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调微剪切差平行分束偏光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一种可调微剪切差平行分束偏光器设计。它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剪切差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2.
任树锋 《激光技术》2013,37(2):219-222
为了既节省冰洲石晶体材料,又可以实现剪切差对入射点的连续可调,将光学玻璃(ZBaF3)与冰洲石结合,并用溴代萘胶合,设计了一种新型平行分束偏光镜.实验测试表明,棱镜出射的o光透射比高于85%,消光比优于10-5;e光透射比高于70%,消光比优于10-3.结果表明,该设计在节省冰洲石的前提下,不仅保持了良好性能,还实现性能创新,给使用带来便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剪切差可调谐平行分束偏光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丽  吴福全  苏富芳 《中国激光》2012,39(2):216002-242
为了克服现有平行分束偏光镜剪切差较小且不可调谐的缺点,拓宽平行分束偏光镜的应用范围,采用冰洲石晶体和两块间距可调的三角形玻璃棱镜,制作出造价相对低廉、剪切差大范围内可调谐、且具有优越的分束比和透射比的复合式剪切差可调谐平行分束偏光镜。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复合式棱镜的剪切差可调谐范围、e光和o光的分束比及未镀增透膜的情况下总的透射比随复合式棱镜中玻璃棱镜的结构角及两块玻璃棱镜的间距等结构参数的变化,并给出了仿真计算结果。依据该结果设计了实验样品,剪切差在1.4~50.2mm范围内可调谐,e光和o光的光强分束比优于1.1,且在未镀增透膜的情况下总的透射比大于80%。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光通过平行界面的均匀介质时会发生光束平移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以普通光学玻璃为材料,用于调整平行分束偏光镜出射光束间距的新型棱镜.通过推导,得出了出射光束间距和入射光束间距的扩·缩束比κ和棱镜参数(折射率n、结构角α、边长a)之间的关系公式,以及棱镜的结构公式;并结合o光和e光通过棱镜有不同的透射比,给出了能有效地对平行分束偏光棱镜的剪切差进行调制的棱镜最佳设计:选取折射率较大的材料,结构角α的取值范围是40°~55°.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合理地使用平行分束偏光镜,针对由冰洲石晶体制作的平行分束偏光镜,从理论上对剪切差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晶体中e光线相对e光波的最大离散角以及棱镜的剪切差均受入射光波长的影响;对于一般设计且长度一定的棱镜,其剪切差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且紫外波段对剪切差的影响大于可见和红外波段。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平行分束棱镜在宽光谱范围的设计和应用问题的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型平行分束偏光镜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任树锋  徐兴磊 《激光技术》2009,33(6):661-663
为了既节省稀有昂贵的冰洲石晶体材料,又实现偏振光的大剪切差输出,采用冰洲石晶体与光学玻璃组合的方法,给出了一种新型平行分束偏光镜的设计方案.该棱镜为冰洲石晶体中间夹光学玻璃的结构,可采取胶合剂和空气隙两种胶合方式.结果表明,在保持较高消光比和透射比,又不增加晶体使用量的前提下,相对于常规平行分束偏光镜,该棱镜一般可以将剪切差增加3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新型对称分束偏光棱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山  李国华 《激光杂志》1991,12(3):136-139
采用方解石——玻璃二元结构,提出了一类新型对称分束偏光棱镜;给出了棱镜结构及特性参数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类棱镜既具对称分束特点,又具良好的偏光性能。  相似文献   

8.
9.
Wollaston式对称分束偏光棱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Wollaston棱镜的结构,给出了对称分束偏光棱镜的一种新的设计,即通过修正光束的出射端而来实现对称分束.给出了出射端面的修正角与棱镜的结构角之间的关系式.以632.8nm波长为例分析了出射端面的修正角与棱镜的结构角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且分析了此修正角与波长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折射晶体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提出四种两元复合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设计,其特点是分束距大,消光比和透射比高,分离角小,非常适宜于大间隔光束调制和光开关系统,以冰州石晶体为例给出了各器件的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11.
牛明生  宋连科 《激光技术》2010,34(2):214-217
为了获得对称且平行分束的偏振光,对双Wollaston棱镜进行了修正,在获得大分束角的对称偏振光后,配合普通玻璃三棱镜,使对称分束光变成平行分束光,通过改变三棱镜与双Wollaston棱镜间的距离来改变平行光的剪切距离。通过测量其透射比得到新设计的分束器的透射在85%左右,测量误差在0.91%左右。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既节省了材料又节省了测量时间,能够满足较精密的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分束探测法测量波片的相位延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庆文  李国华 《激光杂志》1992,13(3):143-145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光电探测方法测量任意波片相位延迟的理论及实验方法。可应用于近红外、可见及紫外区域。特别使用于λ/2和λ/4波片的相位延迟的测量,实验精度可达0.2%。  相似文献   

13.
一种输出电压可调带隙基准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输出电压可调的带隙基准源,其基于TSMC 0.18μm工艺,采用Cadence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带隙基准源电压源在–25~+100℃内,温度系数为29×10–6/℃,电源抑制比PRSS在低频下为63 d B。在1.8 V的电源工作电压下,其输出电压为750 m V,电压可调节范围约20%,即从600 m V至900 m V,其输出电压可调的特性,使得其使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4.
粒子图像测速中的可调数字脉冲同步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图象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流场测试技术,既能测得流场速度的大小,又可获得速度的方向。本文通过对PIV技术的物理模型的讨论和根据高流速流场的测量的需要,提出并设计了实时可调数字脉冲同步器,实现跨场技术,并应用到实际流场的流速测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信元界面的并行ATM信元定界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缺乏字节边界条件下的并行ATM信元定界算法,并讨论了并行电路的实现中的最优参数确定。文中采用Markov模型分析了信赖度在正确字节边界和错误字节边界两种情形下的不同分布,并按照字节同步时间最小化的目标确定最优的电路参数并给出电路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具有高度对称分束角的单轴晶体棱镜设计与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这篇文章中,报导了一种特殊设计的双渥拉斯顿单轴晶体棱镜具有高度对称的分束角。这种对称性与波长和单轴晶体材料无关。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的波长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7.
郭键  朱杰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7):124-127,131
分析DDS技术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采用了DDS技术,以微控制器MSP430F135为主控电路,AD9833芯片为核心,开发了一种频率范围设定宽、频率连续可调、响应速度快的信号源发生器,并对该信号发生器的系统结构和软硬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传统计算频率控制字存在的计算量大、频率设定效率低、占用存储空间大或设定频率有误差累积效应等缺点,研制了一种新的计算频率控制的算法,该方法不需计算大量数据、不需大量存储空间而且可显著减低误差的累积效应,可有效应用于信号源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当多处理机系统工作时,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通信,采用使多处理器共享存储器方案。IDT7134双口RAM是本方案选择的共享存储器。针对该方案,本文给出了接口电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接口电路设计中,重点介绍了IDT7134和CPU的连接;在软件设计当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处理地址争用,通过设置一些标志位来使多处理机在访问共享存储器的同一地址时避免冲突,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高速传输。本方案经理论和实践证明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Parallel count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to construct high performance DSP units including column compression multipliers (i.e. tree multipliers). As the multiplier size increases, designing optimised wider counters is critical for its performance, which is the motive of this stud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to design (2 n ?1, n) parallel counter using a reduction stage and a single (2 n ?1 ?1, n???1) parallel counter. An algorithm to construct the reduction stage for any counter size is presented. The designs of parallel counter examples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roposed design performance metrics (in terms of delay, power and energy-delay-product)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arallel counter designs. The proposed designs achieve 13% average speed up, 10% power reduction and 32% improvement in energy-delay-produc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un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