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贾秋红  李超  常英杰 《电源技术》2016,(7):1523-1525
与阳极出口开放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比较,阳极出口端封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氢气反应完全,系统不需额外辅助设备等优点。因此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结构以及阳极出口封闭式燃料电池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重点对阳极出口端封闭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实验研究及模型研究现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叙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机理,列举了系统开发工作中所面临的富氢燃料转换,氢气安全贮存与稳定供给等若干课题。文章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洪卫  王伟国 《电源技术》2007,31(7):559-561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空气供给子系统、燃料供给子系统、水热管理子系统.目前常用的燃料供给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如氢气利用率低、耗能量大、使用范围小等.将喷射器和离心风机集成应用于燃料电池阳极燃料循环系统,可以使氢气循环比大致恒定接近于1,提高燃料利用率、使氢气在燃料电池阳极分配均匀、耗能较小,使燃料电池阳极系统稳定运行,而且延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寿命.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氢气流量、氧气流量和负载等情况下的电池性能及其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用于测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系统。介绍了整个实验系统,包括阴阳极供气系统、加湿器、超温检测和氢气检测报警系统等,给出了实验系统的调试和实验方法。搭建的测试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进行适当改动来实现大量程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张志恒  刘杨 《电力学报》2009,24(6):498-501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外部持续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燃料电池可以连续发电。以小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设计目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双极板结构、膜电极、绝缘板、密封装置、散热装置、集流装置、电压调整功率模板等重要部件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样机测试,参数达到了设计要求,并进一步讨论了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燃料电池模型,描述了该混合模型包括机理部分和黑箱部分(即神经网络部分).机理部分用来体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神经网络部分用来表现所不知或者不能用机理模型来表现出来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认为可以再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各种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具有比单独的机理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阴极交换电流密度、阳极交换电流密度、阴极传递系数、阳极传递系数、氧气参考浓度、氢气参考浓度进行系统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上述参数在一定的取值区间内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时,其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没有任何影响,极化曲线完全重合.通过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控制的机理,避免单一参数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优化电池性能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介绍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对现有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阐明了针对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质子交换膜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将推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5 kW氢—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5 kW氢-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对该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应气供给系统、水/热管理系统、控制及安全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和系统设计.所设计的系统中,反应气供给系统由燃料(氢气)供给子系统及氧化剂(空气)供给子系统组成,水/热管理系统由加湿子系统及冷却子系统组成,并给出空气量、氢气量及加湿量的详细计算方法,为5 kW氢-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设计提出适应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是当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温度控制对移动电源的电池性能影响很大。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变量模糊推理和模糊逻辑控制的理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移动电源的温度模糊控制系统,以有效地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的时变性、大滞后、不确定性和强耦合的难题。经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案是合理和有效的,而且满足它的温度控制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连续地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燃料电池以化学方式实现能量转换,不受热发动机卡诺循环的限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氢燃料电池在全球大范围环保发展下已成为最清洁环保的电动汽车用电池。介绍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应用实例,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光氢混合发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绿色、高效的氢储能方式,提出了光氢混合发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氢储能主要包括电解槽、储氢罐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考虑到实际燃料电池和电解槽自身动态响应速度慢的特性,采用功率密度高、暂态性能好的超级电容器来弥补氢储能装置动态响应过程中的不平衡功率。光伏、超级电容器及氢储能各单元通过DC/DC变换器及功率协调控制策略,汇集与分配电能到直流母线,利用DC/AC并网逆变器接入交流系统。通过算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协调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PEMFC工作原理及其电源系统构成。在介绍PEMFC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从电池主要材料和氢源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PEMFC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氢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氢的生产、储运和应用三个方面概述了氢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氢的生产技术有化石燃料重整、太阳能制氢、生物制氢、热能制氢等;储氢方式和储氢材料有高压气瓶储氢、固体储氢材料(主要是金属和复合氢化物材料、纳米结构材料);氢的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两种燃料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人类在这些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人类离氢经济的实现尚有不小的距离。发展可持续的制氢技术、高密集的储氢材料和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是实现氢经济的关键。最后指出实现氢经济对中国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燃料电池的氢源技术--乙醇重整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燃料电池的氢源技术之一--乙醇重整制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对乙醇重整制氢在燃料电池氢源中所处的地位和占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乙醇重整制氢的反应机理,系统地归纳了国内外对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乙醇氢分离膜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两种乙醇重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乙醇重整燃料电池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乙醇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微电网孤网运行模式,以提高微电网孤网运行时频率稳定性为目的。构造一种循环系统是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水电解装置,储氢装置组成,实现无差调频。同时提出蓄电池考虑SOC的改进下垂控制参与一次调频。并制定蓄电池组与PEMFC循环系统具体参与调频的控制策略。通过计算与仿真表明,所构造PEMFC循环系统与采用动态下垂系数的蓄电池的调频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实现微电网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  相似文献   

17.
刘志祥  毛宗强  王诚  任南琪 《电池》2006,36(5):362-363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is promisingfor stationary power stati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very fast inrecent years[1-2]·However,hydrogen source is still a problemforfuel cell power stations·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logicalmethodis …  相似文献   

18.
燃料电池用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能以及各异的形态而成为电池部件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中。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例,介绍了燃料电池中电极基质、双极板、担体碳和贮氢碳材料的研究进展。涉及燃料电池电极基质和双极板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以及催化剂担体碳的不同粒度、聚集形态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碳贮氢材料在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应用做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用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静静  张海宁  潘牧 《电池工业》2008,13(5):357-360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有望克服散热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CO耐受性)等技术障碍,成为当今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高温PEMFCs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就是选择能够在高温下运行的质子交换膜材料。结合最近的文献报道,综述了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