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塔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储层完全丧失储集性能。长7砂岩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图10参5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控,成岩作用微观改造的特点。压实作用是导致其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性能。在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沙三段储层划分为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高岭石晶间孔—石英自生加大、充填/半充填微裂缝—碳酸盐胶结交代和强压实—杂基充填4种成岩相组合类型。据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  相似文献   

3.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等五类岩相储层,其中砾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不发育,多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砂岩类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多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1种成岩相。储层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相控制,而成岩作用则促进了储集物性的分异。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物性分析,研究区储层可分为3大类:Ⅰ类为(含砾)砂岩相与中等—强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最好;Ⅱ类为粉砂岩相与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次之;Ⅲ类为砾岩相或砂岩相与中等—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GY 油田长6 和长4+5 油层组特低渗储层成岩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成岩阶段和成岩作用复杂的特点,通过研究其储层成岩过程中岩性和物性特征、孔隙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等,在研究区划分出了4 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并确定了各类成岩储集相测井曲线响应特征。通过实例分析了特低渗储层不同成岩储集相的测井曲线异常差异,并有效划分了成岩储集相类别,为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筛选及后期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圈湖油田侏罗系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和大量的岩矿测试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休罗系近物源快速堆集的三角洲储集砂体泥杂基含量高和高岭石发育(西山窑组)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其中头屯河组与齐古组泥杂基以粘土膜的方式缩小孔隙喉道,使储层低渗,西山窑组泥杂基和泥质转化的高岭石杂乱充填于孔隙中,造成储层低渗;成岩压实作用是储层低孔的主要因素,砂岩成分成熟度低、早期成岩胶结弱、异常低压使侏罗系砂岩易被压实;溶蚀作用对储层增孔作用不大,只是增加少量的颗粒溶孔,同时产生的副矿物高岭石使储层进一步低渗。根据休罗系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综合分析,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有效储层的孔隙度大于11.0%,渗透率大于0.5×10^-3μm^2。  相似文献   

6.
层序界面成岩反应规律及其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界面附近进行密集取样并对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成分分析后,总结得出层序界面附近的成岩反应规律。层序界面对于成岩反应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层序界面代表着相对湖平面下降,由此引发大气淡水对储层的充注和淋滤,使得硅酸盐颗粒(主要是不稳定的长石颗粒)普遍高岭石化,在全岩成分上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储层中高岭石含量增加;其次,层序界面代表相对较长的沉积驻留时间,这使得在层序界面之下储层内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增加;最后,层序界面伴随着可容空间的下降,使得大量细粒沉积物被上覆粗粒沉积物冲刷侵蚀,并通过充填渗滤进入界面之下的地层,而随着埋深的不断增加,这些充填物质在压实作用下成为假杂基,从而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泥质杂基含量增大。以上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物对储层储集空间起着建设性作用,而泥质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对储集物性却有着相对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将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深埋藏溶蚀相和近地表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不同的成岩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  相似文献   

8.
通过镜下、成岩流体包裹体以及酸、碱性流体介质中各种成岩反应热力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有机质演化史、埋藏史,对苏里格气田Z30区块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简称盒8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和成岩相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A早期的弱酸性溶蚀阶段、早成岩A晚期-早成岩B期的酸性溶蚀阶段、中成岩A期-中成岩B早期的酸性溶解阶段以及中成岩B晚期-地层抬升过程中成岩后生的碱性交代和胶结4个成岩演化阶段,最终形成5种成岩相类型,即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绿泥石薄膜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高岭石及硅质胶结相、净砂岩高岭石及硅质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碳酸盐致密胶结相以及杂砂岩杂基充填致密压实相。其中,酸性溶解阶段是形成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的关键性阶段,并使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绿泥石薄膜相、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高岭石及硅质胶结相和净砂岩高岭石及硅质胶结-不稳定组分溶蚀相成为建设性成岩相。  相似文献   

9.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裂缝等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储层中,凝灰岩和蚀变玄武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玄武岩,爆发相的物性好于溢流相;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受地层埋深影响较小,地层深处仍然可以形成良好储层;火山岩中裂缝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为北三台地区火山岩形成良好的储层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庆地区储层物性普遍偏低、邻近井区物性差异较大等特点,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2个方面综合探讨了该区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深入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储层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结果表明:多物源沉积是华庆地区长8储层物性平面差异明显的重要起因;北东物源的沉积储层特征整体好于西南物源;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参差不一。最后,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将成岩作用划分为3种组合:绿泥石薄膜胶结及溶蚀组合是研究区的优势组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孔渗特征;强压实及碳酸盐胶结组合严重破坏了储层的物性;高岭石/伊利石胶结及溶蚀组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储层主要受表生岩溶控制,但后期发育埋藏溶蚀作用,对原岩溶储层产生改造调整,埋藏溶蚀发育区增加了原储层的储渗能力并可能形成以孔隙为主导的储集类型,另一方面,与埋藏溶蚀相对的埋藏充填(胶结)发育区,使原储层储集性能降低,增强了原储层的非均质性.文章探讨了埋藏溶蚀的识别标志,形成机理,认为热对流循环是埋藏溶蚀-沉淀的动力学机制,据此研究了塔河油田地温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在塔河油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刘斌  黄郑  龙国清  魏忠元 《特种油气藏》2005,12(3):18-21,107
为了深入了解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宝浪油田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岩心、岩屑观测,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储层的岩石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按其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把它归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且分析了这2类成岩作用在孔隙空间的形成过程中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横山油田魏家楼区长61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和微裂缝等几种孔隙,其中又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以细喉-微喉为主;沉积作用发生后,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3类:Ⅰ类为好储集层,Ⅱ类为较好储集层,Ⅲ类为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储层孔隙成因与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关系密切。海西期古岩溶斜坡带和古岩溶高地是岩溶空隙发育的有利区。岩溶空隙系统虽然在形成后又被充填,但为埋藏溶解孔隙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石炭系储层中的埋藏溶解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形成过程与志留系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及烃类在储层中的演化、运聚等有关。石炭系印支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是埋藏溶解孔发育的有利地区。石炭系的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去云化作用、晚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等对储层孔隙的发育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古—今构造复合圈闭和不整合一构造复合圈闭与石炭系天然气储层的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应用模糊聚类划分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的方法。以大港枣南油田为例,选取反映储集层成因的沉积和成岩作用参数,应用该方法将研究区储集层划分为五类岩石物理相,并进一步分析了岩石物理相与油田生产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级别的升高,储集层成因参数及统计物性特征逐渐变好,储集层产液能力也明显增强。本研究有助于寻找有利油气富集部位、剩余油气富集区,对油田调整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棚油田深部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目前是河南石油勘探局重点的勘探层位,其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对该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坦深大于2800m的古近系按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发球扇三角洲沉积。其储集空间主要分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以残余粒间和溶蚀孔为主,细喉和微喉占主导地位,喉道连通差,非均质性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集物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扇三角洲是储集性能最好的相带,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近源水下分支河道储集性能较差。晚成岩B期生洛孔发育;背斜轴部裂缝发育,翼部裂缝较少。  相似文献   

17.
������������ʴ���Ŀ�������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阶段高、物性好的特点。该套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石英含量、颗粒粒度、埋藏史、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微相;石英含量大于90%、特别是大于95%时,孔渗明显变好;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的样品通常分布于粒度中值在0.50 mm以上的粗砂岩中;裂缝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改善;异常高压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特别加强对裂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对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的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盆地石炭系存在砂岩和碳酸盐岩2类储集层,砂岩储集层在经历了机械压实和早期胶结(丧失大部分原生孔隙)→溶解(形成次生孔隙或扩大残余原始粒间孔)→晚期再胶结(丧失部分次生孔隙和残余原始粒间孔)→含铁矿物的褐铁矿化(进一步丧失孔隙和残余原始粒间孔)→残余原始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裂隙(现存孔隙)成岩和孔隙演化后处于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B期,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孔隙类型复杂,物性普遍较差,但差中有好;碳酸盐泥经历了2种成岩演化:一是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形成泥、粉晶生物碎屑灰岩,再经溶解、胶结、重结晶作用,使之局部白云岩化;二是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形成含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泥-粉晶颗粒灰岩,再经溶解、胶结、重结晶作用,使之局部白云岩化,之后处于浅-中埋藏阶段和深埋藏阶段,其孔隙普遍较少,物性差,个别层段发育溶洞。  相似文献   

19.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兴山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较为发育.在野外露头剖面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常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认为该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有效储层主要为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和细晶—中晶云岩等.泥粉晶云岩的有效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颗粒云岩主要包括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砾屑云岩等,有效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细晶—中晶云岩非选择性溶孔和晶间孔较为发育.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决定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尽管平坦的沉积底形以及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导致储层多呈薄层状,但储层厚度较大,而且白云石化和埋藏阶段的选择性溶蚀使得颗粒云岩以及细晶—中晶云岩孔隙度变高,连通性变好,成为中上寒武统较好储层.   相似文献   

20.
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孔喉半径较大且分选性中等,歪度粗,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好。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辫状河河床及滩坝沉积区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加之压实作用较弱、成岩早期的中等胶结作用和比较普遍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及部分次生孔隙和喉道的发育。利用储层物性及压汞等参数,将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