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史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 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对大民屯凹陷进行了压力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超压在本区比较普遍,超压在垂向上有一定延续性、持续深度大,横向上规律性不强,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与运用等效深度法得出的现今剩余压力展布对比可知,两者吻合较好,证明Basin2模拟结果比较可靠,即本区超压演化总体上符合“无一陡增一平缓上升一最高一下降一最低”这一规律,这与该区盆地沉降过程相一致。超压对油气生、运、聚影响显著,根据不同层位超压展布特征可判断大民屯凹陷EsI末期、东营组为含烃流体主要运移期,剩余压力低值区的有利圈闭应为有利成藏区,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5条横向地质剖面的压力演化史,并探讨了其超压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意义。模拟结果显示:①大民屯凹陷超压较明显,超压主要出现在沙三段及沙四段,超压演化总体上遵循“无超压-陡增-平缓上升-最高值-下降-最低值”这一规律;②大民屯凹陷超压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沙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期(距今43.0~36.9Ma)为超压积累阶段,东营沉积期及其以后(36.9Ma至现今)为超压释放阶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②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对油气成藏起着积极的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提高了高分子量组分特别是“蜡”的排出效率,同时也是泥岩刺穿构造的诱发因素,并可成为下伏油气藏的优质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油藏特征及油层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元古界潜山是继静北元古界潜山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储量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潜山油藏。该油藏储集岩性以白云岩、变余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微裂缝为主。第三系巨厚生油岩、坚硬易碎的特殊岩性在多次构造运动条件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储集空间是其成藏基础。认为该类型潜山油藏的研究、预测应综合生油每件、特殊岩性的存在以及构造背景的整体分析为基础进行。 相似文献
4.
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此文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海中凹陷温度场、压力场、势能场及应力场等流体动力场特征,剖析了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为油气成藏动力学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海中凹陷具有较高的今、古地温场,埋藏较深的洼槽带流沙港组中深湖相泥岩段存在异常超压,其形成及演化具有良好的继承性;洼槽带为高势能区,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势能差的驱动下向斜坡区等相对低势区运移、汇聚及成藏;古近纪时期,张性正断层发育,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晚中新世挤压反转作用强烈,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5.
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带地层水化学性质特征分析表明,潜山顶部地层水是以NaHCO3水型为主,局部出现CaCl2水型,反映了潜山顶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自由交替水动力条件的开放性环境,而局部出现封闭性环境;这种局部性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封堵性断层及上覆欠压实泥岩的封堵造成的。地层水矿化度具有明显的由西向东增加的变化趋势,西部最低值仅为1500mg/L,而东部矿化度最高达9378.69mg/L。高矿化度分布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则表明了区内油气的运移距离较短,但在短距离的运移过程中,原油物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潜山顶部地层水与原油的这些变化特征,指示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及其富集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大民屯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刻认识辽河盆地古地温特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大民屯凹陷钻井岩心中19块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做了测试。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径迹年龄和平均径迹长度有减少、变短的显著趋势,ES3^4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说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退火带中,退火带古地温为74~130℃,有效加热时间为4l~45Ma,2300~4000m深度地层处于退火过渡带。将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地史、热史模拟结果相结合,认为该区在ES4段末经历一次短时间迅速增温后,ES3^1亚段存在一个区域抬升降温的热事件过程,其后地层稳定下降,沉降幅度小、沉积物较薄,温度增加缓慢,古地温梯度高于今地温梯度,对生、排烃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异常压力特征和成因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结合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测井、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 ,利用等效深度法从沉积和生烃的角度将本区泥岩压实特征分为强超压型、超压型、局部超压型和正常压实型四种 ,平面上 ,靠近各洼陷沉积中心部位是过剩压力的高值分布区 ;纵向上看 ,S33 段下部、S43、S4段地层内超压相对强烈 ,最大压力系数可达 1 .5 5 ,超压带发育幅度大、规模大。凹陷中部的断裂对异常压力分布起着重要的分割作用。快速沉积和生烃作用是本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元古界潜山是继静北元古界潜山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储量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潜山油藏。该油藏储集岩性以白云岩、变余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微裂缝为主。第三系巨厚生油岩、坚硬易碎的特殊岩性在多次构造运动条件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储集空间是其成藏基础。认为该类型潜山油藏的研究、预测应综合生油条件、特殊岩性的存在以及构造背景的整体分析为基础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凹陷油品性质复杂,既有含蜡量小于20%的正常油,又富含蜡量>20%的特高蜡油。经过原油物性、甾萜等分析,认为高蜡油油源岩沉积环境为较正常油贫粘土、盐度相对较高、相对闭塞的弱还原环境,其母质应由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共同构成,且经微生物改造较强烈。正常油油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体,处于相对氧化且富粘土的沉积环境。通过精细油源对比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沙四下部的"油页岩",而正常油母质主要为沙四上部和沙三四的厚层泥岩。综合分析认为高蜡油成因主要受控于沉积母质和沉积环境的双重控制,且因整个大民屯凹陷较低的热演化程度而使高蜡油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地层划分对比一直存在争议:一是该套地层是否存在古生界的问题,二是该套地层分区归属辽西和辽东的问题。通过钻井剖面的岩性、古生物、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将该套地层划分出元古宇长城系大迫山组、康庄子组,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若干个岩性段。大民屯凹陷基岩碳酸盐岩地层位于华北地台的东北缘,该套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可与河地层小区进行对比,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岩元古宇主要为长城系,可与河地层小区的长城系对比;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大民屯凹陷北部基岩中发现了地表缺失的古生界。中新生界位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交会处,中新生界属下辽河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地热场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760个测温点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对盆地地热场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一个较冷的盆地,地热场偏低,而且烃源岩偏老,以致生油气门限深度偏大,给勘探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排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温高压半封闭实验体系,对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进行了排烃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制约生油岩排烃量的因素是有机质丰度,而制约生油岩排烃效率的因素则是有机质类型。排烃作用对原油族组成烷烃和非烃和沥青质的含量影响较大,对芳烃含量影响较小。两类生油岩的排烃模式均具有无突发性排油高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典型异常高压洼陷,压力场演化定量研究分析表明,渤南洼陷超压形成时代较晚,异常高压主体层段(沙四上段和沙三段)的超压在东营期末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认为整个济阳坳陷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地震测井及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合肥盆地沉积岩速度场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看,埋深及岩性是控制速度的主要因素,中、新生界以侏罗系特别是下侏罗统的层速度高,普遍达5000~6000m/s以上,反映其岩性致密及埋深较大;以中、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层速度较低,成为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伏的古生界—上元古界遭受了印支期强烈的冲断叠覆改造,其速度场异常复杂。综合分析认为,大桥凹陷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有利地区,以勘探白垩系低幅度背斜—半背斜圈闭及岩性圈闭天然气藏为主,因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地震速度分析处理及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解释、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就成为当前勘探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低压系统的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钻井测试证实:东营凹陷的边缘凸起带、盆倾断裂带及中央隆起带发育有低压油气藏。边缘凸起带上的低压层多分布于小于2000m的浅层;隆起带上的位于2000m以下的深层;在盆缘断裂带,深、浅层均有分布。轻烃的扩散作用、流体(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及因盐度差引起的渗流作用是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东营凹陷不仅气藏具有低压异常,而且在稠油油藏和常规油藏中也有广泛的分布。气藏及稠油油藏的低压多集中于2000m以上的浅层,常规油藏的低压则多集中于2000m以下的深层。 相似文献
17.
莱阳凹陷是白垩纪残留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凹陷的基本构造特征总结为:白垩系各群组充填差异明显,上下白垩纪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通过计算剥蚀量、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和综合地质分析,将莱阳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莱阳期拉分断陷、青山期扩展断陷、青山期末挤压褶皱、王氏期再次拉分断陷和新生代抬升剥蚀5个阶段。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油气的形成条件,晚白垩世和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则对油气藏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8.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变质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储层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次为倾斜缝.裂缝的发育经历了中生代晚期早第三纪早、中期和早第三纪晚期两次大的形成期.物性分析表明,潜山变质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很低,一般只有1%~5%,渗透率大多低于1×10-3 μm2,因此这些基质孔隙对油气储集作用非常有限,构造裂缝是变质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随着岩石中浅色矿物的增加,岩石脆性成分变多,岩石的宏观裂缝就越发育;越靠近断层和构造活动区,裂缝发育程度就越高;裂缝的有效性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变差,甚至成为无效裂缝;一般来说,潜山风化带顶面的裂缝较发育,但这些裂缝容易受到泥质的充填,极易成为无效裂缝.因此,潜山风化带的储集物性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19.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烃门限,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烃源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排烃率、排烃速率及排烃效率。由于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差别很大,在实际应用时应对不同类型源岩,含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源岩进行区分。将此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发现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具有不同的排烃特征,油页岩的排烃门限比暗色泥岩浅,排烃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