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科技》2010,(6):11-11
美国赖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微电池制造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研发出一种结实的立体微电池,这种电池比普通的锂电池充电时间更短,其他性能也更为出色。这项成果可能为遥感、显示屏、智能卡、柔性电子器件以及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用射频溅射法在P型硅衬底上生长了纳米硅薄膜,衬底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工作气体选用H2 Ar,氢气的分压控制在31%到73%,同时改变薄膜的沉积时间.用Raman、XRD、AFM、SEM 及椭偏仪对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测定.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存在一种微结构,不同于用PECVD方法生长的薄膜.椭偏仪的测试结果给出这种薄膜具有宽带隙.在室温条件下对异质结薄膜电池的I-V特性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3.
《纳米科技》2014,(5):88-88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发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电池,体积只有邮票大小,采用陶瓷材质,内部纵向排列了数以百万记的纳米孔。每一个纳米孔均内含电解质,两端作为阴阳极,也就是说,每一个纳米孔都是一个微型电池,它们组成纳米阵列进行充放电。创新电池技术将使人们的手机完全充电仅需12分钟,并且它可以重复使用数千次。这将意味着手机充电几个小时的历史将不再出现!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材料和方法来制造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生成一层硅纳米颗粒薄膜能够提升它的能量转化能力,并且减少电池自身的发热量,延长使用寿命。相关论文将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改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因其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而成为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硅基负极材料嵌/脱锂的原理,总结了目前缓解硅开裂与粉碎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现行研究中的不足。聚吡咯具有高导电性、高弹性、多孔、高稳定性等优点,为了提高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能,将其与硅结合得到的Si-PPy复合材料将是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畅庚榕  刘明霞  马飞  徐可为 《材料导报》2018,32(18):3104-3109
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非晶态富硅的碳化硅锗(Si_(1-x-y)Ge_xC_y)薄膜,经过后续高温热处理,形成各向异性硅纳米晶,其微结构和光学特性由高分辨电镜、光致发光及光吸收实验进行表征,研究了各向异性应变对硅纳米晶形态和光学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各向异性硅纳米晶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在各向异性应变能的诱导下硅纳米晶沿着〈002〉、〈113〉和〈220〉取向择优生长,形成具有多形态的硅纳米晶,显著改变了其能级结构,在2.57eV和2.64eV的位置硅纳米晶存在PL发射光谱,光吸收波段明显增加,可以同时吸收从红外到紫外(2.57eV,1.89eV,1.2eV和0.96eV)的光子,且光吸收范围随硅锗(RS/G)比例可调,故有望提高光伏电池的光量子产额。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2012,(9):51-51
使用一种化学物质的加强版在爱迪生时代就已经出现,现在底特律地区一家初创公司想要削减混合动力汽车和充电轿车电池的成本。能源动力系统公司(EPS)称他们已经在不改变铅酸电池令人满意的低成本特点的基础上,提高了这种历史悠久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该公司称,由于这项新技术的出现,混合动力汽车和充电轿车电池的成本将会比现有的成本降低一半还要多。  相似文献   

8.
《硅谷》2011,(23):167-167
<正>一科研小组宣称,他们通过技术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仅充电速度变快,电池维持时间也变长,而且电力更足。近几年,电脑、手机的技术进步不小,但不断增大的屏幕和眼花缭乱的软件让其电池寿命越来越短,不管像素多高、运行多快的手机,唯一令人不满意的就是电池。  相似文献   

9.
意法半导体近日宣布与下一代充电电池开发商Front Edge Technology(FET)签署一份商业协议,意法半导体将在新的应用市场采用FET的"纳米能源"(NanoEnergy)超薄锂电池技术。这项新技术填补了现有的储能设备与尖端电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产业》2012,(1):84-8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现在,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拥有三维纳米结构电极的电池,充放电可在几秒内完成,而且快速充放电不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最新成果有望彻底改变电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硅纳米粒子、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原料,采用静电喷雾技术,通过改变接收方式及接收浴组分,利用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制备了多种硅/碳复合电极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脱附测试、热重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采用水浴或者混合溶剂浴(V(NMP)∶V(H2O)=1∶1)的接收方式能够得到球形结构均匀的复合微球,同时采用溶剂浴接收得到的复合微球电极具有更加丰富的介孔结构,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在电流密度为0.05 C时,循环200周之后,电极仍具有567 mA·h/g的可逆比容量,并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2.
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衬底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在整个太阳光谱范围内进行有效陷光和保持低反射率。最近,对于硅衬底的陷光结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硅衬底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陷光结构制作的影响因素,展望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衬底陷光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纳米阵列结构光吸收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硅纳米线阵列、碳纳米管阵列和金属钠米阵列这几种典型的纳米阵列结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其光吸收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粉体工业》2010,(2):51-52
不论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度有多少,对于电池续航能力持久性的需求却是一致的。史丹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锃硫纳米结构所组成的阴极部份,可存储大量的电力能源,如果用于商业用途,可能将提供超出当前一般锂电池4倍以上的续航能力,并且比现在的锂电池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征微晶硅材料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不同硅烷浓度和功率的微晶硅薄膜.材料的电学特性和结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了符合太阳电池用的本征微晶硅薄膜.材料应用于电池中,制备出了效率达6.6%的微晶硅电池,没有ZnO背反射电极,而且电池的厚度仅为1.0 μm.  相似文献   

16.
《纳米科技》2014,(1):60-60
受石榴启发,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能源部下属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副教授崔毅(音译)和他的研究小组利用硅纳米线和纳米颗粒开发出一种硅纳米颗粒和碳制成的新型电极,成功破解了此前锂离子电池中的硅电极容易破裂的难题。实验测试显示,这种石榴结构的阳极具有优良的性能,用它制造的电池在完成1000次充放电后还有97%的电量,完全能够满足实用要求。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17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被认为是最高效的电网级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其引起广泛的关注.电荷传输性质是与储能装置的电化学性能有关的关键因素.通常通过调节材料形态和尺寸有效地减小离子的扩散距离,进而提高离子的扩散系数和电子的传递效率.纳米炭具有特殊的微结构和电子结构,并能呈现出众多奇异的物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米硅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作为活性材料,以纸纤维为基体,MWCNTs为导电剂制得的MWCNTs导电纸代替铜箔集流体应用于硅基锂离子电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恒流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WCNTs导电纸-纳米硅复合的锂离子电池在8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达到约1000mAh/g,在2000mA/g大电流密度下仍保持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仿生冷凝微滴自驱离(CMDSP)功能表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在潮湿具有冷凝温度的条件下,表面自主凝结液滴并能够发生自去除的新型表面,与传统的由重力驱动的宏观水滴的脱落或弹跳的超疏水表面不同,这种新型表面可以通过聚结释放多余的表面能,使小型冷凝微滴在跳跃过程中自行移动,这种跳跃现象不需要其他的力,如重力...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2012,(4):87-87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已批准实施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基于纳米材料和工艺的低成本高效率硫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开发和规模化制备”(SCALENANO),项目总预算为1022.88万欧元,项目执行期为2012年2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共有来自欧洲13个不同机构的研究小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