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冶金焦气化反应前后光学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敏 《燃料与化工》2003,34(5):241-244
通过对单种煤焦炭和高炉用焦气化反应前后光学组织的变化和各光学组织气化反应率的研究,得到焦炭光学组织与煤焦各项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焦炭产业特点建立该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孝义焦炭产业和设定的三个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孝义煤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基本水平。针对孝义煤焦行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志芳  严刚  张丽 《化学工业》2006,24(8):19-24
根据焦炭产业特点建立该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孝义焦炭产业和设定的三个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孝义煤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基本水平.针对孝义煤焦行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宝钢COREX-C3000所使用的两种块煤展开研究,检测分析了煤A和煤B焙烧过程中成焦的粉化率、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光学组织结构以及微观形貌. 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煤焦A的粉化率不断下降,由32%下降到11%,而煤焦B的粉化率不断上升,由12%上升到22%;煤焦A和B的冷态强度及热态性能在6 h左右发生突变,成焦在6 h左右完成;煤焦A中镶嵌结构均高于4%,远高于煤焦B,在COREX内代替焦炭的骨架作用优于煤焦B,而煤焦B中类丝碳结构均在25%以上,使得其在COREX炉内代替焦炭热源及还原剂作用明显;煤焦光学组织结构与热态性能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从而建立可靠的煤焦质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炼焦行业煤焦分析研究及各种焦炭质量预测的方法和应用情况;总结了目前各焦化企业普遍采用的优化炼焦配煤的原理、方法和工艺现状,同时分析了中煤九鑫焦化公司优化配煤的原则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及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得5种煤焦,考察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对煤焦结构性质及CO2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其中4组煤焦由神木煤和华亭煤在1 100℃和1 500℃常压沉降炉中快速热解制得,还有1组煤焦在固定床中以10℃/min加热到900℃,并停留30 min得到.慢速热解煤焦孔隙结构不发达,BET比表面积仅为1.58 m2/g,而快速热解煤焦存在大量的微孔和中孔结构,得到的比表面积要大得多,但随热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煤焦与CO2在0.1 MPa和3.1 MPa系统压力下的反应速率均随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减小,但与慢速热解煤焦的结构性质无法直接关联.热解温度对煤焦炭微观结构及矿物质催化性能的影响导致了反应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内外使用显微图像分析法对焦炭孔结构进行研究的历程,指出了显微图像分析法表征焦炭孔结构没有在指导配煤炼焦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以及显微图像分析法在表征焦炭孔结构方面的先进性,提出了用调整焦炭孔结构的方法来精确控制焦炭热性质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焦所是国内专业从事煤炭焦化、热解加工工艺技术研发、煤焦产品研制及质量检控、炼焦用煤指导、建厂可研与工程设计、煤焦试验及产品质检相关设备开发的权威机构,技术力量雄厚,成果丰硕。40多年来,完成了数百项煤焦转化披术科研项目,为遍布全国的数十家焦化企业的炼焦配煤技术方案的研究、工艺技术的政造、产品质量的提高与控制,为全国许多矿区炼焦煤资源特性评价及其合理利用途径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利技进步奖;同时,长期受托承担我国出口焦炭及相关煤基制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保证服务(具有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技术权威性)。炼焦煤资源特性评价对相关矿区的炼焦煤性质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为其合理、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炼焦配煤技术方案研究采用配备完善的40kg、200kg试验焦炉及相关装置,进行常规室式炼焦、捣同炼焦、配型煤炼焦、型焦等试验研究,为新建企业及老企业政扩建提供炼焦配煤技术服务。焦炭产品研发根据当地煤源煤质特点,研制开发优质(出口)铸造焦、冶金焦、化工焦、铁合金焦、气焦及粉煤型焦等系列焦炭产品,并进行焦炭质量的预测。建厂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为新建厂或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服务,具有国家甲级工程技术咨询资格和乙级工程设计资格。  相似文献   

9.
一种定量分析多孔材料孔隙结构的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普通个人计算机系统上 ,利用图形处理软件 Image J,并运用体视学原理 ,以多孔焦炭作为研究对象 ,开发了一套研究多孔材料孔隙结构的新方法 .在定量获得包括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等多种气孔参数的同时 ,基于体视学原理 ,还计算了其他可能与焦炭物理性质 (如强度 )建立相关性的重要参数 ,如圆度和粗糙度等 ,为研究多孔材料的物理性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只运用廉价的分析处理设备和应用软件而进行客观性强且效率高的图像分析处理 ,是本新方法的最大特点 .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发现,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对低变质程度煤焦反应性的催化作用小于焦煤等中等变质程度煤焦反应性。它们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为:K〉Na〉Ca〉Mg,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催化作用越强。随反应时间和典型金属添加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焦炭转化率越大。  相似文献   

11.
黄剑平 《煤化工》2021,49(1):68-71
为实现生产控煤任务,进行了水煤浆气化装置的掺焦运行实践。研究了石油焦掺加比例对煤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及生产运行表明,掺加石油焦后,煤浆浓度提高,黏度降低。针对生产中掺加石油焦后水煤浆气化炉、渣水系统、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调整和优化措施,实践表明,水煤浆气化装置掺加石油焦运行,在完成控煤任务的同时,保证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岩相分析在焦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相分析指标结合常规化学指标可以鉴定新煤种、分析供煤基地的煤质变化和发现异常煤,有效监控煤质情况,稳定焦炭质量。并提出针对公司目前煤岩分析设备测试方式为人工测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需更换煤岩检测设备,采用数字化自动煤岩分析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测定结果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煤岩分析法已成为辨别煤质特别是确认混煤情况的重要手段,它在某些方面弥补了工业分析在检验煤质上的一些不足。文中依据镜质组反射率具有加和性的特点,利用单种煤反射率分布图合成配合煤反射率分布图指导炼焦配煤,可以使焦炭质量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程更新  盛新  朱林军 《化肥工业》2013,(5):43-47,51
介绍了Shell粉煤气化装置原料煤混配石油焦工业试验过程,对装置混配石油焦前、后有关工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试验情况表明Shell粉煤气化原料煤混配石油焦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同时对Shell粉煤气化原料煤混配石油焦的工业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用焦煤、1/3焦煤、肥煤、瘦煤、长焰煤进行配煤,堆密度为0.7g/cm3和1.0g/cm3,采用2kg焦炉炼焦,对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分析检测,探讨了堆密度及低阶煤加入量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入低阶煤后,焦炭的冷态强度及热态性能变差,配比小于5%时,影响较小,适当提高原料煤堆密度,焦炭的冷态强度及热态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2种气煤不同粒级下参与配煤炼焦后的焦炭显微结构和焦炭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煤的性质与粒度不同时成焦发生的界面反应激烈程度不同,其结果影响焦炭热性能.气煤的粒度越小,界面接触面积越大,界面反应越激烈.气煤中活性组分含量越高,界面反应越激烈.  相似文献   

17.
齐洪涛  李双林 《煤化工》2012,40(5):61-62,67
探讨了备煤、炼焦工艺和参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从装煤堆密度、装煤粒度、结焦速率、炭化室宽度、熄焦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装煤堆密度和采用干法熄焦是改善焦炭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入炉煤水分分别为1%、6%和12%时煤料堆密度、升温速度及坩埚焦性质,得出入炉煤水分对其性质的影响。降低入炉煤水分虽然对煤料本身性质影响不大,但是其在炭化室内结焦过程的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显著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及改善焦炭质量。入炉煤水分为1%时,煤料堆密度、升温速度及坩埚焦的性质都大大好于入炉煤水分为6%和12%这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钢铁和焦化行业对捣固焦在大容积高炉上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践。分析了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焦炭质量变化对炼铁的影响、不同炉容级别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介绍了不同钢企大容积高炉用捣固焦的配煤情况及国内2200 m3、3200 m3高炉应用捣固焦的实例。在考察了钢企使用的捣固焦配煤方案的基础上,临沂恒昌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捣固焦配煤方案的模拟试验,得出5.5 m捣固焦炉在配煤比例合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生产出符合大容积高炉要求指标的焦炭。建议炼铁行业和焦化行业加强合作,完善捣固焦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焦炭强度与热性质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kg小焦记上进行了11种单种煤和8种配煤方案的炼焦试验,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单一的煤质指标与焦炭强度的关系不明显,多因素指标进行焦炭质量的预测效果较好;焦炭反应性与单一煤质指标中Vd、^—Rmax^0、Ad之间有较好的关系,且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