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能量、(火用)和(火无)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视(火用)和(火无)为能量中的两个部分的传统认识的局限性,并研究了几个实例,对稳流体系低于环境压力下(火用)计算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固态电解质构建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复合固态电解质既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力学性能差、离子电导率低等缺点又解决了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等问题。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了Al、Mo的Li_(7)La_(3)Zr_(2)O_(12)粉体,并将其与PEO(聚环氧乙烷)复合,利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考察其在全固态电池中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手段对Li_(6.65)Al_(0.05)La_(3)Zr_(1.9)Mo_(0.1)O_(12)粉体以及复合固态电解质进行了材料表征。同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了复合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性能。与纯PEO电解质相比,复合15%Li_(6.65)Al_(0.05)La_(3)Zr_(1.9)Mo_(0.1)O_(12)的电解质电化学窗口为4.79V,可以在0.2mA/cm^(2)下稳定循环500h,在0.1C倍率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为89.9%。  相似文献   

3.
提出等效(火用)降品质系数θe的概念,根据θe的大小判断燃料(火用)流在各热力设备处的热量(火用)变功能力,进而确定其(火用)单价,从(火用)变功的角度合理构造了热经济学补充方程;利用该系数对某1 000MW机组热力系统进行了(火用)流的(火用)单价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Valero方法、能质系数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该系数不仅体现了(火用)流的品质和价格,而且考虑到设备处的热量(火用)变功能力对(火用)成本的影响,使(火用)成本计算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闭式内可逆回热布雷顿热电冷联产装置模型,导出了装置无量纲(火用)输出率和效率的解析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回热器热导率对(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压比,同时优化了压比,研究了热电比、制冷和供热温度等设计参数对最优(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以及相应最佳压比的影响,发现最优(火用)输出率时的设计压比要大于最优(火用)效率时的设计压比,最优(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均随冷用户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别存在最佳的热用户温度使(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取得最大值,热用户温度对装置最优(火用)性能的影响比冷用户温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PM_(2.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概述了PM_(2.5)对大气和人体的危害,介绍了PM_(2.5)的污染现状、发达国家防控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南昌防控PM_(2.5)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疏水阀制造厂现状与技术水平,其中重点介绍了TLV公司(日)、Spirax公司(美)、Gestra公司(西德)、Aramstrong公司(美)、Yarway公司(美)、Velan公司(加拿大)与宫胁-Duplek公司(日)等的概况、产品特点、技术水平以及与我国产品的对比等情况。本文提出了我国疏水阀产品面临的问题,并从管理、技术开发、协作、检测手段、组织机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脱磷转炉脱磷机理和造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半钢温度、(C)对终点(P)的影响,炉渣碱度、(FeO)对炉渣(P2O5)的影响。结果表明:终点温度超过1 360℃,半钢(P)增加,脱磷效果变差;半钢(C)在3.0~3.4%之间时,半钢平均(P)较低,在0.020%以内;炉渣(FeO)低于30%时,渣中(P2O5)含量随炉渣(FeO)增加而增加,当炉渣(FeO)继续增加时,渣中(P2O5)变化不大;当炉渣碱度大于1.5时,炉渣碱度增加对渣中(P2O5)影响不大,主要是低温制约了化渣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为基础,结合(火用)、妩的基本定义,探讨了冷量(火用)、冷量妩的计算方法,指出了当前(火用)分析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冷量(火用)、冷量妩计算方法不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统一'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冷量(火用)计算方法更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几种电控单元(ECU)电源系统的特点,介绍了电源芯片的选择方法,通过对电源模块印刷线路板(PCB)的布局布线分析,解释了电磁干扰(EMI)相关问题,并且给出了电源系统中电感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热动力装置系统的(火用)分析,指出了(火用)在能源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对(火用)能系统进行热经济性分析决策的方法-热经济系数法,并以实例探讨了其方法在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总结了(火用)效率与热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共轨压电系统电控单元(ECU)的高压驱动模块,以升压式(BOOST)模块拓扑结构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主控制单元(MCU)设计的分立式驱动结构,在在线诊断系统(OBD)诊断基础上,通过计算初始占空比,设计了以电流为外环反馈,电压为内环反馈的校正占空比的策略。并结合整体设计要求,实现了高压模块功耗低,发热小,电磁干扰(EMI)轻的设计目的,从而提高了ECU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4Cr_(14)Ni_(14)W_2Mo耐热合金钢等材料屈服应力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σ_s(T)—T实验曲线,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唯象解释。最后还探讨了判断疲劳断裂类型的热力学判据σ_r(t)/σ_s(t)。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喷雾特性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剑  蒋德明 《柴油机》2002,(6):4-7,12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概述了用于柴油机喷雾特性研究的传统和现代测试方法;重点介绍了阴影法(shadowgraphy method)、纹影法(schlieren method)、激光全息法(laser holography method)、激光散射法(laserscattering method)和激光诱导荧光法(LIF)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吊牌标识了电(光)缆的重要信息,传统电(光)缆吊牌在使用中由于污损、老化,往往给电(光)缆的信息管理造成困难。简单介绍了非接触识别技术的原理,论述了非接触识别技术在二次回路电(光)缆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将基于非接触识别技术的线缆吊牌以及电(光)缆信息数据库进行对应、结合,形成的二次回路电(光)缆信息管理可实现电(光)缆全流程、全寿命的信息化管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掺铋纳米TiO_2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酸性条件下超声沉淀的方法低温制备了Bi掺杂TiO_2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其禁带宽度变窄,主要为锐钛矿(82.7%)和金红石(17.3%)混晶,纳米尺寸为25.8nm。以酸性桃红(SRB)和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作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nm)测定了SRB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1OC)的变化,发现SRB的TOC去除率为61.6%。跟踪测定光催化反应体系中氧化物种,表明光催化涉及羟基自由基(·OH)过程,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溶胶法合成了一系列LaMn1-xBixO3(x为0,0.1,0.2,0.3,0.4)钙钛矿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O2-TPD)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法(TG/DTA)研究了铋(Bi)金属的取代对催化剂催化去除碳烟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i取代导致催化剂样品中Bi0.775,La0.225,O1.5氧化物的形成,并随着Bi取代量的提高该氧化物的量逐渐增多.相对于LaMnO3,金属Bi取代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表面吸附氧含量(α-O2)以及低温氧化还原能力,因此催化剂使碳烟燃烧的催化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系列样品中,LaMn0.7,Bi0.3,O3样品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碳烟燃烧速率峰值温度(Tm)仅为3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计算Al_(0.8)Ga_(0.2)As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以及各种抗反射层下p-Al_(0.8)Ga_(0.2)As/p-GaAs/n-GaAs太阳电池的收集效率和短路电流时,考虑了入射光波长对Al_(0.8)Ga_(0.2)As折射率的影响,并估计了表面光反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量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依据,对某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余热锅炉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热锅炉的主要外部损失为排烟(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45.72%;主要内部损失为传热(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11.28%.确定了余热锅炉耗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降低余热锅炉(火用)损和提高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改进措施,为水泥厂进一步展开节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系统优化的GM(1,1)模型在大坝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雪琴  秦栋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4):76-77,126
针对传统灰色GM(1,1)模型的缺陷,以陈村大坝为例,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以GM(1,1)的一次累加生成建模序列所有分量的拟合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约束条件,求得新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最优初始值,改进了原GM(1,1)模型的背景值及灰度值,并与传统GM(1,1)模型做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精度较高,预测效...  相似文献   

20.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通过实例,从(火用)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冷凝式燃气热水锅炉的能量转换利用过程,计算了(火用)效率和热效率,比较了(火用)平衡和热平衡的各项损失.同时指出了冷凝式燃气热水锅炉节能的实质和再次节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