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传统的口令认证机制中, 用户的口令多数以明文形式在网上传输并且固定不变。这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听得到这些可重用的口令达到入侵系统的目的。一次性口令系统允许用户每次登录时使用不同的口令,很好地防止了口令重用攻击, 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介绍了S/ key 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 指出了S/ key 系统的安全漏洞, 提出了一种增强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SOTP, 并分析了新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WiFi共享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协议,提出一种基于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和公钥加密(Rivest-Shamir-Adleman,RSA)算法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在S/KEY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的基础上,使用随机串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双向认证,同时结合使用AES和RSA加密技术,对注册数据和认证数据进行加密。仿真实验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原S/KEY认证及其部分改进协议,所给方案设计简练,实现成本低,不依赖于安全通道,安全性更高,能够满足WiFi共享系统身份认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一次性口令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设计在典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S/KEY基础上,结合公钥密码算法RSA对其进行改进,很有效地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双向认证,且可使用认证中的通信双方会话密钥来加密用户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从而保证了认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互联网应用机构对用户进行认证过程中用户与服务器间的可信问题,设计一种基于eID身份管理内容的双向认证系统。该系统基于S/Key动态口令系统认证原理,引入eID对用户身份有效性进行可信验证,并通过双变量单向函数生成S/Key系统认证过程中对称加密密钥,设计基于eID的认证系统框架及认证协议。实验仿真结果和安全性分析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基于eID的身份验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单的远程动态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令认证是身份认证的关键因素.分析传统远程口令认证系统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动态口令来实现认证,并设计一种简单的、有效的远程动态口令认证方案.它利用了Hash函数(SHA函数)的单一性和唯一性产生数字摘要作为验证因子来进行认证,实现用户登录口令的动态变化,解决了远程登录的安全问题.该方案克服了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S/KEY)的弱点,能抵御重传攻,安全性好,计算量小,简单有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沌的远程安全访问一次性口令认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口令认证(OTP)是为防止黑客通过一次成功的口令窃取而永久地获得系统访问权,而设计的一种认证技术.它规定用户每次登录时使用不同的口令,限制了同一口令的生存周期.本文在论述基于混沌的一次性口令认证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的远程安全访问一次性口令认证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算法实现,解决了对远程安全访问中的用户鉴别问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混沌映射的基础上产生摘要信息,在较小代价上实现了系统安全强度的较大提升,较好地实现了安全性与易用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有的身份认证机制,分析了S/Key一次性口令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双向身份认证功能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同传统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安全性高、额外开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随机软输入模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在B/S模式下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双随机软输入模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当用户需要输入认证口令时,认证服务器动态生成双随机输入软键盘,即每次生成的软键盘的界面接口布局是随机的,且其接口对应的输入字符也是随机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在客户端进行任何计算,就可保证每次在客户端输入的口令及在网络上传输的认证口令由若干组不同的随机字符串组合而成,有效解决了口令认证中的捕获/重放攻击、内存截获及输入截获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9.
用户认证协议(User Authentication Protocol,UAP)可以确保访问用户的合法性与传感器节点感知信息的接入安全,是保障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应用安全的一项重要机制。现有用户认证协议(Fan协议)存在各种安全缺陷,易遭受多种网络安全攻击,尤其是无法有效抵御节点妥协攻击、口令猜测攻击、内部特权攻击等,也不支持用户的匿名性,无法保障用户的隐私。针对这些安全挑战,提出了一种分层无线传感网的匿名双因素用户认证协议(Anonymous Two-factor User Authentication Protocol,AT-UAP),该协议在注册阶段以哈希隐藏方式传输口令,提高了口令传输的安全性;增大网关节点秘密参数与用户的相关性,实现了秘密参数的唯一性;在认证阶段,增大会话密钥与系统时间和用户的关联性,实现会话密钥的唯一性和动态性;引入口令更新机制,用户可以在不联系簇头节点的情况下,自由更新口令,保障了口令的新鲜性。逻辑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Fan协议相比,AT-UAP协议在仅增加少量计算开销的基础上,不仅可以防御节点妥协攻击、口令猜测攻击和内部特权攻击,而且实现了用户匿名性;与Nam协议、He-Kumar协议、以及Mir协议相比,AT-UAP协议采用了哈希函数、级联操作和异或操作等轻量级安全操作,减少了传感器节点计算开销,优化了传感器节点向网关节点的注册流程,综合性能优于上面提到的三种用户认证协议。因此,AT-UAP协议不但适用于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节点,而且显著提高了无线传感网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RSA密码系统和安全单向的哈希函数原理,改进了用户身份认证方法,使客户端用户不但可以自由的选择口令,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口令,服务器端不需要保存用户的认证信息,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口令认证/密钥交换(PAKE协议)协议允许通信双方利用短小易记的口令在不安全的网络上进行相互认证并建立安全的会话密钥,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介绍了PAKE协议的研究发展动态、PAKE协议的通信模型和PAKE协议标准化工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标准候选协议的优劣,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用户名/密码等访问控制机制在交互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缺陷.为了更有效地满足企业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安全交互的需求,在现有企业PDM系统的通用安全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基于公钥证书的属性证书模型-AA代理模型.新模型依据TTP(可信第三方)的结构来传递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增强了企业协作的自动化,减少了交互的成本.它不仅实现了可靠的身份鉴定和安全的数据传输,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的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信息交互的问题,可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制造行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挑战/应答方式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用户密码被盗而带来的巨大损失。在介绍一种新型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式挑战/应答方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和安全性,并进一步对动态口令算法及运行结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新型双向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程认证中。主要采用的仍然是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案。为了满足安全性的需求,许多基于智能卡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被提出。但是绝大多数的方案不支持用户对口令的自由选取和更改,且许多方案中需要存储核对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认证方案并且分析了其安全特性。所述方案支持用户自由更改口令且无篙表格。可以防止ID窃取、猜测攻击、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相似文献   

15.
铁路网络安全是网络迅速发展和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本文以Intranet的安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网络数据加密、认证等相关模块,完成一种新的远程动态口令鉴别方案.在此.本文结合IC卡技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铁路售票安全系统,并得到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身份识别和通信信道的安全问题,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由Netscape公司开发部的安全套接层协议(SSL),SSL是在国际互连网上解决身份识别和通信信道的安全问题的国际标准,SSL定义了一套完善的、成熟的、安全的密钥管理机制以及数据加密机制,特别适合于Client/Server结构的各种应用环境。本文讨论如何将SSL协议实际运用在证券交易的通讯系统中,解决重要业务数据的传输安全,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提高远程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能,将椭圆曲线、挑战/应答机制、生物特征、智能卡和口令认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三因素身份认证协议。协议采用椭圆曲线的点乘运算,既提升了安全性又降低了运算复杂度。认证双方使用挑战/应答机制的3次握手来实现双向认证,协议的认证过程引入随机数,并完成会话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能基于Hash函数的单向性、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难题和生物特征的安全特性。通过对多种已知攻击的形式化推演,证明该协议能抵御各种常见攻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经仿真实验证明,协议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