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2)
都市词在柳永《乐章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首创性,柳永大量创作都市词既与都市经济的发展与享乐之风有关,也与崇尚奢侈消费文化有关。柳永都市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太平时、朝野多欢"的与民同乐;二是"灯火阑珊嬉游处"的节序风情;三是"人间三度见清河"的歌功颂德。柳永都市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北宋社会风尚;二是促进都市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都市词在柳永《乐章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首创性,柳永大量创作都市词既与都市经济的发展与享乐之风有关,也与崇尚奢侈消费文化有关。柳永都市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太平时、朝野多欢"的与民同乐;二是"灯火阑珊嬉游处"的节序风情;三是"人间三度见清河"的歌功颂德。柳永都市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北宋社会风尚;二是促进都市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
歌妓处于当时社会的底层,说不受世人重视,甚至是鄙夷,然而在柳永的笔下却成为了赞美、同情的对象,为她们吟诵、作词。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内容的词。柳永现存的词中,其中歌妓词占有近三分之二,这些歌词大多记录柳永与歌妓们的来往、恋爱、娱乐和歌妓的生活与心理,柳永因歌妓词名气而大增,其词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卷三中写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40-47
对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高介华 《华中建筑》2001,1(3):85-86
北宋词人柳永有一首咏杭州词《望海潮》,其中写道:“钱塘自古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中贴切如画地展现了杭州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如此迷人,以至“金主闻之,遂起投鞭之志”。现代著名城市规划史学家贺业钜先生在他的城市史论述中对历史上的杭州也作了重笔书写,我想,人们研究历史,岂止是对历史文化的追述、怀念呢?重要的还在于“异日图将好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创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8)
<正>最近高考中考的语文试题中,经常出有关"者"字的题目。"者"分段字在汉语中,出现较早,《诗经》《左传》里就多有出现。汉代的《说文》把它列为白部,说它是别事词也。而后来的字书,则多把它列为"老"部。梁代字书《玉篇》,说它是语气词。由"白""老"的两个义符推断,它的原始实词的词义应该是与老人长了白头发有关。但在古文献上,我们没有看到,而只看到它是代词和虚词。它的用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代词。《说文》说它是别事词,这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柳永有一首咏杭州词《望海潮》,其中写道:“钱塘自古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中贴切如画地展现了杭州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如此迷人,以至“金主闻之,遂起投鞭之志”。现代著名城市规划史学家贺业钜先生在他的城市史论述中对历史上的杭州也作了重笔书写,我想,人们研究历史,岂止是对历史文化的追述、怀念呢?重要的还在于“异日图将好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创造。 我上次来杭州是为了参加当时国家建委主持的100号课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7)
"通俗易懂"是柳永词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艺术特色形成"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柳永词的成功之处是通俗易懂,易于风行,扩大词的境界,使词更有丰富的表现力,让内容可以曲折尽致的表现出来,使语言更富于通俗性。柳永词的通俗性,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序列结构的创作手法,因而使语言修饰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王奕清等人编制的《钦定词谱》是清代乃至整个词学史上最重要的词学书籍之一。《钦定词谱》摒弃了前人或空疏或不合时宜的毛病,系统梳理了词体的内涵与外延,构筑了一部苞括词调、词调本事、符号设计、词之句法、章法的词谱专著,大力抬升词体地位,力主勾勒词调之演变规律,透露出深刻的词律思想,分析中肯深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词学价值与词学地位颇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3)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底气,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各种高尚品质扎根的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的摇篮。在历史长河中,不乏伟大的诗人,他们留下了大量爱国之作,或慷慨激昂,或正气凛然,就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过零丁洋》和《别云间》,它们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二题材。因此,有必要在核心价值观下重新品味《过零丁洋》与《别云间》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