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为基础, 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粘结锚固性能、受弯构件的抗弯、抗剪受力性能、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中强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共做了62个粘结强度拉拔试验、12根梁抗弯抗剪承载力试验、4榀框架采用MTS伺服加载系统进行的抗震性能试验, 研究结果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还介绍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33层高层建筑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了工程应用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与外包角钢联合加固可大幅提高混凝土柱的受压承载力,为了研究该方法加固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并考虑角钢尺寸、缀板间距及轴压比的影响,进行了8个混凝土柱加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加固方法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相比外包角钢加固法,联合加固柱延性和耗能能力大幅度提升,刚度...  相似文献   

3.
以4根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以及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压碎,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对影响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初始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力性能,框架节点的初始受力对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其承载力随着初始受力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加固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通过8个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1个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和1个未加固RC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各柱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和承载力退化等,并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轴压比、钢管壁厚、后浇混凝土强度对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RC柱,加固部分与原柱之间协同工作性能良好,柱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相似,滞回曲线饱满,转角延性系数均大于3. 32,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现有的抗震性能要求,且其抗震性能优于增大截面法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在试验设计的参数变化范围内,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提高,但延性降低,刚度和承载力退化变快;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大,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都有显著提高,刚度退化变缓;随着后浇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圆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承载力提高,但延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个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中节点和1个未加固的对比框架节点进行二次受力下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受力对自密实混凝土加固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柱轴压比为0.3,梁端初始力为0、0.25、0.50倍的被加固试件预估梁端开裂荷载。通过对试件破坏过程、新老钢筋应变、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等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框架节点,新老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良好;考虑初始受力的影响,加固节点的极限荷载、极限位移、梁端位移延性系数等都会降低,且降低的程度随梁端初始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加固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型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快捷加固砌体结构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砌体结构墙体抗震性能的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震损程度和配筋对原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影响,并与传统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对加固墙体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再生块体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安全性鉴定和抗震加固提供参考,通过1片预制普通混凝土墙板内现浇自密实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和3片预制普通混凝土墙板内现浇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轴压比和边缘约束构件钢管厚度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在山西某加固工程中的试验应用,使用自密实混凝土,能解决在加固工程中加固截面尺寸小、钢筋密集等问题,并且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和施工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宇 《重庆建筑》2018,(1):24-26
该文就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融入钢纤维后能有效提升结构抗剪承载能力、屈服后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的研究成果出发,从材料配合比优化、施工模具加固、施工混凝土泵送等方面对其进一步研究,解决了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的不利影响和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材料本地化等问题,可使建筑结构获得更好的抗裂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以其流动性好、免振、粗骨料较小的特点,在我国加固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结合中南大学和平楼东翼楼实际工程,介绍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具有承载力高,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工期短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高强高韧性和自密实混凝土优良的施工性能,对原材料进行优化选择,并合理设计配合比,成功配制出高性能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主要进行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工艺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优良,钢纤维分散均匀性良好,适用于配筋密集、作业空间小以及其他复杂工程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机场道面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与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结合起来,研究了白密实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方法、施工工艺、力学性能、耐磨耗性能、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等.实践表明: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性能、而且综合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畅泽文 《工程质量》2010,28(2):57-62
研究了在现有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软纤维来提高其早期抗裂性能的问题,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了软纤维自密实道面混凝土中软纤维的掺量。试验结果证明,掺入软纤维的自密实道面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干硬度,能很好地解决道面混凝土的早期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加大截面法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加固方法。但现今对于加大截面法加固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构件层面,对于结构整体层面的分析涉及很少。本文应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纤维单元,对一单跨二层RC框架结构,分别进行预震损及震损加固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新型自密实混凝土材料加固RC框架结构的自身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并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试验的基础上,对7组无筋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和5组混杂纤维增强低配筋率的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纤维类型和纤维长径比对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以及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梁的弯曲韧性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加,混杂纤维混凝土梁的弯曲韧性优于钢纤维,两种纤维协同作用时具有很好的正混杂效应;与最小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纤维的掺入明显地改善了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掺有(40+4)kg/m3混杂纤维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梁的极限荷载与仅按1.5倍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梁相当。  相似文献   

16.
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自密实混凝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配置了一种适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自密实混凝土,对其进行了自密实能力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完全可以用来作为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基体.  相似文献   

17.
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密实混凝土(SCC)作为新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土强度、界面剂和抗剪钢筋对粘结抗剪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NC)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用粉煤灰水泥净浆作界面剂,能提高粘结面的抗剪强度。新混凝土强度会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而在界面上植入抗剪钢筋后,能大幅度提高了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抗剪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自密实新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抗剪强度的计算式,以供实际加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C60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自密实混凝土的等级要求,采用聚羧酸系外加剂对C60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采取同时掺加机制砂和天然砂的措施保证了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和泵送性能,而且也得到了满足型钢柱施工要求的力学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及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型钢混凝土梁中采用预应力,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裂缝宽度,改善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梁中施加预应力没有明显改变型钢混凝土结构优良的抗震性能,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优良;在型钢混凝土梁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等材料各自的优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利用该恢复力模型进行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