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建筑》2021,41(4)
为研究横隔板对钢-混组合连续刚构桥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文章以跨径为(57.8 m+3×100 m+57.8 m)的某高速公路钢-混组合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该桥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横隔板数量对钢-混组合连续刚构桥自振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纵桥向和横桥向的位移变形大于扭转变形;一阶振动周期的增加与横隔板设置数量呈正比;横隔板设置数量的增加对桥梁振动周期的影响幅度随振动阶数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跨度为54m的钢-混组合箱梁桥的整体受力性能,对该桥进行了静、动载试验,并根据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对其承载能力及工作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在静载作用下的控制截面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在动载作用下测试所得的自振频率和冲击系数与理论分析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跨预应力连续斜箱梁桥在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进行实桥测试和理论分析,测定其动态特性及在跑动的人群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了解了该桥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判断该桥整体结构的安全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某座简支转连续钢-混组合梁桥为依托,提出了一种简支转连续结构负弯矩区构造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实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简支转连续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构造设计的可行性,最后就负弯矩区改善开裂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简支转连续的施工方法与焊接连续施工方法相比,可减小墩顶负弯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负弯矩区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桥面板钢筋直径以及混凝土自身力学特性是影响负弯矩区开裂的关键因素,适当加大桥面板钢筋直径、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有效减小简支转连续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的开裂;顶升支座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墩顶负弯矩,对控制开裂有利。  相似文献   

5.
欧成 《四川建材》2014,(1):41-43
某桥为组合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共3联,第1联和第3联为简支板桥,第2联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了解该桥在成桥后的实际工作状况,判断该桥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性能,确保该桥正常使用安全,对连续箱梁桥段进行了动、静荷载试验。由试验数据可知,该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刚度和强度满足受力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既有钢混叠合梁简支桥的现场静动载荷试验介绍,并通过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值和规范规定进行对比,从理论上分析了该临时桥承载能力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用性能良好,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为桥梁的整体性能测试提供了准确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材料性能,以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世界各国的桥梁工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桥梁向轻质、高强、大跨方向发展以及地震灾害频发,作为生命线工程的桥梁结构,其动力性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待对其动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国内已建某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桥为原型,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该桥主梁的精细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传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优化,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结构形式,即上部结构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下部结构采用圆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桥墩。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连续刚构优化桥型及新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连续刚构优化桥型抗震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且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抗震性能更佳,近场地震作用下桥墩弯矩下降达41.9%,剪力下降达66.1%,远场地震作用下桥墩弯矩下降达37.5%,剪力下降达76.4%;相较远场地震,近场地震作用致使结构输入的地震能量大幅增加,相同桥型桥墩位移最大增幅达5.7倍,桥墩弯矩最大增幅达3.5倍;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是一种抗震性能优越的桥梁结构形式,可为西部地区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桥梁事业迅猛发展对其安全性检测提出更高的要求,动测法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评估方法。结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工程实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固有频率、周期及振型等动力特性参数。同时对该桥梁现场进行动力测试,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数据比较,所得结果相吻合。表明动测法在桥梁检测中所得数据比较可靠,能较好地反映出桥梁工作时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桥梁博士和ANSYS建立某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平面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选取该桥边跨、次边跨和中跨作为试验跨进行实桥荷载试验,进行六个测试断面七个加载工况的应力数据测试,将荷载试验纵向正应力、主拉应力实测值与平面杆系、空间实体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实桥荷载试验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空间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实体模型分析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应力较符合实际情况,实际工程采用平面杆系模型分析其应力偏保守,对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11.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连续梁桥与连续刚构桥的结合,通常是在1联连续梁桥的中部数孔采用墩梁固结,边部数孔墩梁支座连接的组合结构。结合水阳江大桥主桥40 m+2×60 m+40 m 4跨拱形刚构-连续组合梁的设计,分析总结了这种组合体系桥梁与连续梁桥以及连续刚构桥在结构受力和计算方法上的不同,重点分析了墩梁固结与支座连接两种不同结构所导致的受力和实际配筋的不同,提出了对不同结构受力部位的钢筋布置应差异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桥组合有限元分析思想,数值模拟分析了金水河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过程,并根据施工阶段仿真分析结果,对桥梁的应力、位移和施工预拱度进行了研究,为该桥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最高墩为179m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龙潭河特大桥为例,通过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时程分析与特征值屈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动力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不同地震波输入方向、阻尼比以及不同约束条件对该桥第一类动力稳定问题的影响,得出了该桥的最不利地震输入方向、弹性稳定临界荷载及失稳模态,并评价了该桥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连续钢构桥为例,建立该桥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取测试桥跨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动力特性;同时,通过现场动静载试验,获取桥梁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数据。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该桥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试验桥跨控制截面关键测点的实测应变小于理论值,该桥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2)试验桥跨实测竖向基频大于理论值,表明该桥实际刚度值大于设计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小芸  蒲黔辉 《四川建筑》2007,27(2):176-177
运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结构模型,对比福建乌龙江铁路大桥的三种方案待选方案(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和刚构-连续组合桥),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各种组合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最为合理的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洛河特大桥是一座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该桥的跨度和墩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桥梁跨径、墩高的适用范围。因此对该桥的抗震性能分析主要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波多点激励与行波效应,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中桥梁动静载试验的试验方法及评定规则,对简支空心板桥的荷载试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计算分析及现场试验,得出了桥梁的应变、变形、校验系数、固有频率、动挠度、动应变及冲击系数等指标,对桥梁的动静载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定,确定该桥满足"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0k N/m~2"设计荷载等级的要求且行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传统桥梁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新型组合结构桥梁形式,拓宽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领域。介绍近年来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槽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双重组合作用连续组合梁桥和大跨斜拉桥组合桥面系。通过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改进和发展,可充分发挥组合结构桥梁的综合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天津海河吉兆桥为三跨变截面连续钢-砼组合桁架桥,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针对吉兆桥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由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软钢耗能阻挡装置组成的混合耗能减隔震系统进行减隔震设计的新思路,达到了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降低工程费用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吉兆桥的抗震设计思想、减隔震设计方法及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陈斌  谢颖平 《山西建筑》2006,32(16):290-291
结合某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静动载试验,通过现场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掌握了该桥的实际工作状态,为科学地评价该桥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