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川水电站坝址区覆盖层深厚,两岸边坡卸荷发育,考虑运用三维渗流有限元理论及3D-seep软件,结合两岸岩体绕渗,对竖向防渗深度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围堰及防渗体的渗透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给出推荐的围堰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2.
利用渗流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青田水利枢纽初期及一期上下游围堰堰基防渗处理深度对防渗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临时工程造价的经济性、渗流控制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等因素来研究堰基防渗处理的经济深度。研究认为,随着防渗处理深度的减小,防渗效果逐渐变差,且基坑渗流量增加幅度与高喷防渗墙底部所处地基的渗透性密切相关,所处地基的渗透性越小,渗流量增加幅度越小。经技术经济比选,认为防渗墙底高程达到-23 m能够满足围堰安全及工期要求,且造价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3.
河口村水库两岸坝肩岩体裂隙发育,绕坝渗漏较为严重。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后,蓄水期绕渗监测资料分析表明,两岸地下水位变化基本正常,部分测压管帷幕前后水位差异不明显。进一步构建三维有限元水文地质模型,并采用考虑局部缺损的帷幕灌浆等效渗透系数进行渗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坝肩裂隙岩体灌浆处理后,渗漏量降低了86.5%,防渗处理效果显著;各部位水力梯度不大,在坝肩裂隙岩体内形成渗透稳定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左岸山体仍是最主要的渗漏通道,占总渗漏量的52.69%,应控制水位抬升速率,加强渗流监测并进行必要的补强灌浆处理。  相似文献   

4.
李榕  姚颖  胡著秀  张建海  詹国强  周涛 《红水河》2010,29(5):43-46,67
采用有限元法,对斜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讨论了面板、防渗墙出现裂缝及帷幕灌浆劣化、帷幕减薄对三维渗流场分布和渗流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斜卡坝址覆盖层深厚(45~100 m),加之基岩渗透性强,防渗墙和帷幕上下游水头差大,正常运行方案渗流量可达0.642 m3/s。面板和防渗墙出现裂缝对大坝整体渗流场影响较小,而通过坝面和防渗墙的流量显著增大;帷幕劣化或变薄使坝基渗流量明显增加。加厚帷幕和减小其渗透系数是加强防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混凝土防渗墙在不同工况下的渗流稳定性,基于数值模拟系统,分析防渗墙深度对渗流场影响以及材料渗透系数敏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坝基渗流量及坝后出逸点水力坡降受防渗墙的深度影响较大,随防渗墙深度的增大,坝基渗流量和总渗流量减小。当防渗墙深度小于40m时,坝基渗流量和总渗流量随防渗墙的深度增大而显著减小。(2)当防渗墙底端为不同材料的交界面时,墙底水力坡降较大,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墙底位于不同材料的交界处;对于封闭式防渗墙,需设计较大的嵌固段深度,以保证墙体不发生严重的局部冲刷。(3)当无量纲渗透系数小于1时,随渗透系数比的增大,不同工况下防渗墙底部水力坡降减小,但减小速率越来越平缓。研究结果显示,防渗墙深度大于40m即可满足防渗和大坝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上游围堰防渗及绕坝渗漏问题,确定最优防渗方案,对炳灵水电站右岸松动体防渗帷幕的防渗方案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并对右岸松动体帷幕的防渗范围和灌浆排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多种防渗方案的计算,对右岸松动体的防渗方案做了相应优化,建议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7.
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土石围堰运用了塑性防渗墙、复合土工膜心墙、帷幕灌浆3 种防渗技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使3 种防渗结构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较好地处理了接缝渗漏施工问题,围堰运行期间渗流较小(约30m3/h),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为后续基坑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有关渗流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裂隙岩体渗流问题。以船闸区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索。分析指出,对高边坡岩体采取排水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2.围堰渗流问题。研究了多种防渗材料及断面形式,推荐了水下部分防渗墙、水上部分为土工膜的防渗方案。同时还对围堰基础的渗透稳定性、反滤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期围堰的三维渗流状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溪洛渡高拱坝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河床深基坑出现涌水的成因分析,采取了减渗帷幕封闭渗水、截排地表水、降水等施工措施,达到控制河床深基坑涌水的目的.通过其效果分析,提出减渗帷幕的厚度和减渗帷幕深入相对隔水层最小深度,应当满足渗流稳定的要求;对强透水性基岩,要确定好幕体的防渗标准,即幕体的渗透系数与岩体渗透系数的比值,其值不大于0.1 ,渗透流量就明显减少;对先期导水通道灌浆封堵并进行坝基固结灌浆,不仅是坝体地基加固的需要,同时也是施工期加强基坑底部抵抗承压水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军  李榕  赵诗茹 《红水河》2012,31(3):38-42
斜卡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10 m,坝基覆盖层深厚(45~108 m),基岩结构松散,渗透性较强。采用有限元法,对斜卡面板堆石坝及坝基进行了三维渗流及应力应变计算分析,讨论了帷幕厚度、深度与渗透系数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分析了防渗墙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变形趋势以及趾板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帷幕是防渗的薄弱环节,帷幕渗透系数增大与深度减小会使总流量显著增加;增大帷幕厚度可较大程度减小渗流量。防渗墙竣工期向上游变位,蓄水期受水推力作用向下游变形。防渗墙与连接板接合部位发生错动,但量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猴子岩水电站土石围堰建于深约80 m的深厚覆盖层上,承担着施工期间深基坑内大坝填筑的防渗任务,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地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成果及多方案论证,最终确定围堰河床部位的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岸坡部位采用混凝土趾板+固结、帷幕灌浆,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两岸山体通过灌浆平洞进行帷幕灌浆的防渗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坑注水和钻孔注水、压水试验等方法了解岩土体的透水性。分析表明上下、水库均存在库水外渗条件,且上水库渗漏问题比较突出。库水外渗主要沿通往库外的断裂构造与强风化带连通形成的渗漏通道渗漏。建议采取截渗墙结合帷幕灌浆作垂直防渗体为主的防渗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坡积土和全风化带作为水平防渗铺盖以减少防渗处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冶勒水电站坝基防渗处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学明 《水力发电》2004,30(11):46-49
冶勒水电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建造于高地震烈度区、深厚不均匀覆盖层上。坝基防渗左岸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接基岩灌浆帷幕,河床部位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嵌人覆盖层相对隔水层内一定深度,连接渐变为右岸防渗墙接深帷幕灌浆,右坝肩基础最大防渗深度约200m,采用两层合计140m深混凝土防渗墙接60m深帷幕灌浆联合防渗。该坝基防渗处理的设计与施工难度国内外罕见,目前工程进展基本顺利。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富水砂层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变形特性对深基坑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降水渗流作用下富水砂层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施工变形性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曲线分布随开挖深度加深由“斜线”形—“弓”形—倒“V”形演变,墙体最大水平位移Ux,max及其位置深度Hx,max与开挖深度he符合线性关系,最大水平位移约为(0.048%~0.082%)he,其深度位置约为(0.60~1.20)he;地表竖向位移曲线分布沿横向水平距离呈凹槽形,沉降槽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变宽、加深,沉降变形显著影响区为(1.0~1.5)he,距坑边(1/3~1/2)he处地表沉降最大;考虑地下连续墙与止水帷幕共同作用的富水砂层深基坑变形与实测结果更为吻合,且帷幕隔水和挡土作用对基坑变形影响显著;地下水位上升、砂层厚度加深均引起墙体水平位移和地表竖向位移增大,当风化砂岩层渗透系数较大时,渗透系数增加对坑外地表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墙体水平位移显著,合理的止水帷幕深度及间距参数有利于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东湖电站取水口位于已建水库岸边,设计围堰所在区域水位较深,达到31.6m以上,围堰填筑采用钻爆法洞挖石渣进行抛填施工,堰体存在块石架空结构,孔隙率较大,且部分块石体积较大,采用高喷灌浆、塑性灌浆等常规水泥灌浆很难达到围堰防渗闭气效果。因此,需研究防渗新技术,设计拟采用膏状浆液结合水泥浆液的帷幕灌浆方案,经灌后质量检查以及后期围堰运行安全监测,本工程围堰灌浆帷幕防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说明采用膏状浆液与水泥浆液相结合的灌浆方案可行,防渗型式布置合理,为其他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横泉水库坝基处理帷幕灌浆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泉水库坝基基岩岩性主要为Ar3c混合片麻岩,风化程度高,透水性强。为减小基岩渗透性,设计要求对大坝防渗墙下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文中重点对横泉水库左坝肩坝基防渗墙下基岩段帷幕灌浆的施工方法及灌浆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于土石坝渗流计算都是假定防渗体是完全不透水的,这样的计算结果难免会出现偏差。本文通过赋予悬挂式防渗墙合理渗透系数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法对无限深透水地基上的土石坝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对比两种悬挂式防渗墙方案,选取不同深度进行渗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防渗墙的位置越靠近上游防渗效果越好,此时防渗墙的有效深度为68倍的坝前水深。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情况评价,进行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帷幕防渗方案。灌浆帷幕取样和压水试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岩体的完整性有很大提高,岩体透水率显著减小。根据工程实践,灌浆的临界压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岩体埋深,主要取决于岩石强度和岩体完整性,在可控条件下岩体劈裂对灌浆效果有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浙江省某水库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了新建混凝土重力墙与原防渗面板缝隙变形规律,评价了增设混凝土重力墙和坝基采用帷幕等工程措施后大坝渗流状况,揭示了混凝土防渗面板浆砌石重力墙堆石坝渗流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与混凝土纵向围堰共同形成基坑,保证二期工程施工。上游围堰按挡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堰高82.5m。围堰断面要用两侧石碴,中间风化砂堰体,防渗为混凝土防渗心墙上接土工合成材料。防渗墙最大高度74m。重点论述围堰防渗墙结构设计及施工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