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辽阳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绘制了2012—2015年地下水流场,分析了地下水漏斗的特征,建立了地下水回灌模型,并对不同回灌方案下地下水的回灌量以及回灌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5年研究区地下水漏斗面积分别为99.76、124.43、151.85、156.15 km~2;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域地下水水位降速为1.0 m/a,地下水漏斗面积扩大速率为14.09 km~2/a。②利用沙坑和拦河坝工程回灌5 a,地下水水位升高了9.5 m,漏斗区面积缩小了117.07 km~2,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升幅约为2 m/a,但在回灌后期,地下水水位回升速率减小,漏斗区面积缩小速率减小。③沙坑、拦河坝工程回灌和漏斗区缩减地下水开采量方案下,回灌5 a,漏斗中心地下水水位升高了12 m,平均每年地下水水位升高2.4 m,地下水漏斗区缩减速率为31.23 km~2/a。④沙坑回灌工程中回灌初期渗漏速率大于渗漏后期的,渗漏开始至渗漏0.5 a是渗漏速率最快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湛江市的地下水超采状况,提出地下水回灌的必要性,并对地下水回灌方案进行分析,建议采用含水层存储与恢复技术(ASR)进行湛江市地下水人工回灌。分析表明,通过ASR将湛江市的汛期降水、地表弃水通过人工补给储存在含水层中,并在水资源紧张的季节抽取使用,既可以增加枯水季节的水资源保证程度,也可以防止湛江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大,以及地面沉降问题的不断恶化,并且抬高地下水位达到有效阻止海水入侵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现场回灌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保定市一亩泉水源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地下储水空间、回灌水向深层含水层及外流域流失的可能性,及入渗场地下水回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适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回灌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川河富平地区地下水长期处于采补失衡状态,大范围含水层被疏干,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针对拟建的石川河富平地下水库,设置5种开采回灌方案,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方案下地下水库水位和蓄水库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回灌方案在消除降落漏斗的同时,均能较好地恢复地下水水位,且不超过地下水库的调蓄上限水位;回灌量相同、回灌方式不同时,逐日回灌方式的水位恢复效果优于灌期+非灌期回灌方式,较2018年地下水水位平均抬升13.55 m,蓄水库容增加2.99×108 m3;回灌量不同时,较大回灌量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大于回灌方式,即泾惠渠水源回灌时,水位抬升程度最大,为19.77 m,蓄水库容相应增加4.36×108 m3。模拟结果可为地下水库的调蓄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平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平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地下水开采良和降落漏斗间的关系,找了降落漏斗形成发展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降落漏斗的措施,为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临汾市尧都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的水位动态变化趋势、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地下水漏斗区的治理对策,为临汾市尧都区降落漏斗区的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及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宓永宁  胡春媛  赵琳  陆超 《人民长江》2009,40(24):34-35
辽阳首山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时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研究了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条件、水质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首山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从水环境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及氮污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辽市近年来工业、农业、牧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大,通辽市东郊工业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也在逐年扩大,随着地下水的汇集,通辽市区及近郊区地下水的污染日趋严重,除了重金属、微量元素的污染外,三态氮的污染极为突出。1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1.1通辽市地下水区域下降区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及对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往往将通辽市地下水水位区域下降区也称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本文所指的水位下降漏斗是指通辽市区域水…  相似文献   

9.
辽阳首山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时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分析,研究了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源条件、水质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首山地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驻马店市区地下水供需矛盾和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现状,在认真分析气象、河流特征和深层地下水的含水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练江河橡胶坝蓄水工程沿河建深井,回灌中深层地下水的设想,并初步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