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锚杆支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启胜  贾俊明  王文兵 《煤》2005,14(1):45-46
近年来锚杆支护技术快速发展,在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澳、美、英等锚杆支护技术先进国家,我国也在研究推广锚杆支护技术。锚杆支护由于能主动地加固围岩,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有效改善了矿井的支护状况,具有施工方便、效率高,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且施工成本低、支护效果好等特点,而成为当今巷道支护改革的主要趋势。在介绍锚杆支护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锚杆支护的优越性,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来,平煤集团公司大力改革以金属支架为主的采准巷道体系,积极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锚杆支护主动有效地控制围岩,从根本上改善了巷道支护面貌,为双高矿井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各种锚杆支护中,管缝锚杆以其初锚力强、结构简单、施工简便等优点获得了...  相似文献   

3.
端锚锚杆对巷道围岩的支护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端头锚锚杆对巷道围岩的支护作用的分析,并根据井下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不同深度声波速度的实测,验证分析了锚杆对巷道围岩的强化作用,提出了锚杆支护的关键。据此可为现场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施工及支护效果分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大同矿区侏罗纪下部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维护巷道稳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给锚杆施加较高预紧扭矩,并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优化支护参数,提高了支护的主动性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施工结果证明,采用高主动支护性、高材料强度利用率锚杆支护技术能使巷道支护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目前深部巷道主要支护理论及支护技术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主要介绍了锚杆主动控制技术,分析了我国目前锚杆支护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实践表明:合理的锚杆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是复杂围岩条件下巷道支护的关键,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围岩控制效果,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6.
张慧红 《采矿技术》2004,4(3):41-43
通过采准巷道施工,对大断面巷道支护采用锚杆钢筋托梁组合支护的设计思路、施工技术措施、经济技术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在巷道围岩较软、伪顶比较破碎的巷道中,支护形式整体性能的好坏,对控制围岩变形、减少局部冒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端头锚锚杆对巷道围岩的支护作用的分析 ,并根据井下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不同深度声波速度的实测 ,验证分析了锚杆对巷道围岩的强化作用 ,提出了锚杆支护的关键。据此可为现场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施工及支护效果分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锚杆支护技术是矿井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巷道保护技术。其支护为主动支护,其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给岩壁形成了一定的支护力度,并具有降低巷道维修度、降低安装费用和难度、提升安全可靠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闫俊红 《陕西煤炭》2020,39(3):26-29
薛虎沟煤矿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控制和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是锚杆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效果差,特别是复合顶板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会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提升了锚杆、锚索的预紧力,增强了联合支护的支护强度,提高了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效应,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良庄煤矿800m埋深巷道出现的大地压、大变形、巷道围岩控制难的特征,在分析锚杆支护系统和支护工艺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锚杆支护强度,提高预应力,发挥锚杆支护系统的主动支护作用,形成“锚岩支护体”,阻止巷道围岩的弱化、松动、位移和离层,工程软岩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破碎围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锚喷支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安光 《煤炭技术》2001,20(2):40-41
根据玻碎岩体巷道锚喷支护的破坏多发生在应力调整期的特点,论述了围岩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玻碎围岩巷道锚喷支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锚喷支护设计的工程类比模糊经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琢华  黄宏伟 《煤炭学报》1998,23(6):571-574
采用模糊数学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虑锚喷支护的现有经验,提出了锚喷支护工程类比设计的经验分析法,研究表明,提出了方法现行工程类比定性设计成为定量化设计,减少了常规工程类比设计中的盲目性,为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软岩巷道刚性二次支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博  吴永强  罗业民 《金属矿山》2012,41(10):44-46
针对不受采动影响的司家营铁矿斜坡道属软岩巷道的特点,提出了一次锚喷网-二次槽钢棚架刚性支护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斜坡道支护技术的原理及工艺,并加以总结和探讨。实践证明,该技术对于提高软岩井巷施工速度、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明显,对软岩巷道巷道支护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连壮丽 《煤》2012,21(6):13-15
在掘进过程中运用动态信息设计法中日常测量反映的信息对巷道支护进行变更,使设计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达到支护费用的最低,施工工艺的简单。采用该种支护提高了破碎围岩的残余强度及抗变形能力,使锚固体实现既能让压、释放围岩变形能量,又能保持自身稳定、支撑外部围岩,使锚杆支护既有必要的锚固力,还有一定的让压性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实现动压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5.
借助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基于BP算法的误差逆传播网络,建立了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与锚杆轴力之间的映射关系。经过构建的神经网络平台的拟合可以较准确地得到支护锚杆的轴力,可用于对锚杆轴向受力状态的识别和巷道支护状况的评价,在巷道围岩稳定性和锚杆支护效果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深井软岩巷道峰后特性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围岩趋于体现软岩的特征,因此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的研究对指导现场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和理论依据相结合,对深井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岩巷道支护要充分发挥其软的特征,允许围岩进入塑性状态,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在实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控制其二次变形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面推进慢、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以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现场调研对巷道围岩支护进行分析,采用工程类比法分析提出超前支护区注浆施工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对巷道支护进行重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浆后,顶板围岩裂隙内浆液充填范围广,巷道变形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法 《煤炭学报》2014,39(8):1593-1601
工作面支护是安全高效综采的首要条件,液压支架是综采系统的核心。笔者和其合作团队持续30多年致力于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框架,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原理,建立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规律,阐述了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临界护帮力和支护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提出液压支架三维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将围岩下沉、断裂等力、力矩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通过液压支架骨架模型传递和分解到具体的液压支架结构上,借助三维设计平台动态模拟仿真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的力学特征,优化得出对围岩最优支护效果的液压支架结构参数。提出液压支架系列型谱和工作面支护系统液压支架群组的自组织协同控制方法,将支护系统群组自组织协同控制分解为围岩自适应控制和队列保持推进控制两个控制线程,同步实现群体系统协调控制。建立了工作面支护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晓非 《中州煤炭》2019,(11):127-130
为了确保矿井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了原有围岩赋存条件以及原有巷道破坏现状,根据巷道受到采动影响后围岩变形失稳情况,对原有巷道支护方案与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施工工艺主要采用刷帮挑顶假U型棚、喷浆封闭U型钢棚、浅孔充填注浆、顶部加强锚杆支护、底板钻孔卸压联合控制、帮顶深孔注浆强化围岩和帮顶部锚索加固等施工工艺,最后通过矿山压力观测,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夹河矿深部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夹河矿深部开采时煤巷出现的围岩变形量大、支护体破坏严重等非线性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工程调查、微观组构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巷道围岩破坏失稳主要是由于支护体与围岩在力学特性上的不耦合造成的。研究采用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得到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法进行锚网索耦合支护既能充分发挥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的支护能力,从而实现软岩巷道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刚度和结构上的耦合,发挥支护体与围岩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实现深部煤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