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Tl比~(201)Tl吸附剂量减少三分之一,探测效率改进两倍多。本文用二苯并-18-冠-6甲醛聚合物(PDB-18C6)从金靶中分离~(199)Tl。着重研究了粒度分别为80—90和140—200目时的PDB-18C6在不同溶剂中及冠醚树脂在盐酸溶液中对Tl(Ⅰ)、Au(Ⅲ)、Cu(Ⅱ)的络合作用;冠醚树脂的用量对Tl(Ⅰ)、Au(Ⅲ)、Cu(Ⅱ)络合作用的影响;AU(Ⅲ)离子存在下冠醚树脂对络合Tl(Ⅰ)离子的影响;淋洗剂浓度与淋洗效率的关系;冠醚树脂上Tl(Ⅰ)、Au(Ⅲ)、Cu(Ⅱ)的分离;Tl(Ⅰ)、Au(Ⅲ)的回收效率;冠醚树脂的再生;从α粒子能量为25-27MeV辐照的金靶中分离~(199)Tl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冠醚树脂二苯并-18-冠-6甲醛聚合物(简称PDB-18C6)对T1(Ⅰ),Au(Ⅲ),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冠醚树脂的吸附效率顺序为Au(Ⅲ)>T1(Ⅰ)>Cu(Ⅱ)。用高氯酸和乙二醇乙醚淋洗T1(Ⅰ),Au(Ⅲ),它们的回收率一般在82-98.9%和98-100%。还在1.2m回旋加速器的外靶装置上,用25-27MeV的α粒子轰击金靶,累计束流强度为27μA·h,经处理分离后得到仅含0.50%~(200)T1的较高纯度的~(199)T1。  相似文献   

3.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将4-氨基-1,2,4-三氮唑(ATZ)引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上,制备成4-氨基-1,2,4-三氮唑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g-(GMA-ATZ))。探讨溶液初始pH对UHMWPE-g-(GMA-ATZ)纤维吸附Au(Ⅲ)的影响和ATZ改性UHMWPE纤维对Au(Ⅲ)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在Au(Ⅲ)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为2 g/L的条件下,当溶液pH=2.0时,Au(Ⅲ)的吸附效率达到了98.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结果显示金元素主要以金单质颗粒存在于纤维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吸附Au(Ⅲ)后亚氨基团(-NH-)消失,羧基产生。综合得到UHMWPE-g-(GMA-ATZ)纤维对Au(Ⅲ)的吸附机理是基于Au(Ⅲ)与纤维上的-N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伴随着羧基的生成,同时Au(Ⅲ)被还原为Au(0)。该功能纤维开辟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从废水中回收贵金属元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个基于金在镀金石英压电晶体上的电沉积来测定金的灵敏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频率与时间作图的斜率在Au(Ⅲ)浓度0.15—2.5μg/ml范围内与金呈比例关系。由于每次测量后,不需清除沉积物,这就使该方法十分快速。所试验的21种金属离子中,与金一样会产生电沉积的金属离子仅有Ag(Ⅰ)、Hg(Ⅱ)、Pt(Ⅳ)和Pd(Ⅱ)。预先将氯金酸络合物萃入二乙醚中可避免这些离子的干扰。方法已应用于矿石中低含量金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酸性溶液中Au(Ⅲ)的选择性回收,本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PE/PP)皮芯结构无纺布为基材,通过丙烯腈与丙烯酸的辐射接枝以及硫化钠改性制备得到含硫代酰胺基和羧基的双官能化无纺布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接触角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对改性无纺布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试验对改性无纺布的吸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性无纺布在较宽pH范围(2~7)内具有良好的Au(Ⅲ)吸附能力;在共存金属离子体系中具备良好的Au(Ⅲ)选择性,选择系数介于55.00~2 429.17,金回收率可达98.5%;改性无纺布的饱和Au(Ⅲ)吸附容量为133.91 mg/g,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Au(Ⅲ)在吸附中可被还原为以晶体形式存在的Au(0);通过对吸附后样品的简单高温处理可去除吸附材料,实现金的回收。  相似文献   

6.
以北山BS03#地下水为水相,探究Am(Ⅲ)胶体形成及其在膨润土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通过Zeta电位激光粒度分析仪与不对称流场流分离检测仪(AF4)和批式实验法探究多种因素,如pH值、不同CO_(2)浓度氛围、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胶体稳定性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m(Ⅲ)胶体的形成及稳定性和Am(Ⅲ)的水溶液化学性质息息相关,升高温度或增大离子强度会减小Am(Ⅲ)胶体的稳定性,而CO_(2)浓度升高和pH增大则有利于Am(Ⅲ)胶体的形成与稳定性;随着pH的增大,Am(Ⅲ)-膨润土胶体颗粒密度增大,而Am(Ⅲ)的吸附率先减小后增大;离子强度升高有利于Am(Ⅲ)的吸附,但胶体颗粒密度下降;气相CO_(2)浓度升高对颗粒密度和Am(Ⅲ)吸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把纯度为99.99%,厚度为0.8mm,直径为50±0.1mm的金靶安装在1.2m回旋加速器的自动上卸外靶装置上,用能量为25~27MeV,束流强度为15~20μA的α粒子去轰击金靶。由~(197)Au(α,2n)~(199)Tl反应得到~(199)Tl。辐照后的金靶用王水溶解,往溶液中加入SO_2饱和水溶液,使~(199)Tl(Ⅲ)还原成~(199)Tl(Ⅰ),大量的金由于生成沉淀被除去。得到5mL左右的料液转移到已用4mol/L HCl平衡的201×8型阴离子树脂的交换柱上,对~(199)Tl(Ⅰ)进行化学分析。用淋洗剂(90%的水合联氨与2mol/L HCl~5%的硫脲)分别从树脂上解吸~(199)Tl(Ⅰ)和Au(Ⅲ),流速为0.25mL/min,在分离后的~(199)Tl(Ⅰ)收集液中,加入10mL浓硝酸,加热破坏并移去水合联氨溶液。然后,在残余物中加入8mL 4mol/L HCl加热移去NO_3~-离子,用3~5mL生理盐水制备成pH=5的~(199)TlCl注射液,过滤之后,在高压消毒器中,在137.3kPa和120℃下,消毒30min。还用~(199)TlCl注射液在动物体内进行了热原,无菌,安全,分布与心肌显像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在已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把纯度为99.99%,厚度为0.8mm,直径为50±0.1mm的金靶安装在1.2m回旋加速器的自动上卸外靶装置上,用能量为25~27MeV,束流强度为15~20μA的α粒子去轰击金靶。由~(197)Au(α,2n)~(199)Tl反应得到~(199)Tl。辐照后的金靶用王水溶解,往溶液中加入SO_2饱和水溶液,使~(199)Tl(Ⅲ)还原成~(199)Tl(Ⅰ),大量的金由于生成沉淀被除去。得到 5mL左右的料液转移到已用4mol/L HCL平衡的201×8型阴离子树脂的交换柱上,对~(199)Tl(Ⅰ)进行化学分析。用淋洗剂(90%的水合联氨与2mol/L HCL~5%的硫脲)分别从树脂上解吸~(199)Tl(Ⅰ)和Au(Ⅲ),流速为0.25mL/min,在分离后的~(199)Tl(Ⅰ)的收集掖中,加入10mL浓硝酸,加热破坏并移去水合联氨溶液。然后,在残余物中加入8mL、4mol/L HCL加热移去NO_3~-离子,用3~5mL生理盐水制备成pH=5的~(199)TlCl注射液,过滤之后,在高压消毒器中,在137,3kPa和120℃下,消毒30min。还用~(199)TlCl注射液在动物体内进行了热原、无菌、安全、分布与心肌显像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在已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在线样品预富集测定金(Ⅰ)的氰化物。利用32∶68乙腈—含有5 mM(毫克分子)四丁铵离子的水作为流动相,采用离子相互作用色谱法从C18柱上将络合物洗脱下来。进行紫外214 nm波长的吸收检测。样品通过一个经上述流动相处理的C18预柱而得到富集。从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及预柱的离子保留容量方面讨论了离子相互作用试剂的选择。在最佳条件下,对最大体积达3ml的样品观察了氰亚金酸盐的定量结合。检测限为0.43 ppb。方法的精度对10 ppb量级的金,相对标准偏差为0.9%。采用的色谱条件适用于同时测定含有高浓度的游离氰酸撤离子的溶液中的超微量的Au(Ⅰ),Pd(Ⅱ)及Pt(Ⅱ)的氰基络合物。  相似文献   

10.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AuNP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areas of materials 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organic chemistry due to their unique functions as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agnostic imaging and catalysis. The AuNP synthesis approaches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however, the solvent effect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yet.Here w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olvent effects on AuNP formation using UV irradiation of Au(Ⅲ) without adding any other ligands. By monitoring the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 absorption of Au(Ⅲ)-containing solu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ketone and alcohol solvents can induce Au(Ⅲ) to form gold nanospheres; on the other hand, solvents like ACN and THF can induce Au(Ⅲ) to form nanostructures with longer dimension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which could facilitate efficient 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AuNPs and might apply to other metal NP synthesis.  相似文献   

11.
利用X射线光电光谱(XPS或ESCA)和扫描电镜(SEM),我们对溶液中的金在硫化物表面上的吸收和还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KAu~(III)Cl_4溶液迅速地为硫化物表面吸收,Au(III)立即被还原为Au(0)。1 min之内就形成了单分子Au层。还原作用被自动催化,金属Au在表面生长。SEM照片清楚地表明,Au团块不规则地分布于表面。发现了异常高浓度Au存在的特定位置。提出了吸收和还原作用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Au(III)和Au(I)在硫化矿物上被吸收,随即还原。这一过程在天然体系金的沉淀中特别是低温,低浓度的金溶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 mol/L增大到0.1 mol/L,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FA对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表面可能形成了表面络合物.吸附剂的表面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利用溶剂化萃取剂,特别是TBP和DBBP从碱性氰化物溶液中萃取金的化学。未稀释的TBP在高离子强度时为一种金的有效的萃取剂。而未稀释的DBBP则不需什么离子强度调节也可用于萃取金。其他烷基磷酯、磷氧化物、亚矾和矾也可用作溶剂化萃取剂。金的溶剂化萃取过程被认为是以下反应中离子对的溶剂作用结果: M~++An(CN)_2~-M~+…Au(CN)_2~- 红外光谱分析得出:TBP或DBBP与Au(CN)_2~-络合物中的中心离子金之间并不生成配位。本文讨论了利用改进的胺萃取剂萃取金时,溶剂化萃取现象的重要意义,并与活性炭吸附金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元古界金矿主要形成在155-200Ma前,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空间上与长英质侵入体共生的含大量铁氧化物,以角砾岩为主岩的Cu-U±Au交代型矿床(273t Au);(2)含Au±Cu的铁矿建造层控矿床(152.4t Au);(3)不整合面型U±Cu/PGM/Au矿床(53t Au);(4)主要产于韧性变形构造单元中,并以铁氧化物为主岩的Au±Cu矿床(146.7t Au);(5)BrokenHill型,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150t Au);(6)空间上与长英质侵入体有关的交代带和以铁-硫化物为主的脉状矿床(150.7t Au);(7)在区域变形构造单元内的以铁-硫化物为主的脉状和交代带矿床(159.9t Au)。(1)—(4)主要产在元古界中。Au和Cu常伴生出现,并含有不同数量的U、Bi、Co、W、Se、Te和REE。(1)—(4)的大多数矿床可分为两组:含Cu-Au磁铁矿和赤铁矿类型矿床,形成的温度较高(300-450℃),Gu-U±Au-赤铁矿类型矿床,形成的温度较低(150—300℃)。推测这些矿床形成在高盐度(15wt%-35eq·wt% NaCl),低总硫(a_(∑S)=10~(-3)—10~(-2)),高fO_2的流体类型。在这种地球化学环境下,金属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迁移。金属沉淀的最有效条件是流体的混合,使氧逸度和温度同步降低。含有氧化的或氧化-蒸发沉积岩系的高热流伸展环境有利于这种特殊的氧化硫体共生组合,氧化分异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制备含有季铵盐官能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g-P(GMA-co-MA)-TETA- GTA)纤维。研究该纤维对Au(III)的吸附性能,重点考察了起始溶液的pH值、初始Au(III)离子浓度和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HMWPE-g-P(GMA-co-MA)-TETA-GTA 纤维对 Au(III)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容量大,180 min内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在溶液的pH值为3时吸附容量最大(355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反应是一个熵减少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预辐射接枝技术制备含有季铵盐官能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g-P(GMA-co-MA)-TETAGTA)纤维。研究该纤维对Au(III)的吸附性能,重点考察了起始溶液的p H值、初始Au(III)离子浓度和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HMWPE-g-P(GMA-co-MA)-TETA-GTA纤维对Au(III)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容量大,180 min内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在溶液的p H值为3时吸附容量最大(355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反应是一个熵减少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 ℃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比较大,在pH=2.5~5.5的吸附边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氚溶剂交换法制备了氚标记喜树碱(Ⅰ),10-羟基喜树碱(Ⅱ)和石吊兰素(Ⅲ)。Ⅰ、Ⅱ和Ⅲ分别与CF_3COOH/T_2O_2,DMSO/T_2O或(CH_3COOH/T_2O加热各得到氚标记的Ⅰ,Ⅱ和Ⅲ。  相似文献   

19.
确定了构造活动区发育的第三纪矿脉系统中方解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氘含量。矿脉系统由3组不同走向的方解石脉(Ⅰ、Ⅱ、Ⅲ)组成,根据穿切关系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年龄。每组脉具有其特征的方解石δ~(18)O和δ~(13)C值:第Ⅰ组为-7.9‰和+1.59‰;第Ⅱ组为-15.3‰和+0.54‰;第Ⅲ组为-15.9‰和+1.73‰,而最老的一组(Ⅰ)的流体包裹体δD(-23.9‰)与以色列海岸平原雨水和地下水的流体包裹体δD相似,最年轻的一组(Ⅲ)的δD值(-49.6‰)与Hermon山的雨水和地下水的相似,可以认为δD的差异是由于同位素“高程效应”造成的。结论是,水文系统的主要变化与Hermon山区的形成及其高程有关,利用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第Ⅰ组(35℃)第第Ⅱ组(64℃)矿脉的形成温度,形成温度表明本区矿脉发生在浅部(1.7km)。方解石δ~(18)C表明,围岩是脉状方解石的来源,并且由于压力释放δ~(13)C有约1‰的变化。根据方解石的溶解度取决于压力和造成水力压裂及压力下降后不断增加的孔隙压力循环,讨论了矿脉形成的比较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对Eu(Ⅲ)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离子体条件下用有机大分子材料环糊精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即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pH、时间、离子强度对该材料吸附Eu(Ⅲ)的影响。该材料对废水中Eu(Ⅲ)的吸附速率快,吸附率在95%以上,通过吸附方程推算得到对Eu(Ⅲ)的最大吸附量可达约80mg/g,废水中其它离子及浓度对Eu(Ⅲ)的吸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