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中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得随班就读轻微残疾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就更加容易受限。截至目前,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还没有明确详细的方法,但是教师应该就他们的基本现状进行探究,希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前,随班就读已成为特殊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小婷(化名)是一名轻度智障随班就读生,通过为期一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该生进行研究,帮助该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该生英语学习兴趣,以期能为有类似情况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小学"随班就读"指的是让部分残疾、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孩子进入普通班就读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就是让这些特殊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进而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潜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但由于"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提高对他们的教育质量,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9)
一般来说,残疾可能导致学生在健康状况、生活自理、感觉运动、言语沟通、认知、情绪行为等发展领域存有障碍,这些障碍会对课程的信息传输、活动参与、目标达成、内容选择等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就中国随班就读的现状来看,普教课程和普教教师都不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特殊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随班就读学生在普教学校产生了学习障碍、心理障碍和沟通交流的障碍,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很难健康发展,出现"随班混读""随班就座"的现象,随后家长还是让孩子转到特教学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春期视障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加强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视障学生的随班就读、重视视障学生的职后教育、完善青春期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设全社会无障碍环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1)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教育公平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现代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随班就读成为实施特殊儿童就读教学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以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实效研究为核心,从关注特殊儿童在校现状,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进行家校互育教学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建设,深入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围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0):51-56
在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时,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渗透情感教育,并经过个别帮扶教育及辅导,消除蒙在他们心理上的阴影,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回归主流与融合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我国特殊教育改变了一百多年来以建特殊学校为唯一发展途径的做法,大力推进随班就读模式。随班就读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视力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因此,随班就读并不是简单地将他们安置在普通教育的环境中,还需要恰当并及时地建立综合的支持性体系。文章运用综述研究、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广东省广州市小学阶段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性环境建设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州市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8)
<正>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调整习惯培养,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生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懂得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过程中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我尝试、主动修正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和反思策略,能在凸显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更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学习探究中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水平。1.关注学生自我计划安排袁实施目标式引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6)
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逐步发展起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然而目前家庭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参与与支持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认识模糊、参与度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和支持力度欠缺等现象。因而,只有明确家庭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并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最大化地落实随班就读工作,保障随班就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