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过程体验的App Inventor教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设App Inventor课程,应该立足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该立足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计算思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将问题转换为某个计算装置上的信息处理过程,并寻求一种算法上的解决途径。因此,在App Inventor教学中,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和实例制作,贯彻过程体验原则,让学生体验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体验其中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方法。过程体验原则注重的是情感与认知过程的统一。学生通过激发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感知和领悟知识,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作用,并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做到情知合一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App Inventor开发环境设计一堂课,利用App Inventor拼图实现一个项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App开发的热情明显提高。App Inventor通过屏蔽书写代码的烦琐细节,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定位到App开发的关键技术上,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App开发的细节。通过实践,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APP Inventor是Google开发的一款基于网页开发环境且免费使用的手机编程软件,其采用积木式堆叠法搭建Android程序.介绍利用APP Inventor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的过程,通过APP Inventor的开发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提高了编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Google App Inventor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在线Android开发编程环境,抛弃复杂的程式代码而使用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了Android程式.编程容易,上手快,适合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的用户.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局限性,如数据库,动态组件等,通过3个接口案例,大大扩展了App Inventor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杰 《现代计算机》2023,(22):94-9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ChatGPT作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方法研究,发现传统开发方法难度高,提出了基于App Inventor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新方法。新方法介绍了App Inventor的特点、App Inventor服务器的使用,ChatBot和ImageBot两个人工智能组件的使用,基于App Inventor与ChatGPT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流程,可以降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难度,助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App Inventor是Google开发的一款基于网页开发环境的手机编程软件,采用积木式堆叠法搭建Android程序。目前使用App Inventor实现的九宫格拼图游戏空格子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对传统的九宫格拼图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可以实现随机生成空格子位置的九宫格拼图方案,实践证明,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送你一部智能手机,要求在几分钟之内开发出一款Android小游戏,你敢应战吗?其实在国外的教育中早就实现了,而且从幼儿园就开始这样培养孩子的计算机思维。使用MIT App Inventor开发工具──一款在谷歌Chro me浏览器下的云端开发工具,其搭积木式的编程理念,会让枯燥乏味的软件编程变得那么有趣。下面我们也小试牛刀,开发一个Androi d弹球小游戏。  相似文献   

8.
开设App Inventor课程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开发了各种各样的App。当然,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也提出来了,如我开发的App能不能实时获取网络上的天气预报等问题大都和Web应用有关。其实大部分手机App都具有将信息上传到Web,或者从Web中获取信息的功能。App Inventor中提供了Web组件,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App和Web的互动,其原理和现在很流行的“云计算”、“云服务”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创建App Inventor编程环境 咱们需要做三件事来创建App Inventor编程环境:首先是安装谷歌浏览器(这就不必多说了,使用网页搜索安装)。安装完毕后需要大家注册一个谷歌的账号(如图1)。  相似文献   

10.
编程教学,能否讲透,决定着教学是否真实有效。因此,教师应放弃固有的知识储备,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循序渐进地透析编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让师生思维同步,确保学生透彻明了。下面,笔者以App Inventor手机编程为例,关注学生思维,实施润透理念,简单分享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透彻明了。程序主要涉及变量、随机数、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知识点。为了讲透本项目,笔者设计了文字版和图片版两个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JSP分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数据量往往非常大,甚至会达到几十万到几千万条记录的规模,将如此大量的数据显示在一个页面里困难大、效率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分页显示技术将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数据逐页显示给用户。对JSP分页技术进行比较,在分析JSP分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分页解决方案,同时对分页技术的优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集成电路芯片工艺的发展已可使一个系统或一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称为系统集成芯片。本文综述了系统集成芯片的硬件构造、超长指令 (VLIW )结构、芯片嵌入软件及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引导源的目标定位问题,为实现水下目标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实际海洋环境中存在噪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实现低信噪比条件下对目标的准确定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邻域平均法对条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同时,由于声场计算和图像处理需要非常大的计算量,实现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提出了利用CUDA技术对GTL算法进行加速处理。处理结果表明,经降噪方法处理后,目标距离估计结果准确,误差较小;与传统CPU方法相比,CUDA技术能不改变精度,且使算法时间减少,为目标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伤寒论》中命名实体的识别方法,助力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版本文本的深度挖掘,有助于传承中医文化.该文尝试构建ALBERT-BiLSTM-CRF模型,提取《伤寒论》中疾病、证候、症状、处方、药物等实体,并与BiLSTM-CRF模型和BERT-BiLSTM-CRF模型进行对比.五次实验ALBERT-BiLSTM-CRF模型三个评价指标准确率(P),召回率(R)和F1-测度值(F1-score)的平均值分别为85.37%,86.84%和86.02%,相较于BiLSTM-CRF模型和BERT-BiLSTM-CRF模型F1-score分别提升了6%和3%.实验表明相比BiLSTM-CRF和BERT-BiLSTM-CRF模型,ALBERT-BiLSTM-CRF模型在基于《伤寒论》的实体识别任务中效果最好,更适用于中文古籍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15.
空间信息的存储和处理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问题.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GIS中海量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研究,指出对象-关系型的数据库存储方式是空间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Hibernate技术与GIS数据库的结合,使用Hibernate技术将关系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封装,屏蔽了数据库底层操作,使得程序员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随意操纵数据库,在利用了关系数据库的快速检索、查询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面向性能的软件再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提高遗产系统性能作为软件再工程的一大目标加以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模式的再工程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一些反模式的特征进行识别,在遗产系统中发现对于系统性能有不良影响的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消除,从而达到改善遗产系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E1asto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服务的新型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目前主要用嵌入式设备,多款基于Elastos的3G手机已经面世.一款基于Elastos的电子书也即将进入量产。本文提出了基于Elastos的Content Provider,这是一种易于使用和扩展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模式.解决了在需求多变的市场背景下,手机应用程序如何方便的访问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Elasto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服务的新型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目前主要用嵌入式设备,多款基于Elastos的3G手机已经面世,一款基于Elastos的电子书也即将进入量产。本文提出了基于Elastos的ContentProvider,这是一种易于使用和扩展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模式,解决了在需求多变的市场背景下,手机应用程序如何方便的访问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AADL模型的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庚  周兴社  张凡  董云卫 《计算机科学》2009,36(11):127-130
近几年来,MDA开发方式的应用使得如何保证模型质量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基于模型的测试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对AADL模型进行模型测试的方法,并提出了结合马尔可夫链对AADL模型进行测试的框架以及实施方法.最后,通过示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邱奇志 《现代计算机》2005,(2):62-65,79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其中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更是系统安全的基础.本文从计算机安全性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Windows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所提供的用户身份验证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