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为了研究多层相变沥青混凝土复合结构的降温效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5组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的相变温度,结合太阳辐射下沥青路面温度场模拟结果,拟定并制备了含PEG的7组相变沥青混凝土三层复合结构,采用自行制作的热辐射及测温装置,测试了热辐射9 h内相变沥青混凝土复合结构内部温度,分析了PEG使用层位、层间组合方式、分子量对复合结构储热降温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从1000增大到6000时,相变起始温度从25.1℃增高到54.4℃;相变材料掺入路面结构单层后,主要对掺入层及其以下层位具有降温效果;从性价比角度看,仅上层掺入PEG的方案优于上中两层、上中下三层使用PEG的方案;在相同掺量时,分子量高的PEG对路面结构的降温效果优于分子量低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从材料选举、混合料拌合、铺筑、碾压等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从影响因素及施工因素着手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于马歇尔试验方法的多因素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和综合平衡法比较了各个指标对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确定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最佳纤维掺加量及最佳沥青用量.同时,对比研究了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了纤维之后,其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均有所改善,但其对高温稳定性的改善程度不如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全工作经验,从人的因素、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方面对对普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出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魏峰 《商品与质量》2010,(34):49-49,46
作为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较之一般弹性层状体系在应变、应力特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技术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实践中,该技术的质量控制涉及处理水泥混凝土板、选择面层材料、防治反射裂缝、控制加铺层厚度及提升路面抗渗能力等各个方面,具体要点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提炼和注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广泛使用,其质量问题表现也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人们也开始对这种新型材料的实际使用性持怀疑态度,不相信这种材料了。其实这都是人在施工中人为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本文将认真探讨,切实的解决这些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问题,让人们更好的使用这些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借鉴长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经验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时的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前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碾压和接缝处理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裂缝、水破坏、松散等,对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材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处理的一些措施,以期减少和避免类似病害的再发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北省某三级路改造的工程实践,采用最新《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所述方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路面损坏状况调查评定、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调查评定和路面结构参数调查等.并针对不同路况,提出了相应的沥青层加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福建省各地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白改黑”工程现状,总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的病害类型、特征、原因,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工程病害主要包括:反射裂缝、推移、车辙、沉陷及其引起纵向裂缝、网裂、坑槽和磨光。反射裂缝、推移是“白改黑”结构主要的破坏模式。旧板接缝、裂缝两侧弯沉差过大、结构设计不舍理是病害的诱发因素,重载、车辆行驶状态等其他因素加快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白改黑”结构存在反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固有特性,应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结构的设计施工与材料的敏感因素,减少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接缝的弯沉差,合理设计加铺层厚度,控制粘层油喷洒质量,改善加铺层抗车辙、提高抗剪强度和抗水损害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设置沥青加铺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改建最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板缝弯沉差与接缝处剪应力的实用计算方法.根据路面破坏现象,提出了以板底弯拉应力、板缝弯沉差及接缝处沥青层剪应力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指标,给出了设置半刚性补强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方法和设置级配碎石裂缝缓解层沥青加铺层的结构形式.并给出了适用条件、设计参数的确定与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设置沥青加铺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改建最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板缝弯沉差与接缝处剪应力的实用计算方法.根据路面破坏现象,提出了以板底弯拉应力、板缝弯沉差及接缝处沥青层剪应力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指标,给出了设置半刚性补强层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设计方法和设置级配碎石裂缝缓解层沥青加铺层的结构形式.并给出了适用条件、设计参数的确定与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应力是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温度降低沥青加铺层变形受阻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处沥青加铺层会因温度应力集中而产生反射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沥青加铺层的温度应力与降温幅度、加铺层厚度、土工合成材料模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粘弹性与损伤的分析理论,对含表面裂缝沥青路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损伤区半径和裂缝长度的改变量随温度和加载时间的变化,得到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变温的损伤区和断裂区的分布情况,模拟了损伤区的演化和裂缝的扩展过程;通过复合材料理论和劈裂实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同时对含纤维和不含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新型抗损伤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实测资料,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收缩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规律的观测及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的研究表明:低温变化速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产生温度应力的大小和性质起决定性作用.沥青的性质和矿料的性质及组成是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温缩裂缝发育状况的两个控制性因素;而环境因素如气温、路面结构、交通量及路龄则决定温缩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重分析得到SBS沥青和阻燃沥青,以及相应胶浆的着火点为417~433℃,燃烧速率为3.3×10-5~9.482×10-5kg/(m2.s).进行风速为0~3 m/s通风条件下隧道沥青路面1/20比尺模型燃烧试验和沥青试件的直接燃烧试验,测得在通常火灾规模下沥青路面燃烧深度不超过4 cm.采用考虑湍流效应和辐射传热的扩散燃烧模型对不同规模火源和通风条件下的长大隧道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低于10 MW的隧道火灾基本不会引起沥青路面燃烧;对于205、0 MW规模的隧道火灾,只要分别保持高于2和4 m/s的通风,沥青路面基本不被引燃;沥青路面燃烧对隧道火灾的影响有限,其热释放率一般不超过火灾规模的2.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沥青路面防火结构层组合技术建议和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在太阳照射下积聚大量的热能, 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换, 根据塞贝克效应开展路面温差发电的研究。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方法, 建立沥青路面温差发电模型, 分析温差发电片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 得到热端温度与路表温度正相关。通过分析不同温差下发电片的温度影响范围, 构建温度影响半径模型, 以此为基础分析相邻发电片温度影响范围相交、相切、相离3种不同工况, 确定了最大热能利用的温差发电片间距。结果表明: 温差发电片的温度影响范围为以发电片中心点为圆心的圆, 距离圆心越远, 温度影响越小; 温度影响半径与冷热端温差呈正比关系; 最佳间距与路表温度、环境温度和温差发电片边长有关, 在试验路段得出最佳间距为5.2 cm, 最大功率为0.884 W。该文为沥青路面热能利用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