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坊铜矿刘家湾矿段53矿体为该矿深部小矿体。由于该矿体赋存情况特殊,矿岩稳固性较差,不适宜用空场法回采。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利用矿体顶板围岩稳固性较好且呈特殊的穹窿状构造的有利条件,我们设计提出了两种空场法方案,即房柱法和无底柱矿房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实践证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稳固性较差的矿体仍可用空场法回采。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6,(11):71-73
冕宁稀土矿区三岔河矿段一矿体为薄-厚矿体,产状278∠62°,顶、底板围岩和矿体较稳固。原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现根据矿岩产状和稳固性特征,以及其他条件,提出2种采矿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开采,即留一侧矿柱的浅孔留矿法,和分段上向浅孔凿岩阶段空场法。通过研究发现,这2种采矿方法试用后,减小了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采场中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柏坊铜矿刘家湾矿段53#矿体为该矿深部小矿体。由于该矿体赋存情况特殊,矿体稳固性较差,按常规不适宜用空场法回采。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利用矿体顶板围岩稳固性较好且呈特殊的穹窿状构造的有利条件,设计提出了两种空场法方案,即房柱法和无底柱矿房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实践证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稳固性较差的矿体仍可用空场法回采。  相似文献   

4.
空场法在稳固性较差矿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坊铜矿刘家湾矿段53#矿体为该矿深部小矿体。由于该矿体赋存情况特殊,矿体稳固性较差,按常规不适宜用空场法回采。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利用矿体顶板围岩稳固性较好且呈特殊的弯窿状构造的有利条件,设计提出了两种空场法方案,即房柱法和无底柱矿房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实践证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稳固性较差的矿体仍可用空场法回采。  相似文献   

5.
针对金川龙首矿低品位矿石充填法转崩落法大面积充填体下的崩落覆盖层形成难题,分析了大面积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3DEC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面积充填体破坏条件及其诱导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法转崩落法大面积充填体破坏与开采扰动、自重应力及结构面间共同作用紧密相关,出矿量和暴露空间是充填体破坏的主要诱因,可通过减缓崩落过程和加强出矿控制来诱导大面积充填体破坏。  相似文献   

6.
急倾斜极薄矿体常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当矿段延伸至深部时,受高地应力环境影响,采场顶部及围岩易失稳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岩爆地质灾害。以大坪金矿700 m中段V1-2-3矿体56至70线矿段为工程背景,针对该矿深埋矿段的工程实际,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浅孔留矿法和削壁充填法开采过程中采场地压活动规律,数值模拟考虑了两种方法落矿和出矿的工艺流程,其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Barton岩爆应力判据,分析了采场围岩岩爆倾向性。结果显示,浅孔留矿法采场塑性区、垂直位移和最大主应力明显大于削壁充填法,开采过程中易引发中等岩爆,而削壁充填法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为弱岩爆倾向性,表明急倾斜极薄矿体深埋矿段可采用削壁充填法合理控制地压及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武山铜矿南矿带-80m中段西部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式水砂充填法开采,由于矿岩稳固性较差,经常冒落垮塌,无法继续生产,对此,改用下向分层水砂充填法进行开采,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彭小刚  周根明 《有色矿山》2001,30(5):9-11,27
武山铜矿南矿带-80m中段西部矿体,采用上向进路式水泥充填法开采,由于矿岩稳固性较差,经常冒落垮塌,无法继续生产,对此,改用下向分层水砂充填法进行开采,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金口岭铜矿宝山矿段深部的铁铜矿体作为该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工作成果,对于延长该矿服务年限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论述了宝山矿段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开采至标高-550 m中段时的矿坑涌水量及围岩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表明:(1)该矿水文地质单元属白家山小河流地下水系;(2)F11断层为宝山矿段的主要导水构造,位于泥盆系五通组顶部,与铜官山背斜走向一致,该断层为控制宝山矿体的主要断层,是未来采矿活动中最具威胁的导水构造;(3)依据宝山矿段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比拟法预测开采至-550 m中段时,矿坑正常涌水量约为13 307.46 m~3/d,最大涌水量为16 027.83 m~3/d;(4)宝山矿段岩石质量等级为III级,岩石质量中等。  相似文献   

10.
双鸭山铁矿北区残矿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鸭山铁矿北区为含不稳岩层的急倾斜中厚矿体,应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中,由于采场塌冒与上盘围岩过早混入等原因,在220m中段1~12线之间残留了大量矿石。在分析残矿形成原因与残留体形态的基础上,结合矿岩条件,提出进路式回收方案,并较好地解决了方案实施中的相关安全问题。该方案实施一年多来,回收效果良好,实现了残矿安全回收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白银公司小铁山多金属矿为典型的高地压软岩矿山,由于地压活动频繁、巷道和采场破坏严重等原因,前期生产中滞留了大量残矿。根据调查踏勘,将小铁山矿残矿划分为三中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期间形成的残矿,四、五中段多种充填法试验期间形成的残矿和六到八中段上向巷道式进路充填法开采期间形成的残矿。针对小铁山矿不同区域残矿回采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以“小范围、小规模、小断面、小设备、小规格”机械化开采为指导思路,制定了五种可行的残矿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2.
利国镇北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如山 《金属矿山》2006,(12):80-82
利国矿区是一个老矿区,介绍了矿段地质概况:利用镇北矿段的位置、围岩、构造、裂隙、破碎带情况;说明了控矿地质因素及矿体产出特征,镇北矿床控矿地质因素有灰岩俘虏体控矿和裂隙控矿。总结得出矿床为高中温热液充填-后期迭加矿床。镇北矿床的发现为今后找矿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和睦山铁矿-200 m中段后和睦山矿段主体的采矿方法,但存在采场结构参数(分段高度为12.5 m,进路间距为12 m,进路规格为3.2 m×2.8 m)不合理问题,2条相邻进路之间的脊部矿石在下一分段难以回收。为尽可能回收脊部残留矿石,通过对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研究,确定适合后和睦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1)采场合理的分段高度取值范围是12.15~12.57 m,目前后和睦山矿段采用的12.5 m分段高度是合理的;(2)通过最优回采进路间距经验公式计算,回采进路间距以8~10 m为宜;(3)根据最优放矿步距的计算公式和合理崩矿步距选择原则,确定了后和睦山矿段崩矿步距为1.7~2.6 m。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卡房西凹矿段矿体围岩结构复杂、稳固性较差的特点,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对矿体的产状、赋存条件、品位等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对矿体分区.在建立采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条件下,将关联矩阵法和采矿理论相结合,确定富矿体及较富矿体的最优采矿方案为上向分层充填法,贫矿体的最优采矿方案为分段空场法.实际工程运用后,西凹矿采场综合损失贫化率降低至15%以下,采场生产成本较之前约降低了10%,矿段内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350 t/d.  相似文献   

15.
崩落法端部放矿矿岩直接接触,顶部、正面、侧面等多方面覆盖岩废石的混入是造成矿石贫化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过程中废石混入过程,对矿岩颗粒间的受力进行分析,基于离散元理论构建放矿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放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矿石回采率达到85%时,总混岩率29.70%,其中正面废石占比92%,混入量最大;两侧废石混入占比7.4%,混入量次之;顶部废石混入0.86%,混入最少。矿岩放出体呈现出“上宽下窄”对称椭球体缺,放出体高度随放矿时间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增大。放矿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速度场及力场,矿岩颗粒发生运移和旋转,并伴随着力链不断的断裂与重组,在放矿口上方形成拱形放矿松动体。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同阶段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顺利过渡,过渡段处须设置竖向隔离间柱。以大冶铁矿龙洞采区-170 m同阶段崩落法转充填法梯形隔离间柱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变惯性矩固支梁,并以间柱的水平应 变量允许值为判据,初步确定梯形隔离间柱上端的初始宽度。以梯形隔离间柱上端的初始宽度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梯形隔离间柱上端宽度与不同充填体灰砂比协同作用下的充填采场顶板围岩沉降 量,并对不同灰砂比下梯形隔离间柱上端宽度与顶板围岩最大沉降量进行了数据拟合,由顶板围岩允许沉降值得到与不同充填体灰砂比协同匹配下的梯形隔离间柱上端的合理宽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充填体灰砂 比分别为1∶4、1∶6、1∶8、1∶10、1∶12协同匹配的梯形隔离间柱上端合理宽度分别为16、19、21、25、29 m。研究成果可为合理确定矿山同阶段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过渡段隔离间柱宽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国山  冷述智 《采矿技术》2007,7(3):18-18,21
吉林富家矿原采用电耙出矿的下向六边形进路胶结充填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原来的采矿方法出现了采场出矿效率降低、损失贫化增大等问题.为此,采用了铲运机出矿的高分层胶结充填法.但新方法对充填体强度要求高.经过试验,对原有充填工艺进行了改造,使充填体强度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和贫化大这一技术难题,改善放矿效果,采用多个分段的放矿模型,研究了6种边孔角对矿石残留情况、回采率和贫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分段脊部残留体随边孔角变大而变小,矿岩混杂区范围较小,而二、三分段矿石残留范围随之增大;受上分段残留矿石的影响,各分段的放矿效果不同,贫化率和回采率随边孔角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整体放矿效果随边孔角增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边孔角影响放矿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对脊部残留体矿石、上分段进路口内废石和本分段内矿石的回采量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整边孔角的大小可以改善放矿效果,同时小边孔角(5°)能够得到与大边孔角(55°)相同的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潘洛铁矿主要使用的采矿方法是浅眼落矿的全面法和留矿全面法。23^#矿体160m以上矿段上部为氧化矿和风化岩层,形成挤压爆破和松散岩石覆盖下的放矿条件。介绍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该矿体开采中的应用。实际使用获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还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激发极化法中梯扫面在内蒙古某铅锌矿勘查中获得了明显的激电异常,特别是从异常形态方面,矿与非矿的激电异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结合激电测深工作,确定了极化体的空间位置及产状。经钻探验证见到了达到工业品位的浸染状铅锌矿体。说明激发极化法仍是目前有色金属矿勘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