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
在诗中使用典故,并为之赋予新的含义,使用典故自身和解读典故的时候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在诗歌解读中"言不尽意"的困难,甚至是无法准确解读出诗歌的完整含义。本文通过对典故在诗歌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典故的运用对古典诗歌造成"言不尽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36-41
崇古重史的思想依据,"古训是式"的行为规范,墨子"三表"、庄子"三言"以至"征圣""宗经"的创作准则以及"子曰""诗云"的征引传统导致典故运用的生成。于是典故在文学性表达的时空中纵横驰骋,一无阻碍。典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从来都是从客观的物、事"他"的角度表达主观之"我"的情感观点,所以典故思维既有"兴"的意味,也有"比"的意味,还是一种意象性的言说;这种典故叙述以骈文为代表,延及近体诗、文人词甚或群体性投入其中的各种文学流派如宋之西昆派和江西诗派、明之前后七子及戏剧之临川派,清之浙西词派、肌理派、宋诗派等。相关题材如咏史、游仙、艳情、咏物尤其是咏史咏物也被典故叙述收入囊中。而作为修辞的典故则由袭其成句、化用其意发轫,诱发并推动了新文体集句和隐括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典故的式微     
《Planning》2014,(5)
传统意义上的典故运用在"五四"运动后遭遇严重挑战,之后便江河日下,再不见振起。其深层原因乃在于典故赖以存身的文言文体的崩溃,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话文体的崛起与强力推行下的日渐成熟终于将典故逐出,白话文体的明白、清晰、准确、直接的内涵要求并不需要典故的密语寒暄似的委婉含蓄。再一个眼见的事实就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塑。古人因功名之动力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就是蒙学教材亦是通过典故去了解事实的真象,包括著名之《三字经》、《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于是典故作为特殊之语言构体嵌入心灵深处,运用也就自如,所谓得心应手、熟能生巧、融汇贯通也。而现行适应白话文体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因与传统经典割裂而致典故储备修养严重不足,所以就失去了典故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骨民族魂自然衣--惠州西湖南门景区设计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肇钊  吴迪  陈艳 《中国园林》2005,21(5):24-28
本着"现代骨"、"民族魂"、"自然衣"的设计理念,设计广东惠州西湖南门景区.抓住史料中记载苏东坡的典故,以具象手法塑造成景,艺术地再现史实,强调园林设计中环境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
王维诗中有自然之美,其原因在于:第一,诗人从"常境"中选择意象、语言和场景。第二,诗人在运用典故、景物布局和展现事物变化过程这几方面更自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推广,新兴称谓语"亲"已在网络上及现实生活中逐渐流行开来。"亲"的意义是对"关系近、感情好"这一词义的引申,可理解为是对"亲爱的"的简称。"亲"这一称谓语的泛化不仅是称谓困境的反应,也是其具有亲昵、娱乐性和互动性、创新性和时尚性等特点的必然结果。对于这种新兴称谓语,我们应采取宽容态度并重视其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地理典故在地理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如能合理、灵活运用,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反之,不合理地滥用地理典故,则会影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合理运用地理典故,避免教学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促进意义。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足。新时代下,将历史典故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还能够以生动的历史典故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富有生动性、想象力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此,着重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典故融合的意义,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典故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运用典故能使语言精练简洁,寓意深刻。因而典故深受中外名家的青睐。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巨匠,其作品中的许多词句都脍炙人口,广为人们引用,进而成为英语典故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本文以源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为例,对英语典故的语言特征及典故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典故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即结构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和比喻性。同时根据典故的这些显著特征,探讨适合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意译或注释法等,以期有助于准确理解典故的含义,进而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3)
"感恩"是传统美德,作者以人教版《师长情谊》单元教学为例,尝试通过听优美歌曲、内心过往,动之以情;看公益视频、名言典故,晓之以理;做情境体验、生活实践,导之以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