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耀杰 《城市开发》1995,(12):31-32
关于城市开发三维空间的思考夏耀杰从理性的形象思维出发,一般映像于人们头脑中三维空间的概念,不外乎空中、地面与地下。现代社会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沿着三维空间理念的轨迹,势不可挡地由地面向其两翼渗透和发展。由此,我们在南京路等地已不难看到跨越一条商业街...  相似文献   

2.
城市三维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叶琳,丁新中世界建筑的进程跨入九十年代,展示出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同时也暴露出此起彼伏的危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在不协调地向四面蔓延,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堵塞拥挤,建筑杂乱无章。面对诸如此类的棘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建设集约型和谐城市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三维空间利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城市三维空间利用的实质是:一、城市空间容量"量"的提升;二、城市运作效率"质"的优化。城市设计、城市"空间权"与城市联合开发是城市三维空间利用运作实施保障机制的三项主要内容。城市三维空间利用也是对城市空间使用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整合。  相似文献   

4.
王一 《新建筑》2005,(3):53-56
从探讨城市构成要素和城市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出发,围绕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提出了城市设计要素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林瑜 《福建建筑》2013,(7):79-82
地下综合体这种建筑形式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心立体化再开发的必然趋势。笔者主要研究再当今社会其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进而研究与城市要素的整合以及一体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程宇光  陈天 《山西建筑》2007,33(32):5-6
结合交通枢纽改造实例,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以及其带来的城市设计诸要素的整合作用的研究,探讨了通过交通枢纽的改造对于城市的土地使用功能的整合、城市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设施的梳理、景观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整合”的城市设计手法,结合福州市茶亭街城市设计,分析与探讨了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从功能、交通、建筑、传统与现代、人工与自然五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军 《规划师》2000,16(5):41-43
撇开有关城市设计理论的争论,通过对实际规划控制过程中视线要素的综合分析,提出对二维空间的控制方法论及方法的适用原则,以有效控制对影响城市景观的破坏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赵中元  史琨  方艳 《规划师》2006,22(10):59-63
武昌积玉桥地区位于武汉市"两江四岸"核心景观区内.为保证该滨江地区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需要对该地区2004年陆续报批的多个规划方案进行空间整合,重点对建筑高度、布局形式、沿江整体空间形象等问题进行整体研究和论证.基于VRGIS技术开发的规划方案三维空间景观分析系统能为城市设计控制与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源 《山西建筑》2012,38(17):35-36
通过对上海人民广场和北京西单商业区的公共空间整合分析,提出实现具有复合性、多样性、和谐性特征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关键是整合公共空间中的城市地面交通空间和地上地下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反思工业化城市及其食物系统的基础上,西方社会兴起了城市农业运动和学术热潮,在人居环境领域,全面探索了将农业纳入城市空间各层面,与城市、建筑和景观融合的可能性。整合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的既有研究,可概括为建筑一场地尺度、城市—街区尺度和区域—城乡尺度三个层面,依此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袁利红 《城市建筑》2014,(14):24-2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城市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在高层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力求两者之间的和谐。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关系,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实现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地整合。  相似文献   

13.
蔡丽艳  王凯 《安徽建筑》2010,17(1):14-15
城市产业空间整合是提速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以滁州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把握城市产业空间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长三角产业转移、南京都市圈及周边城市产业融合的主题思路,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滁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主副双核、双轨架构、多园齐发"整合方案,达到空间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分配,以促进城市内部地域的合理分工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内同类城市产业空间整合和发展提供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利弊、制约因素。以沈阳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总结了其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特点,归纳了影响其开发与管理的因素,引入霍尔三维理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展开分析,并建立适用模型;邀请多位沈阳业内专家对模型变量就沈阳情况进行评分,将各因素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目标的影响进行量化,探寻特定阶段下对特定目标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为沈阳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最后,论文从霍尔三维角度提出了优化沈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为例,从城市纪念性空间场所功能的整合.场所空间的套叠.以及场所精神的把握入手,探讨了类比“城市综合体”这一实体的“纪念空间复合体“的“虚空”范畴。随着城市用地紧张的不断加剧.原有城市纪念性空间在无法扩展的前提下.逐渐向一种功能、空间、精神高度综合的形式演进,趋于浓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中的“文化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华中建筑》2010,28(7):148-150
对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线路概念进行解读,分析其核心理念,并借鉴于城市线性空间文化性的表达过程中。指出依托城市自然线性条件、强化独特线性要素、延展历史轴线以及在线性空间中植入文化主题等方式,将城市线性空间塑造为阅读城市的独特"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靖 《新建筑》2004,(2):48-52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试从其相关概念、功能构成类型、手法构成类型、设计原则及在国内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