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水库堤坝管涌险情产生的原因,介绍管涌险情的判别及管涌险情的抢护方法,减少决堤坝灾害,确保堤坝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该文就枞阳江堤1998年汛期发生的几种管涌险情的处理情况进行了归纳,介绍了两类管涌险情除险措施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使用土工布处理管涌险情的看法。对今后沿江圩管涌险情的处理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流域管涌险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虽然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但也发生了大量险情,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管涌险情最为严重,占较大堤防险情总数的50%以上。文中对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管涌险情进行了统计,对管涌险情的位置分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对管涌抢险的合理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8年广济江堤夹厢圩段管涌群抢险与除险加固成功事例的回顾,分析了管涌群险情出现的原因、抢险及汛后除险加固措施与实施效果,为管涌群和类似险情的抢险与除险加固乃至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堤防是最主要的防洪工程,基础渗流是堤防工程最为常见的现象。高洪水位时,砂基堤防渗漏严重,常发生渗透破坏,引发管涌险情,防汛风险极大。据洞庭湖多年汛期险情分析,堤防基础险情(管涌险情)占险情总数量50%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堤防曾多次发生特大管涌险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堤防特大管涌应急抢护技术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以2017年7月烂泥湖垸羊角堤段特大管涌险情发展变化、应急处置为例,结合洞庭湖区曾发生的特大管涌应急抢护实际,提出共性的观点,开展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阿什河堤防基础管涌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发生管涌险情的判别和抢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桂江下福水利枢纽工程二期上游围堰在水库蓄水时发生了管涌渗漏,出现险情,通过对围堰管涌位置的分析,发现管涌渗漏是一期工程中的弃碴造成.通过对管涌位置的局部开挖、清理、加厚及固结灌浆等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管涌险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涌险情演化机理、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汛期与非汛期应急抢险技术等方面。管涌险情发生受临界水力条件与地层岩性结构等因素控制,但尚未系统考虑力学、河流动力学以及管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与非连续扩展,且研究模型存在尺度效应。汛期管涌抢险仍以传统方法、人海战术为主,抢险效率明显不高;非汛期管涌险情控制主要以减压井和防渗墙等措施为主。可拆换式减压井成功解决了传统减压井淤堵问题,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垂直防渗墙的防渗控制效果显著,但工程造价高,且缺乏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对运行效果难以掌握。从水土耦合角度开展管涌险情致溃机理研究,研发便携式、装备式抢险材料与设备是当前堤防管涌险情急需研究解决的科学难题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圩堤是鄱阳湖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防汛抢险的主战场.本文在分析鄱阳湖圩堤现状、堤身和堤基结构特点和抵御洪水工况特点的基础上,对湖区圩堤常见险情进行了分析,并以管涌为典型险情,从险情特征、合理抢险范围分析、险情严重程度判别和管涌抢险方法的选定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编制圩堤应急抢险读本的思路.针对基层...  相似文献   

10.
管涌是堤防主要险情之一,在总结前人管涌砂槽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尺度效应问题在传统砂槽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改进:将模型尺寸扩大到10.0m×3.0m×2.5m;对模型结构和防水止水进行了特殊设计;在管涌口周围不设置约束。随后开展了一组大尺度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管涌发生过程中管涌口的扩大会起到消减水头的作用;管涌险情在其临界水力梯度时,险情可在长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随着管涌口的扩大管涌有休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传国 《江苏水利》2014,(4):26+28-26,28
以某船闸工程深基坑施工为例,分析了深基坑施工中出现管涌险情的原因,介绍了现场控制险情的对策,研究采用套筒反滤---引排---封堵---压浆的处理方案,达到既满足施工及工期要求,又节约处理成本的效果,为今后基坑管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98·8”洪水江堤险情两个科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几年的专项课题“堤防渗流与防冲”的研究,结合’98洪水期间,安庆市水电设计院王华棠院长和九江市水利局的同志共同查看并向我们介绍的长江大堤险情情况,现就管涌与崩岸两个防洪抢险问题讨论如下。 管涌险情问题 1998年长江洪水险情以渗流险情最为普遍,沿长江6000余处险情中就有4000余处属渗流险情。其中管涌被视为险中之险。如果冒砂管涌洞口出现在堤内脚附近,外侧江水面有漩涡迹象,自然以迅速在外侧堵漏为上策。但如果管涌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水雨情因素对于长江流域堤防工程管涌的影响,有效掌控堤防工程管涌险情的发展动态,实现对堤防工程险情的精准预防,保障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文章以长江流域存在管涌隐患的堤防工程为对象,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危险因素综合分析的方式为依据,建立针对长江流域堤防工程管涌险情的实时水雨情影响结果的动态评估系统,应用灵敏度分析、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因素进行实施科学分析及主观赋权,后对评估结果进行融合最终获取具有真实效用的动态安全评估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管涌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堤防工程进行建模分析,可有效获取基于水雨情条件下的施工因素、地质环境及水文因素对于堤防工程的动态影响,评估结果与实际具有一致性,所采用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长江大堤郑蒲段1998年汛期发生管涌重大险情的原因,简要介绍了抢险措施及抢险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12年荆江大堤尹家湾、木沉渊管涌险情发生经过及抢险方案,以及汛后对险情进行整险加固的方案。着重阐述了管涌抢险采用围井导滤方法以及围井导滤抢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汛后整险加固方案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6.
喷泉管涌(或称"喷沙管涌"),是在一定水压下使挟沙水流经过地表土层的通道喷射形成的管涌,如抢险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灾害。通过两次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工材料对喷沙管涌的防治效果,并利用泥沙运动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喷泉管涌"险情防护的简捷方法,该方法造价低,方法简单,有利于汛期的险情防护。  相似文献   

17.
养水盆是管涌险情抢护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技术方案的论证与抢险实践入手,介绍了YSP-3型养水盆一体化的设计,此设计使用简单方便,控制险情迅速,节省人力物力,使用效果显著。此器具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管涌险情抢护的速度,也使抢险成功更有把握。  相似文献   

18.
堤防工程汛期经常出现渗透侵蚀破坏如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但工程中的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与土力学中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从土力学中渗透破坏形式的概念出发,结合近年渗透破坏模式研究,梳理堤防工程中管涌和接触冲刷险情的概念,将常见的堤防管涌险情明确为逆向侵蚀管涌,将堤防接触冲刷分为堤防不同土体间的接触冲刷和穿堤建筑物与堤防土体间的接触冲刷,后者又可细分为穿堤建筑物与周边土体接触不良形成的集中渗漏侵蚀、涵管破损导致的集中渗漏侵蚀。  相似文献   

19.
管涌破坏是发生堤坝险情乃至溃决的主要原因。传统渗流力学涉及管涌机理、发展过程及控制措施,对管涌过程定量判别及非线性特征研究尚显不足。开展不同级配砂砾石管涌试验,指出细颗粒含量及均匀程度是影响砂砾石管涌破坏的主要因素;分析管涌破坏过程中水流状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雷诺数Re的管涌过程判别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砂砾石管涌过程可定量分为孕育阶段(Re<0.85)、形成阶段(0.85≤Re≤5.00)、发展阶段(5.0050.00)。孕育和形成阶段,可动细颗粒启动并缓慢调整,水力坡降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黏阻力占主控作用,渗流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发展和破坏阶段,渗流通道形成并逐步扩展,可动细颗粒快速流失,渗流速度变化较大,惯性力占主控作用,水力坡降与渗流速度呈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关系,层流逐渐向紊流过渡,可用二次方程描述。研究结果可为管涌险情预报和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江汉平原沙基堤防发生管涌险情的概况,总结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防治管涌的经验和措施,对实际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