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滕敏  谢丹凤 《上海节能》2023,(8):1106-1110
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总量的40%。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分别达到22.33亿tce和49.97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比例分别达45.8%和50.6%。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202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双碳”战略,建筑领域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双碳”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结构以及能源的供给效率三个方面论述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使用节能技术、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监督系统的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阐明工业锅炉行业降碳行动的必要性,提出工业锅炉碳排放计量指标,导出工业锅炉碳排放计算公式与计算程序,并展示了计算示例的结果汇总,通过工业锅炉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工业锅炉行业降碳的举措及其有效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如何科学理解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期间既有及新建可再生能源系统生产的电力和热力,都视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理解应该更为合理,即不是强调新增的装置,而是强调新增的利用量。而对于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包括电力和热力,在满足可计量、可统计、可核算要求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中都应予以扣除。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而且在管理上也分开考核,将有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在能耗“双控”管理机制中应加入降碳因素。“十四五”时期,在能耗“双控”管理中,建议要坚持效率(强度)优先,兼顾总量;聚焦降碳导向;统筹考核,留有弹性;同时要完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计量统计标准等基础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聚碳排放、碳达峰等监测难题。本文提供了监测框架与核心指标、创新达峰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汇聚能源消费、排放因子、经济社会数据形成专业的“碳”数据库,通过建立准确的碳核算数据模型,开展碳排放达峰监测应用,从时间、地区、行业领域入手,分析能耗和碳排放发展情况,识别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推演排放趋势,支撑碳达峰路径制定。  相似文献   

5.
任攀攀  张玲玲  吴松  魏代晓 《节能》2022,(12):62-65
为了揭示国内外建筑碳排放的研究概况,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有关建筑碳排放的文献为依托,结合CiteSpace、VOSviewer的可视化功能,总结国内外建筑碳排放研究的进展与总体概况。研究发现,国外建筑碳排放的研究内容多元化,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筑相关参数对碳排放影响以及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等方面;国内研究内容多从建筑能耗角度提出优化策略,需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库,从评价方法和研究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以来,全国公共机构着力优化节能目标管理方式,逐步推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挥定额目标管理方式优势,探索建立公共机构碳排放定额管理体系,对巩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成效,促进全社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用建筑运行阶段能耗和碳排放超过全国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建筑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还面临着能耗和碳排放底数不清、全链条节能降碳管理机制不健全、技术研发推广有待加强、节能低碳意识尚未普遍形成等问题,亟待抓紧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工业园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建立碳排放评估模型,对园区的碳排放进行评估测算,探究打造零碳工业园区的路径;对园区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及非传统水利用、绿色出行、绿地空间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减碳设计,以减少碳排放。结果显示:园区碳排放源主要为建筑能耗,占总碳排放的97.3%;与基准情景相比,零碳情景下建筑电力碳排放量可以减少50%;可再生能源减碳量最大,占总体减碳量的96.6%。未来的低碳园区发展可在建筑电力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现"双碳目标",是北京市各领域、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北京市城镇建筑领域碳排放在全市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工作直接影响城市总体"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细分行业等三个角度,分析北京市城镇建筑碳排放情况,预测不同情景下建筑领域碳排放发展趋势,围绕建筑领域碳达峰目标,提出持续提高零碳能源供应,推动建筑用能效率提升,促进全民碳减排意识提升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业是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对减碳降碳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工业企业碳排放特征和类型,梳理了减碳降碳的基本逻辑,同时构建出了可指导工业企业减碳降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工业节能减排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根据2011—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工业碳排放数据,采用LMDI加法分解建立临沂工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临沂工业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临沂工业碳排放总效应为正,总体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正,工业产值增加和高碳排放企业数量增多是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和碳排放因子效应为负,说明临沂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与能源碳排放率的降低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用能权交易制度是我国在资源环境交易市场的重要制度尝试,完善用能权交易制度对提升能效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用能权交易机制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关键内涵,总结目前试点地区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背景进一步研究用能权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建筑碳排放影响主要因素,建立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预测模型(CBECM),利用CBECM模型对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进行计算、分析、评估。在BAU情景下,通过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预测模型(CBECM)模型分析,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年达峰,平台期在2038~2040年,碳排放峰值约为33~34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建筑研究院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工程评估与调试中心副主任魏峥在6月13日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节能环保杂志社、北京能源学会组织召开的主题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助力北京碳中和——高效保温系统节能门窗技术专场”(简称“超低能耗建筑专场会”)会上说。魏峥由上述得出如下结论:“建筑领域现有政策无法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必须加大政策力度和工作强度。”如何实现建筑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魏峥认为有七条关键路径(详见文末)。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是其中之一。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多地把大力推广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重要内容。为助推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本刊将从建筑方式、建材(门窗)、新能源利用、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及能源...  相似文献   

14.
徐伟 《太阳能》2021,(4):5-5
2020年,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近1/3,且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建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进一步攀升,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将成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台不同容量燃煤电站锅炉电除尘器电耗和设计运行参数的统计分析,从耗电率、比电耗、单位集尘面积电耗、脱除每千克颗粒物电耗等指标评估不同容量干式静电除尘器和低低温电除尘器运行能效。结果表明:电除尘器能效评估指标均随机组容量的升高而降低,提效幅度明显的低低温电除尘器存在较大节能空间。进一步结合燃煤机组碳排放核算因子,评估分析了电除尘器电耗间接引起的CO_2排放增加量,并在典型情景下分析了不同容量电除尘器的节能降碳潜力。结果表明:低低温电除尘器节能降碳空间较大。建议开展电除尘器节能降碳智能运行优化技术研究,提出减污降碳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碳达峰”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建筑物主要耗能系统的空调热源系统应具有适应能源系统转型的条件,即热源系统电气化。本文以合肥某商业项目为例,对空气源热泵及燃气热水锅炉联合运行热源系统的经济性及碳排放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当空气源热泵承担67%设计负荷时,既可以取得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降低热源系统的年运行能耗及碳排放量。结合工程设计,为今后夏热冬冷地区的商业项目热源系统的减碳设计方法及电气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提出,提高能效水平、减少碳排放是热电锅炉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首先从锅炉能效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研究表明,现有评价方法与指标主要是针对锅炉热效率及技术经济指标的监测与评价,缺乏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难以系统化评价锅炉运行水平。其次,梳理了我国目前常用的碳核算方法,分析了影响热电锅炉碳排放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应耦合能效与碳排放,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构建热电锅炉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对热电增效、节能、降碳系统优化、综合性能提升改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是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和可靠技术路径之一。通过分析耦合供暖系统在节能、节碳、舒适等方面的表现,探讨实现高效供热耦合供暖系统的选型策略、耦合方式、控制逻辑。结果显示空气源热泵能耗方面有优势,但投资强度大,其运行费用、碳排放量在不同条件下相比燃气锅炉各有优劣,故耦合系统的选型应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后,选择经济合理的配置方案;耦合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与两个热源的流量要求,推荐采用二级泵形式耦合供暖;耦合系统的运行逻辑应选择费用、能耗、碳排放量表现更好的热源优先运行,并保证供暖的舒适度及稳定性。在实际项目应用中,上述三个方面的设计要点可帮助实现耦合供暖系统的高效供热。  相似文献   

19.
《节能》2021,(1):5-8
为确定整体卫浴SMC构件的生产能耗及碳排放因子,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对苏州某整体卫浴生产厂的生产能耗进行测算,确定构件的碳排放因子,并分析生产能耗的影响因素及整体卫浴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某工厂生产单位面积防水盘、壁板和顶板的能耗量分别为:0.653千克标准煤/m~2、0.952千克标准煤/m~2、0.608千克标准煤/m~2,碳排放因子分别为:1.762 kgCO_2/m~2、2.571 kgCO_2/m~2、1.640 kgCO_2/m~2。构件的生产能耗受生产量及环境温度共同影响,且生产量对构件生产能耗的影响程度大于环境温度。采用整体卫浴可节能减排约70%。  相似文献   

20.
《节能》2019,(11):21-24
为掌握宁波市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对宁波主城区789户居民家庭进行了节能意识调查和建筑能耗统计,从居民用户基本信息、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设备信息等3大类19个小类进行分项统计,并测算了家庭能耗CO_2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宁波居民建筑节能意识较强,在节能设备购置动机和使用方面具有较好的自觉性,家庭每月电能消耗碳排放在202.817 kg左右,月用水消费碳排放集中在2.8125~5.625 kg区间,燃气消费碳排放大多为27.153~54.306 kg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