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9)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整体良好,但也存在认知全面性、信仰坚定性不足的问题,其直接原因在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用性感受不足,进而对其理论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从而导致深入学习和认知的兴趣不足;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工作中的"问题导向"有待加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工作中加强"问题导向",增强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和宣传的现实针对性,是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和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信仰缺失问题,对中国梦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基于信仰导向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信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不断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从而有效将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转变为信仰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信仰,为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94-96
当代大学生有无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驳杂等现象。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找寻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深层原因,使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本文针对在大学生当中出现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的严峻形势下,分析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性,不管是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受到来自民族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必须理性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仰教育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全方面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40-4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要力量,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培养新时代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当今,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一些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信仰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期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信仰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基石。作为高校来说,牢牢扭住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关键就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学校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信仰教育供给机制。基于对信仰本体的内涵界定、信仰形态的历史演变、信仰教育的当代特征的剖析,准确把握信仰教育的内涵。仔细梳理大学生信仰产生的内在逻辑历程即从文本世界-思想世界-现实世界-思想世界的螺旋式曲线过程,科学把握信仰生成的规律。与此相适应,提出高校信仰教育应着力建构"四大动态机制":"层级供给"动态机制、"合力运行"动态机制、"环境支撑"动态机制、"科学评价"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5)
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和追梦筑梦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高等院校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探讨如何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增强其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强、自立,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问题,从而促使大学生早日成长成才,成为新时代最有幸福感的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现象,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处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当代中国,随着改革怀疑,动摇,放弃,伴随着大众信仰对象日益多元化,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必要的思考,在全社会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脉相承,同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它蕴藏着巨大的教化价值,发挥其情感感召力、文化熏陶能力以及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