与位置信息。仿真实验和飞行试验表明:相比于线性控制器,抗干扰控制算法具有较快的稳定时间和较小的超调量,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应用于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面临的外部干扰和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屏障函数快速终端滑模控制(ABFFTSMC)算法。首先,设计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四旋翼无人机之间的无向固定通信拓扑结构,仅用邻近无人机的信息便可实现通信交流,降低对全局数据的需求,减少通信带宽的压力。然后,设计自适应屏障函数的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采用可变增益来补偿干扰和故障,实现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仿真结果表明,在外部干扰和执行器故障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大大提高多四旋翼无人机编队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8.
9.
10.
赵睿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5,(1):220-227
共轴旋翼无人机由于其独特的飞行动力学特性和垂直起降能力,合理的路径规划和精准的路径跟踪策略对于保证其执行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研究采用了改进的快速探索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RRT)算法进行无人机的路径规划,该算法通过有效的采样策略和迭代优化过程来减少搜索空间和提高路径质量。对于路径跟踪,研究使用了基于干扰观测器和反步法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二维环境中最佳路径成本平均值由9.6和8.5降低至7.0。路径跟踪方面,姿态和位置回路的跟踪误差最终均收敛于0。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方法在共轴旋翼无人机路径规划和跟踪上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稳定控制无人机的位置和姿态角,提出了一种结合滑模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的非线性控制器.本次研究中,建立了四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学模型,提出的一种可变参数的滑模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方法,控制器设计分为2个阶段:设计姿态子系统时变滑模控制器,首先保证3个姿态角的快速收敛性能能满足第二阶段的设计要求;在完成第一阶段控制器的设计的基... 相似文献
14.
黄龙亮;徐雪琴;黄晓飞;曹祥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6):133-134
本文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执行器发生故障的问题,进行了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建立四旋翼无人机带故障时的非线性模型,在应用积分滑模理论设计位置回路、姿态回路控制律时,通过用饱和函数代替滑动模态中的符号函数完成容错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单个桨叶发生故障造成执行效率损失情况完成位置跟踪数字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即使在执行效率损失25%时也能通过牺牲位置跟随的精度,保证无人机的安全、稳定飞行;通过正常的飞行试验表明该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为了实现在复合干扰下六旋翼无人机编队的稳定飞行,提出了一种快速终端滑模鲁棒控制方法。首先,描述了领导-跟随编队拓扑结构并建立了六旋翼无人机的6自由度运动模型,然后,设计了编队外环控制律将编队指令转换为姿态指令,并通过设计编队内环控制律解算得到旋翼转速指令,最后,引入自适应律来估计复合干扰,实现了六旋翼无人机编队的稳定飞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滑模控制方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六旋翼无人机的编队稳定飞行,最大轨迹误差仅为0.2 m,复合干扰最大估计误差仅为0.1 m/s2,表现出了更优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模块化思想分别对四旋翼无人机[1]硬件系统的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执行机构模块以及遥控器模块[2-3]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设计。根据硬件系统所需的要求设计了飞行控制系统软件方案总体流程图,最后根据图形化语言LabVIEW设计了一套基于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显示界面用来实时采集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器姿态角的数据[4],通过转台实验分析证明,文中所设计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满足最初预期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