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多点位、远距离、强干扰,一直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中的难题.寻求一种经济、传输质量高、传输距离远的解决方案十分必要.通过对双绞线及其传输系统的实测,分析了双绞线及双绞线传输系统的视频传输特性,并结合对双绞线传输方式经济性的分析,总结出了双绞线传输方式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的适用场合、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选用ARM9(S3C2410)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采用WLAN为传输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提出一个无线视频系统的总框架,介绍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其中主要介绍无线视频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包括视频采集模块、无线视频传输模块、视频显示模块。最后验证系统,在接收端可以清楚、连续地显示出发送端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监控、信息家电、智能小区、远程抄表等领域,而且所研究的嵌入式视频系统设备经过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还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一路视频双向数据光纤通信的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XC9572XL的单路视频双向数据的光纤传输系统设计.该系统基于时分复用技术采用比特串行数字视频传输方式实现在一根光纤中传输视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实验证明,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实时传输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严世胜 《电视技术》2012,36(17):163-165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场中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前端设备和视频监控中心的关键技术,并比较了各种视频传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该系统的数字网络传输方式。通过教育网实现远程监控,为电子设计竞赛视频巡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设计一种基于ARM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下视频压缩、编解码库的移植与应用,视频流媒体的传输与控制。系统由视频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端组成,视频采集端主要功能包括视频数据采集、压缩编码、传输及控制;移动监控端采用Android智能手机借助3G无线网络连接视频采集端,从而实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视频图像清晰、播放流畅、延时小且系统稳定可靠,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丁忠校 《中国有线电视》2007,(12):1157-1159
主要从视频图像的摄取、传输与再传输、处理、显示和回放等环节,讨论了摄像机、传输线、监视器和显示器等设备的选择以及视频图像的压缩、网络传输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技术和要求,保证了视频图像的高清晰、高品质,从而使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7.
车地无线网络是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实现车-地之间实时信息的交换.为了实现图像的实时传递,无线传输方式是首选方案.本文基于WLAN技术给出了车地视频监控系统的框图,并对5.8GHz无线频段应用于该系统中的网络吞吐量、漫游切换时间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5.8GHz无线通信技术适合在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领域中应用,能满足视频控制、旅客信息传递、高清视频等业务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东省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现在主要在进行通山区高速和跨省级高速建设,道路视频图像点越来越多,另随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安全性、服务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视频图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介绍了目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时视频图像传输常用的几种模式,对每种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等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例举相应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张起贵  陈瑜 《电视技术》2014,38(5):164-168,177
依托嵌入式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基于3G网络和海思Hi3515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方案,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单元的工作原理,并着重阐述了智能视频监控前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监控系统集成智能视频分析、智能控制等功能,可以在监控事件中只传输监控的有用信息,能够灵活地设定监控信息的接收方,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控制信息选择相应的传输方式。PC监控端能够根据前端的监控视频数据获取相应的电子地图和周边信息,并可实现多路监控。  相似文献   

10.
陈晓波 《电视技术》2024,(4):123-125
无线视频传输和移动显示技术的发展为视频内容的获取和分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伴随新的技术需求和挑战。对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不仅是追踪技术发展的足迹,也是预见未来趋势、探索解决方案的重要途径。为此,综合分析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高清晰度视频显示技术、三维显示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应用的发展,探讨无线视频传输和移动显示的技术创新;详细讨论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展望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市级广播电视台大型现场直播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视频系统、音频系统和其他各项设备的选用,以及现场直播传输方式即卫星传输、光缆传输和微波传输在不同场合的选择与应用,并总结出使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基于xDSL技术群与远程监控传输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主要的二种远程通讯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输方式的缺点和采用视频电缆传输方式的不足。重点介绍了基于普通双绞线的xDSL技术群的特点,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笔者初步研发成功的系统级模型。实践表明:在现行条件下,基于普通铜质双绞线的xDSL技术群是远程监控更为现实、可行的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H.261标准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杰 《电视技术》2007,31(5):64-65,74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H.261标准视频压缩算法的蓝牙无线传输系统.系统以作者自主研发的基于H.261标准的视频编解码板为平台,通过蓝牙进行短距离的无线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能通过软件对视频数据码流的控制,很好地实现视频数据压缩算法和传输方式的升级.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视频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徐驰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0):154-156,159
设计一套低帧速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将个人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投影仪上。系统中视频发送端采用普通个人计算机,视频接收端是基于ARM11的嵌入式系统。所传输图像使用JPEG标准进行压缩,传输数据链路为Wi-Fi。该系统主要用于教学、会议等场合。本系统可以减少演示场合的线缆,并省去频繁插拔的麻烦。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曾令卉 《电视技术》2012,36(5):131-133
主要介绍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具体包括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子系统、传输网络子系统、前端监控点子系统、监控中心子系统、无线传输子系统、可视化指挥子系统、安全平台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以及供电子系统等。设计力求通过此系统,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教学环境中视频传输的特点,比较研究了纯软件、纯硬件和软硬件结合等当前的主要几种开发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局域网视频教学支撑系统,并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和视频传输的控制技术.使用情况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电子技术》2017,(21):23-26
由于利用有线网络进行通信以及监控端体积过大,导致视频监控系统的隐蔽性差,视频监控的威慑力和灵活性受到影响,基于此,利用DaVinci平台的Linux嵌入式系统设计了一套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完成了基于DaVinci平台的农场视频网络传输系统设计,包括H.264编码、农场视频的采集以及基于RTP协议的网络传输等功能。嵌入式的农场智能监控系统运行成功后,采用本地计算机上的VLC播放器能对摄像机采集的视频进行实时播放,通过对系统测试分析证明此系统稳定可靠,完全满足视频网络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事卫星通信条件下传输低码率视频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在低码率视频基础上传输复合高清图解视频技术的设计方案。硬件方面主要涉及DV视频信号采集接口电路,嵌入式处理器TIS320DM368电路,以及LAN8710高速网络接口电路。软件方面主要涉及高清摄像数据流的压缩,复合高清图解,带宽自适应,传输加密。测试数据表明,系统可自动适应海事卫星信号强度的变化,并按照电力应急指挥专家的要求控制低码率视频和高清图解视频的传输,实现对应急现场事件进行一般关注的同时进行焦点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气象应急通信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传输方式。本文介绍了基于便携卫星站和无线宽带视频传输的气象应急通信系统的总体方案、信息流程和设备要求.以及与现有9210卫星通信系统.电视会商系统和宽带网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电子技术》2019,(6):121-125
HEVC视频编解码标准常用于压缩解压高清视频数据,但对于4K及以上超高清视频数据,传统的视频流编解码传输方式难以实现高效的视频压缩率和压缩速率。文中针对超高清视频流HEVC编解码,提出ARM+FPGA的异构多核视频流传输方法,用ARM搭建Linux系统实现多任务处理与实时监控,用FPGA实现硬件加速,对视频流进行接收、转换、处理、编解码以及输出显示。采用Zynq UltraScale+MPSOC全可编程平台进行4K视频HEVC编解码传输测试,视频分辨率为3 840×2 160,帧率为30 f/s,像素格式为YUV420,颜色深度为8位,时长120 s。测试结果表明,编码所用时长仅为71 s,视频数据压缩率高达6.19%,较好地满足4K视频编解码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