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在水质和养殖条件基本相同的养鱼池塘,分别投放底部微孔增氧盘和叶轮增氧机,测量6月到9月中旬池塘溶氧量以及监测晴天24 h溶氧量,来研究底部微孔增氧方式对池塘溶氧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发现底部微孔增氧相对于叶轮增氧在提高池塘溶氧和改良底质条件两个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持续升温、养殖密度的提高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增氧装备越来越成为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设备。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因其曝气效率相对较高,适应性较强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广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系统,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数据分析,研究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总氧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构建了总氧体积传质系数预测模型。因此,本文的研究能为微孔曝气增氧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城地区的池塘养鱼业在全省的渔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总结分析了主要生产季节和越冬时期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冰冻层厚,鱼类越冬期长,许多小型水库由于管理不当常发生死鱼现象,特别是春节前后,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的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的。为了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水库管理人员应经常掌握水中溶氧情况。每年一、二月份,有条件的单位应做到3天测一次库水溶氧量,如发现溶氧低于4毫克/升,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增氧。一、引用泉水增氧。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泉水入库应经过5~7米的流程,有利于泉水中CO_2与SO_2等  相似文献   

5.
池塘缺氧是限制鱼种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为解决缺氧问题,1984年我们试验利用增氧机增氧的技术措施,获得了较高产量。全场平均亩产鱼403斤,重点试验池亩产达到585斤。现将初步试验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本场在试验中,对各池普遍使用增氧机增氧,其中重点对三个鱼池进行了对比试验。重点增氧池面积为3.3亩,对照池分别为3.2和3.5亩,水深都为1.2米(深度以1.5—2.0米为宜)。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底排污系统对传统池塘养殖水质的改良效果,2016年4月到10月在永济市黄河滩涂选择两个面积为6 670 m~2的标准养殖池塘和一个面积为3 334 m~2的水质净化池塘进行试验。一个池塘建设底排污系统,一个池塘作为对照塘,两个池塘同时投放相同规格、数量的黄河鲤苗种,水质净化池塘铺设生物浮床种植水雍菜。结果表明,底排污池塘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塘。养殖中后期底排污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塘,溶氧始终高于对照塘。说明对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底排污改造不仅能改良水质,还能提高养殖对象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潜流湿地床体内溶解氧不足导致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低的问题,介绍了预曝气、跌水充氧、潮汐流增氧和机械曝气等几种潜流湿地强化增氧技术。通过强化充氧,可以改善潜流湿地内部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对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效率以及扩大潜流湿地工艺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适用范围,使其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体大气复氧理论和复氧系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雒文生  李莉红  贺涛 《水利学报》2003,34(11):0064-0070
作者对水体大气复氧理论和复氧系数计算公式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水体在静止和紊动水流条件下大气复氧的理论模型和复氧方程,并对计算复氧系数的公式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概括了水体大气复氧方程的基本形式。各复氧系数计算公式大多是基于各自的水力条件,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而不能应用于所有的河流,因此可靠性较差,但相对而言,其中以ThackstonKrenkel公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LY16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转盘式微孔过滤器、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和旋涡式增氧机等设备,结合工程需要,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原理、设备构成和数据处理进行解析,以期实现鱼苗培育、人工繁殖及孵化达到回用水水质条件,符合养殖鱼类生长繁殖需求。结果表明:悬浮物平均去除率达到68.09%,氨氮和硝氮平均去除率达到75.02%和77.04%,pH值偏弱碱性,总大肠菌群平均去除率达到92.64%,溶氧量平均增加率为35.5%,水温不高于22℃。处理后循环水各指标均符合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10.
赵镧良 《中华建设》2013,(6):176-177
A2/O微曝氧化沟工艺是在对氧化沟对应的曝气方式予以改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将微孔曝气作为一个新技术引入进来,改进布置曝气头的具体方式,增大转移的总氧量,将氧利用率予以了有效的提升,降低了耗用的能源。具体到推流氧化沟的方式上,因为使用的潜水推进器,在叶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对垃圾渗滤液间歇曝气(曝气时D0为5.5~7 mg/L;停止时DO为1.1~5.5 mg/L),在仅有有机碳、无机氮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条件下,渗滤液中存在的好氧反硝化土著微生物茵落会成为优势菌种,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好氧反硝化反应,使得硝化和反硝化可以真正同步进行;外加碳源不仅是厌氧反硝化所必须的,同样也是好氧反硝化的必要条件;好氧反硝化的最佳曝气方式为间歇曝气.  相似文献   

12.
乔丹 《陕西水利》2016,(5):112-114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是表征水体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和控制性因素,其主要来源是大气复氧,因此水体大气复氧机理和影响因素是水体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主要集中于水体大气复氧系数计算方面。本文通过对水体大气复氧系数计算公式的研究进行总结,概括了水体大气复氧系数计算方程的基本形式,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条件和存在问题。以期为今后其他学者研究水体大气复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氯氧发生器电解槽结构、隔膜、电解工艺条件以及氯氧吸收工艺参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消毒设备———CMA系列氯氧发生器。该设备电流效率达83~91%、盐利用率达90~96%、氯含量达84~88%、二氧化氯及其它消毒性气体含量可达12~16%。  相似文献   

14.
比较污水处理好氧工艺生物转盘法和滴滤池法的优缺点,并结合两种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点,设计新的工艺——势能增氧生态净化工艺,对南京市腊梅食品厂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势能增氧生态净化工艺设计简单,不需鼓风曝气,污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后出水即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且全部自控管理,具有废水处理效果佳、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试验模拟了黄河径流条件(温度和溶氧)对黄河表征性鱼类——鲤鱼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受精卵发育与温度和溶氧关系密切。在设置的温度梯度内(16℃,20℃,24℃,28℃),鲤鱼受精卵出膜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孵化的合适水温范围为20℃~24℃,孵化率较高(64.43%~76.97%)。水体中溶氧较为充足时,约6.28mg/l~6.75mg/l,鲤鱼胚胎正常发育。不同溶氧浓度对受精卵发育影响差异不明显,但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时(约小于5.01mg/l),则严重影响鲤鱼受精卵正常孵化。  相似文献   

16.
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变化对污水处理厂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新、旧刚玉盘式微孔曝气器为例,进行曝气充氧性能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更换曝气器对污水处理厂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使用的曝气器充氧性能下降较大,氧总转移系数、氧的利用效率和动力效率分别下降了57%、58%和59%。旧微孔曝气器氧的利用效率为8.9%~14.1%,略高于中大气泡曝气器的性能参数,但由于微孔曝气器具有较大的阻力损失,使旧微孔曝气器的动力效率为1.5~2.1kgO2/(kW.h),低于中大气泡曝气器的性能参数。更换小红门全厂1/4的微孔曝气器后,鼓风机单耗降低21%,全厂能耗降低12%。因此,当微孔曝气器的充氧性能下降较大时,更换新的曝气器具有较高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路玉海 《陕西水利》1990,(2):40-42,32
在静水、活水、流水等小水体养鱼中,鱼产量取决于该水体的载鱼量(单位水体能够容纳鱼群生长的最大量)的大小,而载鱼量又受到溶氧量及水质污染程度的限制。通常在富氧环境下,鱼类食欲旺盛,摄食量大,合成和分解代谢协调,生长迅速,并且还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水体中对鱼类有害物质的产生及浓度。因此溶氧量就成了制约单位水体鱼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鱼类生活在水中,与陆生动物不同,仅能利用局限于水体空间,并在多方面耗氧的情况下,只有有限的溶氧供其呼吸作用,因而鱼类离开水或水中  相似文献   

18.
泄水建筑物的复氧能力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概括前人对水工泄水建筑物大气复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天然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室内的系统试验,指出除非饱和复氧外还存在超饱和复氧状态,两者的复氧规律是不同的。在设计水工泄水建筑物时,需选用恰当的型式和运用方式,利用不同的复氧规律满足不同水体对复氧的不同要求,在增加水体环境容量的同时又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步入了快速变革的时期.传统上,水产养殖业过度的追求高产,这一目的迫使养殖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池塘原本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是池塘底部.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对环境的重视,修复并还原已经受到了破坏的池塘生态成了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关注的话题.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步入了快速变革的时期。传统上,水产养殖业过度的追求高产,这一日的迫使养殖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池塘原本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是池塘底部。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对环境的重视,修复并还原已经受到了破坏的池塘生态成了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关注的话题。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