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和碳循环变化的重要原因。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农用地非农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改变碳汇量/价值。本文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建矿以来的七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定量研究了矿区不同发展阶段碳汇量/价值变化,并基于2013年、2018年两期数据,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矿区土地利用及碳汇量/价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平朔矿区自开采以来的32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量耕地和草地被转化成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等,与开矿初期相比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39.16%和58.32%,采矿用地、建设用地、裸地面积则分别增加了3.19倍、1.29倍、5.57倍;②1987~2013年碳汇量呈下降趋势,由132.38万t下降为120.85万t,碳汇价值由67 248.83万元下降为61 390.50万元,2013年以后至2018年分别增加到124.03万t和63 009.33万元;③未来10年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耕地、建设用地及裸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采矿用地面积略有增加;预计2023年和2028年矿区碳汇量分别比2018年增加0.50万t和0.70万t,碳汇价值分别增加254.79万元和355.84万元,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3.
RSEI模型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研究,然而RSEI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同年份间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指标,以及耦合RSEI值并不一定具有可比性。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伪不变地物为基准对指标值进行年间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指标值进行多期数据的综合主成分分析,建立不同年份间统一的RSEI评价模型。大冶市2013—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结果显示:(1)2013年、2018年大冶市RSEI均值分别为0.571, 0.536,等级均为一般且呈下降趋势;(2)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分布在大冶市西北部矿区、北部旧城区和交通沿线,主要得益于矿区生态修复、旧城区绿化改造及交通用地的自然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包括大冶市城区和各乡镇的扩张部分,主要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3)矿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为4 km左右,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4.
基本宗旨,按照有利于平朔矿区经济发展的原则, 以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矿区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提出建立地方企业与平朔煤炭公司经济发展共同体,打破原规划的露天矿田境界,重新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将矿区的开发模式由单一的露天开采模式改变为露天、井工联合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矿区的开采利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平朔矿区为对象,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研究了该区域198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到2005年时为311 090.05万元。复垦地的增加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因受损地增加而产生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平朔露天矿区复垦对维护周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利用平朔矿区1989-2018年4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集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SI)和热度(LST)4项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综合评估模型,对平朔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表明:平朔露天矿198...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对安大堡矿10多年来为满足采矿设计及配煤要求而进行的生产地质勘探工作总结,阐述了安太堡矿及安家岭矿设一个生产地质勘探机构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安太堡矿10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单斗-卡车工艺的优缺点,半连续工艺是间断工艺和连续工艺的优化组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在平朔矿区基本具备了使用半连续工艺的内部外部条件必要性,可行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同时半连续工艺也是我国露天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方法对采自平朔矿区4#煤中的样品进行分析,并对镓的分布、赋存和富集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4#煤中镓的平均含量达35.70mg/kg,推算出平朔矿区4#煤中的镓储量约为6.32万t。4#煤中整体镓含量较高,但分布不均匀,并呈现出顶底板及夹矸中含量较高的接触富集现象;在显微镜下发现煤中有很多粘土矿物与勃姆石,表明镓的富集主要与粘土矿物(如高岭石)和勃姆石有关;镓的富集受陆源区母岩性质、沉积环境和后生淋滤作用等地质因素的多方面影响,本研究区镓的富集则主要受控于陆源区母岩性质。 相似文献
12.
采煤塌陷积水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塌陷湖的形成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水资源,因此,研究塌陷积水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对于指导矿区塌陷地生态恢复治理与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任楼煤矿塌陷积水区为研究区,以建矿后至今约20年的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多光谱计算和主成分分析获取RSEI指数,并提取北、东、南、西四个方向数据,通过数据拟合与秩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生态环境自2000年以来有很大改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成效显著;(2)塌陷积水对周边生态环境总体上产生正面影响,影响具有显著的方向差异性和年度变化特征;(3)塌陷积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距离呈“凸型”抛物线变化,平均影响范围约3.7km,南北向约3.5km,东西向不超过7.8km,塌陷积水区形成后需要经土地整治工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水域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文针对平朔东露天矿开发需要,分析了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在该矿应用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随着露天矿逐步向深大发展,单斗-卡车工艺逐渐显现出成本高、容易受燃油供应影响等缺点,结合平朔东露天矿区特点,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所具有的效率高、成本低、污染排放少等优势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开发规模,研究认为东露天矿半连续工艺应采用PH4100XP系列单斗挖掘机匹配生产能力8000t/h的自移式破碎机;经济评价结果表明,东露天矿4煤顶板以上岩石剥离台阶采用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可节省运营费用2000万元/a。 相似文献
14.
“保水采煤”是应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独特的矿床地质条件而提出,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在基础研究、工程实践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总结了不同阶段保水采煤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科学问题。基础研究阶段,查明了煤层与含(隔)水层空间关系、煤层覆岩结构类型,划分了保水采煤地质条件分区,编绘了基于地下水位保护的采煤方法规划图,提出了开采区域评价方法和采煤方法等实现“保水采煤”的途径。在工程实践阶段,以生态水位保护为原则,开展了基于含水层结构保护的充填开采、窄条带开采、限高(分层)开采、短壁机械化开采法、快速推进法等“因地制宜”的保水采煤工程实践,开展了基于岩溶承压含水层结构保护的底板注浆加固保水采煤工程实践;以水资源保护、利用为原则,开展了基于地下水转移储存、采空区储水的保水采煤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潘集矿区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潘集矿区沉陷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潘集矿区沉陷特点及危害进行分析,依据相关生态修复原理和方针,提出适宜该矿区发展的生态修复模式,包括非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和充填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17.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旨在通过人工重建和改良,将受损矿区生态环境的健康风险或生态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水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运用适应性管理跟踪修复状况、评估阶段目标、调整完善修复措施,促进人工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适应性管理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及其在西北矿区的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开采的理念是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的绿色开采技术框架包括保水开采、减沉开采、煤与煤层气(瓦斯)共采、矸石减排、煤炭地下气化等.西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差,降水少且集中,旱涝灾害频繁,植被稀疏,水资源短缺,存在着沙漠化、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及草场退化、耕地面积减少等严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绿色开采在西北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沙漠区植被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揭示了陕北榆神府矿区内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 m,煤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表生生态退化,控制地下水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室内模拟实验和开采实践表明,当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33~35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18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会破坏隔水层,导致水位下降;18~35倍采高时,可采取限制采高等措施实现保水开采。剖析了煤层、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划分了保水开采条件分区,提出了区域采煤方法规划方案,指出以控制地下水水位为目标,以采动隔水层稳定性分区为基础,以采煤方法规划为手段的开采方法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